版本:
相关试卷
-
1、20 世纪30年代,江西地区流传出一首歌谣《红军北上》,内容有: “一束茶花万里香,送别亲人上北方,打败鬼子回家转,那时人民乐洋洋。”这首歌谣反映的事件是( )A、北伐 B、长征 C、全民族抗战 D、人民解放战争
-
2、近代中国某理发店在门外贴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的告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保我主权”等口号响彻神州大地。这些告示、口号反映的事件( )A、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B、促成巴黎和会中国外交胜利 C、弘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D、彰显了中共的领导组织能力
-
3、20世纪前期,陈独秀曾撰文指出,清朝皇帝溥仪比寻常人还要可怜,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被人们抛在粪缸里,再也不能号令全国了。在此陈独秀( )A、抨击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反对无能权贵通过“新政”掌握政权 C、揭露袁世凯以革命党要求施压清政府 D、赞扬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4、图10为庚子年的战争时事木版画《天津城埋伏地雷董军门大胜西兵图》。该木版画可以用于研究 ( )

图兵西然大門軍董雷地伏埋域津天
A、太平天国运动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5、在变法开展之前,康有为就公开表明与旧官僚体制为敌; 康有为在接受光绪帝召见时说:“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尔! ”这反映了维新派( )A、态度坚决措施彻底 B、缺乏策略急躁冒进 C、准备充分斗志昂扬 D、握有实权雷厉风行
-
6、南京国民政府曾经隆重表彰了自秦至清 40 位民族英雄,其中“率部出国,击败法军,克镇南、复谅山、摧强敌、扬国光,为中西战争第一大捷。治军四十余年,于时号为良将”,表彰的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冯子材 D、邓世昌
-
7、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分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将鸦片改称“洋药”,规定:“洋药准其进口,议定每百斤纳税银三十两,惟该商止准在口销卖。一经离口,即属中国货物; 只准华商运入内地,外国商人不得护送。”这表明( )A、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B、清政府有效遏止了白银流失 C、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外商完全垄断了中国鸦片贸易
-
8、以下是原产美洲的高产作物玉米引进中国后的相关记载。这说明( )
贵州《遵义府志》
“包谷杂粮,山头地角,无处无之”
陕西《扶风县志》
“近则贫瘠地中包谷,盖南山各民新植,浸及于平原矣”
《陶文毅公全集》
“河南一省,半山半水,深山弯谷,地气较迟,全赖包谷”
A、玉米种植消除了粮食危机 B、玉米适应性强 C、玉米种植改善了生态环境 D、玉米传播迅速 -
9、康熙指定少数亲信官员将地方舆情、粮食收成、自然灾害、粮价之类信息亲自缮就奏折,单独呈送皇帝,地方大员、中央官员不得与闻。康熙此举( )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B、推动了农业的稳步发展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可能性 D、保障了地方物价的稳定
-
10、内阁作为皇帝和群臣之间的沟通纽带,它一方面对群臣奏章进行“初审”、上呈;另一方面为皇帝提供顾问支持,缓解政务疲劳,传达皇帝旨意。由此可见,内阁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制约了君主专制 D、方便了皇权运行
-
11、宋代出现了众多书写异域的著作,如沈括的《熙宁使史契丹图钞》、朱彧的《诸蕃志》《萍州可谈》 《岭外代答》等。这些著作都是据作者见闻记录,所叙述的山川地理、风俗人情、动植物产等趋于客观真实,与以前志怪笔记中的异域想象大异。这反映了当时( )A、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自觉意识 B、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治学态度 C、开疆拓土经略异域的雄心壮志 D、革故鼎新富国强兵的时代精神
-
12、北宋废除了过去工商之家不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规定。到了南宋,任何人,只要没有触犯法律的前科,身上没有残疾,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些变化( )A、实现了社会成员的平等 B、表明了抑商政策的废除 C、有利于门第观念的淡化 D、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
-
13、1141年,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订立和议。规定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其称臣,每年向其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该政权( )A、建立者与鲜卑同源 B、推行南北面官制 C、曾出现“大定之治” D、都城在宁夏一带
-
14、宋代规定屡次应举不中者达到一定年限时,可凭借“特奏名”获得一官半职,在年龄上也无限制,以此表达朝廷对考生辛勤应考的体谅,大大缓和了应举者可能落榜的心理压力。该规定旨在( )A、完善科举制度 B、增加录取人数 C、引导向学风气 D、保障社会稳定
-
15、唐朝的均田制取消了奴婢与普通农民一样受田,人数不限,土地归主人的规定;也取消了4岁以上丁牛每头受田30亩,一户限 4 头的规定。这一举措的目的是( )A、促进奴婢人身解放 B、限制地主扩占农田 C、鼓励农户改进生产 D、提高农民生产意愿
-
16、图9为唐朝画家阎立本于贞观三年应诏而作的《职贡图》,描绘了唐太宗时婆利国和罗刹国千里迢迢前来朝贡的情景。使臣或长须连鬓,或肤色黝黑,或大袍裹身,或赤膊袒胸,仅围短裙。该作品( )
A、体现了域外风情与华夏文明的交汇 B、真实再现了唐朝与域外国家的交往 C、呈现了开元盛世下对外关系的发展 D、反映了民族交融成为社会发展主流 -
17、唐代诗人皮日休曾撰诗评价古代某工程: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诗人认为该工程( )A、促进了扬州发展 B、结束了国家分裂局面 C、推动了南北交流 D、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
-
18、北朝至隋唐时期,少数民族纷纷拟构“黄帝”祖源,追溯汉族先祖,上至北朝统治者,下至政府官员,皆有此行为。这说明此时( )A、中国北方完成民族交融 B、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 C、少数民族努力探寻族源 D、民族间隔阂逐渐消失
-
19、汉初,诸侯王的爵位由嫡子继承,庶子无继承资格。汉武帝时,大臣主父偃认为这样会无法传扬儒家仁孝之道,建议诸侯王分封子弟为列侯。按汉制,侯国隶属于郡,与县地位相当。汉武帝同意了这一建议。这一建议有利于( )A、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B、壮大地方割据势力 C、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D、增强皇室的凝聚力
-
20、秦统一六国后修建了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图5~8为秦长城的是( )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