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变革资产阶级所有制,变革产生资本主义的根源的小私有制。现在这种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就表明,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1956年9月27日)

    材料二  1945年到1970年间,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国内的政治形态。新政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们包括联邦政府权力和重要性的急剧上升,工会组织作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的崛起,开始考虑对少数民族尤其是美国黑人的权益。美国政治中的新政传统在民主党当政时期:1948年杜鲁门和1960年约翰·肯尼迪、1964年约翰逊时期得到加强。即使是在1952年和1956年共和党总统艾森豪威尔当政时期,也没有改变新政的基本方针。艾森豪威尔说:“如果哪个政党试图废除社会保险,取消劳工法案,那你们就不可能在我们的政治历史上再听到这个党派的声音。”

    ——摘编自杰克逊 · 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美两国各发生了哪些变化?两国的变化有何共同点?
    (2)、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调整。概述两国的调整措施,并分析其调整的原因。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帕沃·彼德维希·斯维宁所作的水彩画《东方轮船》,描绘了罗伯特·富尔顿的轮船“模范号”,轮船运送旅客和货物,把工业化一度流行的运输旅客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图2:这幅版画描绘了1863年英国的东印度铁路,铺设铁路的最初动机是运输货物,但它很快成为印度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选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里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

    提取一张或全部图片信息,自拟论题,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信息明确,论题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甲午战争到庚子之变,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发生了重大转折,其中货币流通领域也出现了重要变动,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币制的走向。据统计,1895—1899年间钱荒高达72省次,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地区都是重灾区,部分地区更是连年钱荒。光绪二十一年,张之洞奏陈:“各市用铜钱日见其少,加以私销不绝,钱价因之日昂”……据战后日本官方统计,战争期间仅作为日军战利品的各种金、银、铜钱等货币价值即达3000万日元以上……两江总督张之洞急奏:“近日大江南北各州县,旬日之间银价骤跌,以致市面愈不流通,小民生计艰难,百业窒碍”……但各地征收税赋的标准依旧停留在过去银贵钱贱时期的折钱数额上,农民只能按旧有标准以钱折银纳税……此后,为应对钱荒,政府逐渐开铸大小银元,使银元从属于钱法体系,并最终在1904年后的本位制改革中使银元脱离钱法,提升为货币本位制改革的核心。

    材料二  图:
    1890—1899年京局铸钱数额简图

    1895—1899年中国紫铜进口价格表

    年份

    紫铜价格(海关两/担)

    1895年

    16.95

    1896年

    16.79

    1897年

    19.84

    1898年

    20.07

    ——上述材料摘编自韩祥《甲午战后全国性钱荒危机的爆发及其对城乡社会的冲击》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甲午战后钱荒危机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甲午战后钱荒危机造成的影响。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逐鹿中原”说的是距今两千年前秦汉之际的事,后来成为争夺天下的代名词。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至少可以上溯至距今5000年以前。“逐鹿”行动至少在距今4400年以后约五百年的时间里,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如图)。

    ——据许宏《何以中国》整理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作为当时人们观念中的经济重心、财富重心,反复出现在该时期人们的谈论、书信、文集甚至奏折等文字中。这个作为明清财富中心的“江南”,当时也存在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之江南,实际上是指“五府”,即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嘉兴府和湖州府,基本上都在太湖周边;广义上的江南还包括杭州府、镇江府、应天府(也就是江宁府)和直隶的太仓州。这时的“五府”或“八府一州”,成为明清时期人们公认的财富中心,有明清王朝经济“江南腹心”之称。

    ——据黄纯艳、包诗卿主编《江南史十八讲》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原长期成为“逐鹿”之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中原与江南的交流共同促进了国家的发展。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说明。
  • 5、下表是1993一2008年中国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这反映出我国(      )

    时间

    主要内容

    1993年

    重点放在工业部门,对政府的工业管理体制做了大胆探索。

    1998年

    将国务院40个部门减少到29个,一些原来直接管理工业的部门退出政府序列。

    2003年

    大力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管理事务的要求;成立了银监会和调整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体制;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8年

    积极探索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管理体制。

    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 B、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C、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D、初步确立新型政企关系
  • 6、裂瓣纹是典型的西亚风格纹饰,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各地(图1)战国至汉代墓葬中发现多个裂瓣纹银盒、铜盒(图2)。据此,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A、此类器物主要在北方使用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C、此类器物主要用作陪葬品 D、当时银器的使用还没有普及
  • 7、《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被看作是海峡两岸关系迈出重要一步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 D、标志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 8、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严峻的形势下,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运动。这些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B、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C、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 9、1953年12月,中印两国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提出( )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的政策
  • 10、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B、北洋政府黑暗统治开启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1、如图为1901年德、法两国发行的漫画明信片《中国皇帝被戏弄》。其反映的事件是( )

    A、火烧圆明园 B、甲午中日战争 C、镇压义和团 D、八国联军侵华
  • 12、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开埠等内容,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 13、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主张“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
    A、设台湾府 B、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 C、设伊犁将军 D、册封达赖、班禅
  • 14、下表反映了英国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茶叶占广州出口茶叶的变化情况。表中变化表明英国东印度公司( )

    时间

    1770年

    1780年

    1790

    19世纪初

    所占比重

    33%

    54%

    74%

    80%

    A、日益控制中国茶叶的出口 B、推动了中国茶叶的商品化 C、垄断了茶叶的国际市场 D、依靠茶叶得到迅速壮大
  • 15、明朝内阁权力不断扩大但大学土的品秩不予提格;清朝内阁权力日益被削弱,而品秩不断升格。这些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军机大臣位高权重 B、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 C、满洲贵族垄断权力 D、中枢机构权力的下移
  • 16、如图是唐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的运作程序图,据此可知三省六部制( )

    A、加强了相权削弱了皇权 B、强化了尚书省的决策权 C、扩大了中书省的封驳权国 D、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
  • 17、元朝建立的这个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而且对中国行政区划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制度是( )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
  • 18、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选官的标准趋向于( )
    A、看重道德 B、注重门第 C、依据才学 D、根据军功
  • 19、“‘均田制’被破坏,富贵人家再次在损害农民的情况下扩大其地产。由于税收制是以人头为基础,支付不断增长的帝国开支的捐税负担,都落在农民头上,而这时农民占有的土地正在减少。”为此唐政府实施了( )
    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 20、《隋书•经籍志》曰:“后魏初定中原,军容号令,皆以夷语。”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下诏:“不得以北语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一转变( )
    A、利于加速民族融合进程 B、导致汉族文化取代了鲜卑文化 C、致使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D、实现了北魏社会制度的封建化
上一页 1057 1058 1059 1060 106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