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B、提高劳动者积极性 C、减缓老龄化进程 D、缩小贫富间差距
  • 2、中世纪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履行着某些职责,例如维护与修理堤坝、水利系统和树篱,防御火灾等;还需要成员提供劳役,例如以村民们轮流提供劳动的方式维护与整修道路、桥梁。据此可知,当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  )
    A、拥有一定的自治功能 B、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C、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 D、对王权构成一定威胁
  • 3、中国古代的义庄是以宗族为单位的,自主设立赡济族人的田庄。据统计,宋代苏州共设立了4个义庄,明代苏州也只设立了8个义庄,而清代的苏州义庄共设立了128个,其中大部分设立于1840—1911年。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官方救济系统的失灵 B、社会局势动荡的加剧 C、传统宗法观念的复兴 D、自然经济模式的解体
  • 4、南北朝时期,大量农民依附在豪强地主周围。隋朝建立后,多次通过“大索貌阅”的方式来重新核定户籍,若地方官被发现其治下有户籍不实的问题,即面临着被治罪的风险。重新核定户籍(  )
    A、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B、维护了基层社会治安 C、意在整顿官吏腐败问题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 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曾三次公布《进口税则》,确定海关税率,见下表。

    时间

    税率

    1928年

    分为7级:7.5%、10%、12.5%,15%、17.5%、22.5%、27.5%

    1930年

    分为12级:5%,7.5%、10%、12.5%、15%、17.5%、20%、25%、30%、35%、40%、50%

    1933年

    分为14级:5%,7.5%,10%,12.5%、15%、17.5%、20%、25%、30%、40%、50%、60%、70%、80%

    海关进口税率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加深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民国政府真正实现关税自主 D、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 6、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土地兼并愈发严重 B、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C、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 7、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但各解放区当时流通的货币有300种之多,成为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的重大障碍,给野战军机动作战也带来很大困难。据此可知(  )
    A、国民党滥发纸币导致金融混乱 B、革命形势面临着重大挑战 C、我党的工作重心即将发生转移 D、统一发行货币具有紧迫性
  • 8、明初,为了保障“大明宝钞”的顺利流通,明朝廷曾多次颁布“禁银”令。虽然多次下“禁银”令,但民间市场上白银的私下流通一直没有停止,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可见,明代白银私下流通(  )
    A、冲破了传统的抑商政策 B、加剧了经济通货膨胀状况 C、加重了百姓的赋役负担 D、适应了社会商品经济发展
  •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国表示要给予中国“法律上的承认”,毛泽东希望利用英国这一态度促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苏缔约在即,毛泽东提出中英建交谈判暂时延后。中英最终于1954年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新中国(  )
    A、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放弃“一边倒”方针 D、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束缚
  • 10、建国初期,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的一些企业、工厂搬迁至新疆,短时间内在新疆培养起一批技术骨干;90年代以来,19个省市先后开展了“对口援疆”工作。新疆的经济总量也从1952年的7.9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77万亿元。新疆的发展成就(  )
    A、表明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成效 B、推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 C、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 11、1362年,英国大臣们开始使用英语召开议会。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要形式的法语撰写。上述状况直接推动了(  )
    A、宗教改革兴起 B、民族国家形成 C、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专制王权建立
  • 12、下表是两汉西北地区“关市”史料统计表。据此可知,“关市”的设置(  )

    时间

    文献记录

    备注

    景帝前元元年

    (前156年)

    “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

    《史记·匈奴列传》

    安帝永初中

    (110年)

    鲜卑大人燕荔阳诣阙朝贺。邓太后“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下,通胡市”。

    《后汉书·乌桓鲜卑传》

    初平元年

    (190年)

    刘虞“劝督农植,开上古胡市之利,通渔阳盐铁之饶,民悦年登”。

    《后汉书·刘虞传》

    A、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交融 B、保障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C、是管辖边疆民族的重要手段 D、推动了边疆民族封建化改革
  • 13、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说明我国(  )
    A、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公民道德建设成效显著 C、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D、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 14、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国民法典》规定:“交易范围的物品,除特别法禁止出让者外,均可出售……凡劳动力雇佣者可与出卖劳力者商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约定支付报酬的契约。”该法典(  )
    A、确立了王权有限的原则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 D、推动了英美法系的确立
  • 15、“家有雅风,政事规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颇重视家训,著名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南梁名臣徐勉的《戒子崧书》以及颜延之的《庭诰》,《颜氏家训》更是中国最早的“家庭教育著作”。由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政府强化律令儒家化 B、士族垄断政权 C、家训推动基层教化 D、儒学繁荣兴盛
  • 16、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西方国家在文官的选用、职责、晋升和退休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其包括(  )

    ①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②严格保持中立,规避政治

    ③根据功绩和资历得到晋升 ④可以担任政务次官或秘书等职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明洪武三十年,所录士子皆为南方人,明太祖疑其有弊,对主考官进行处决;明仁宗时正式推行南北卷制度,后又调整为南北中卷制度,录取比例分别为55%、35%、10%;清康熙年间,南北卷制度又被分省定额取中制度所取代。这一系列调整旨在(  )
    A、实现科举录取的公平 B、扩充优秀人才入仕途径 C、维护王朝的统治秩序 D、提升落后地区文化水平
  • 18、199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中提出:自当年4月1日起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到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都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票证时代彻底终结,捆绑在商品身上的枷锁终于打开。粮票和油票的命运反映了(  )
    A、产业结构的调整 B、计划经济的实行 C、对外开放的深化 D、经济体制的变革
  • 19、1935年5月,国民党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该法列举了公民应享有权利,但除信仰与请愿两项之外,各项权利皆明确界定为“依法享有”和“非依法律不得停止或限制之”,且法律的制定权、解释权皆属国民党所有。由材料可知,该《约法》(  )
    A、背离了孙中山的民主宪政思想 B、构建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 C、加快了训政向宪政过渡的步伐 D、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 20、《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这一规定(  )
    A、表明英国进入了议会君主制时期 B、试图对国王的权力进行限制 C、保证了国王的合法地位 D、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上一页 1058 1059 1060 1061 106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