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862年9月22日,总统林肯以三军统帅的身份发表军事命令——《解放黑奴宣言》。内战末期,美国共和党中的废奴论者推断,一旦战争结束后,《解放黑奴宣言》将可能被解读成一份违宪的战时命令。废奴论者的担心主要是因为该宣言( )A、发表者总统没有发布的权利 B、属军事命令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C、出台过程有悖正常的法定程序 D、内容违背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
-
2、作为“政党分肥制”的直接后果,政府职位成了党争胜利者的“盛宴”。据1905年一份由法国人绘制的美国政治地图表明,在当时的45个州中,25个州完全腐败,13个州特别腐败,只有6个州政治清明,没有腐败。这表明,当时美国( )A、联邦官员腐败问题严重 B、文官制度尚未建立 C、选官任官体制存在弊端 D、三权分立形同虚设
-
3、2009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试点公务员聘任制改革,公开招聘城市规划、金融设计等8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并对聘任人员采用协议工资制,薪资待遇明显高于普通公务员。这一改革( )A、标志着公务员聘任制的建立 B、使公务员待遇得到普遍提高
C、提高了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 D、适应了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 -
4、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行政人员、法官不得在国会占有议席,国会议员也不能受任政府的文官职位,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也不能同时担任法官。此规定旨在( )A、协调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 B、规定各种权力的制衡 C、创建人民主权原则的新政府 D、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
5、1933年12月12日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地方苏维埃暂行组织法(草案)》规定,乡苏维埃全体代表会议每10天由主席召集一次,会议必要时应移到与讨论问题有关系的村去开,乡苏维埃政府须每两个月召集选民开会,作工作报告一次。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贯彻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B、着力建设工农民主政权 C、践行民主革命最高纲领 D、推进土地改革运动开展
-
6、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 ( )A、推翻封建统治 B、赢得民族独立 C、建立宪政民主 D、解决民生问题
-
7、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对战国以来的官僚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在全国建立起一整套整齐划一的行政机构。 秦始皇的做法( )A、出于完成全国统一的需要 B、根除了国家分裂割据的隐患 C、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确保了秦王朝统治的稳定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人类历史的多数时间中,人们踊跃地尝试物种交流。但现在,生物入侵损害了农作物或者造成了本土物种的边缘化甚至灭绝。对这一现象的恐惧促使人们限制有关物种交流的尝试,一种生物保护主义便由此成长起来。因为我们经常不能确定一个物种是否是本土物舜中,所以生物保护主义的知识基础是令人怀疑的。而且,这种生物民族主义偶尔也伴随有盲目爱国主义的弦外之音。尽管如此,物种交流仍然进行着,并且伴随着近来长途贸易和长途旅行的浪潮,这种物种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进行得都快。同时,与过去几千年相比,今天的物种交流最隐秘,也最具偶然性。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夏天《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材料三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引发新旧大陆之间的生物、农作物、人种、疾病、文化,甚至思想观念的交流。新旧大陆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又引发了生态上的巨大转变……新大陆因牛、马、羊等动物的到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为了满足殖民者的需要,烟草、可可、棉花等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如巴西东北、东南地区原有的森林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清朝中叶引进的外来农作物,带来的垦殖热潮,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日益突出,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加剧,水灾频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选择性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根据上述材料,以“物种交流”为主题,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初)赋役之法:每丁岁人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唐中后期)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旧唐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半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明史·食货志》
材料三 195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它存在的基本问题是:总体关税水平过高,税率结构不尽合理,税则的商品分类目录不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交流的需要,等等。1985年颁布的同名税则对这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主要是改变商品分类目录,调整进口税率。
——摘编自黄天华编著《中国关税制度》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种赋税制度征税标准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关税制度发展的变化及原因。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面对银荒危机,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三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之前中国主要货币的演变情况,并总结出三点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
11、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地方行政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联结中央与地方中心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以前古代中国地方行政设置的演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的变化及其意义。从以上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
12、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下列属于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是( )
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②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
③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 ④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下表为19世纪80年代德国部分社会立法。据此判断,当时德国( )
时间
法律
内容
1883
疾病保险法令
保险费30%由雇主.70%由工人缴纳。工人悲病期间可从保险费中支取丰薪和医疗费.死亡后支取丧葬费。
1884
工伤事故保险法
保险费全部由雇主缴纳,视工人受伤程度决定领款数目,死者家属可领相当亡者20%工薪的津贴。
1889
残废和老年保险法
保险费由国家、雇主和工人缴纳,领者初为70岁,后改为75岁。
A、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B、工人阶级的状况有所改善 C、国家财政负担沉重 D、民主化进程发展迅速 -
14、中国古代的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反映了古代国家不仅有统治和控制的功能,也有为民众提供最低社会保障的功能。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施救济民间为主,政府为辅 ②宋朝以后宗族内的救助活动兴起
③历代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 ④古代社会救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除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外,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支出的专项附加扣除。根据材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A、个人所得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 B、只要有收入,就须缴纳个人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有效手段 D、提高个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16、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这反映了( )A、中国海关关税逐步自主化 B、南京国民政府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C、关税自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D、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了胜利
-
17、下表是两税法在晚唐行政体系中具体实施的方案,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
行政级别
财政来源
中央
州上供
藩镇(节度使、观察使)
所辖州的部分税收上缴(称送使)
A、削弱了藩镇割据的形势 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渗透了以民为本的理念 D、使中央掌控税收调拨权 -
18、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
19、“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特色外交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提出普惠均衡、合作共赢的口号。如右图所示。由此可知,“一带一路”的倡议有利于 ( )
A、全面践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提高社会主义国家在第三世界的地位 D、消除霸权主义影响 -
20、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