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584年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舆地山海全图》(下图),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刻印的西洋式世界地图。从16世纪下半叶起到17世纪,根据这一地图绘制的各种地图不断出现,现在可以看到的就有十二种。此现象说明( )《舆地山海全图》
A、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 B、夷夏观念被抛弃 C、有识之士世界观的转变 D、新思潮开始萌发 -
2、《诗经·周颂·载芟》中有“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的诗句,将除草、拔除杂木、松土等景象融于祭礼音乐。宋代苏轼在海南为官时为《减字木兰花》填的词中有“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以市井音乐描绘春耕气象。这说明古代中国( )A、农耕文明范围不断拓展 B、督促耕作是官员的义务 C、音乐表演世俗倾向明显 D、重农风气文化土壤深厚
-
3、湘州(晋置,治临湘即今长沙)地区素有一个传统:一些寒门庶族可以通过向官府捐资纳财,谋求州郡的一官半职。南朝梁朝杨公则出任湘州刺史后,规定州郡所有僚属人员全部从“州郡著姓”当中选拔。后来梁武帝下令要求其他州郡也都按照杨公则的湘州模式执行。这表明当时( )A、士族专权膨胀 B、士庶区分严格 C、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D、九品中正制发展到顶峰
-
4、考古学家在湖北石家河古城三房湾作坊遗址20平方米范围内初步发掘陶杯4078件,学者估计5510平方米的作坊范围内埋藏的红陶杯数量可能会达到惊人的2242570件。另有观点认为三房湾200万残杯,对应的可能是数千万甚至近亿件成品。据此最合理的推测是( )A、良渚先民具备强大社会动员能力 B、石家河周围存在着交换贸易网络 C、蛋壳陶生产依赖初步的社会分工 D、神权阶层主导三房湾的文明秩序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从而维护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存在。

从四大基本制度中选出两个,结合秦汉治乱兴衰的历史,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选的两个基本制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6、中国近现代仁人志士将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断追求思想解放,推动了时代的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为曾以孔子对三代的概念——“恶的时代”“善恶并存”“至善时代”,证明中国是与西方相等的。中国和欧洲一样正在努力实现“至善时代”的“大同”。因此,梁启超说,世界历史是和孔子的模型相符的,而孔教的中国也是符合世界历史的。如果西方思想有什么价值的话,那么中国传统里同样能找到这种价值。
——摘编自来文生《梁启超和近代中国思想》
材料二
五四运动成功地摧毁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秩序,但是五四以来的中国人尽管运用了无数新的和外来的观念,可是他们所重建的文化秩序,也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格局。
——摘编自余英时《五四运动与中国传统》
材料三
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维新变法时期的梁启超为实现中国“大同”的实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还没有突破传统格局”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现代中国文艺创新路径的看法。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过减租减息,农民的经济地位大幅度提高,负担相较于以前大大减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生;经济地位的提高,又激发了底层农民的革命热情,促使其积极投身抗战革命的具体实践,进而提高其政治作用和地位。减租减息政策的推广,是中共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的重要体现。如政策得当,就有机会将一些开明地主拉到支持革命的队伍中来,进而壮大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权力向基层的延伸,巩固了自身统治。减租减息政策的推广实施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发展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切实体现。
——摘编自吴明怿、黄晓玉《论抗战时期冀鲁豫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高速发展,非农产业发展迅速,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镇,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壁垒很快被打破。当农村劳动力锐减后,农村土地出现了严重撂荒现象,“两权分离”制度(即所有权与使用权归属分开)已经不能有效应对“三农”问题。由此,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流转制度上开始了新的探索,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期。1998年的《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出用法律来管理土地是否被合理利用,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正式施行,该法对农村土地流转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其规定了农村土地可以在转包、出租、交换、转让等方式下进行流转,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土地流转起到了促进作用。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对我国现有耕地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2013年末的中央农村会议不仅提出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并行,还提出了我国土地流转制度政策的基本改革方向。2014年我国正式提出“三权分置”制度: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
——摘编自王涵映、陈国华《建党百年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变迁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抗战时期根据地政府推广减租减息运动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三权分置”制度的背景,并指出在此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
8、制度创新为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又说“制度时, 则国俗可化, 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
——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 尚书、 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 中书、 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 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 门下给事中掌封驳, 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封建官僚机构形成的体系。此后,历朝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在政治上创新的表现。并从当时的“历史潮流”的角度,阐述商鞅变法的历史进步性。(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省主要职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此后历朝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制度”的原因。 -
9、有同学在学习某单元知识后,制作了学习提纲(见下表)。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B、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C、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D、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 -
10、1969年7—8月,尼克松多次声明不同意苏联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提议。12月,美国大使在与中国驻波兰代办会晤时表示:美国“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更大的交流”,“亚洲问题的解决和决定终究必须有亚洲人民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应该参与这个过程”。材料表明( )A、国际局势影响中美关系 B、大国主导国际政治秩序 C、中美建交步伐不断加快 D、意识形态外交不复存在
-
11、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 )A、秋收起义红军长征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C、南昌起义北伐战争淮海战役 D、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
-
12、1925年1月,中共中央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认识到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 B、预见到国民党背叛革命 C、试图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D、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路线
-
13、晚清至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法律法规,如1898年《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904年《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23年《商标法》及《实施细则》、清末的《大清著作权律》、1915年和1928年的《著作权法》等。这一现象( )A、说明政府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B、表明商业环境得到根本改变 C、为竞争与创新提供一定条件 D、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
14、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反映了( )A、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B、资产阶级维新派注重启蒙民众 C、民族主义思潮深入人心 D、救亡图存之路的探索进一步深化
-
15、“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粱启超曾对甲午中日战争评论道:“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启迪了民众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B、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C、促进了挽救民族危亡运动的高涨 D、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
-
16、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A、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 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 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
17、清政府在1684年统一台湾后发布展海令,解除“海禁”;次年又允许各国朝贡船进港,认可民间商船来航通商。材料说明( )A、清代闭关锁国的传统观点没有依据 B、外贸政策调整与清朝政局变化密切相关 C、清朝解除“海禁”,但依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清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
-
18、有学者认为,自从元代引入了游牧民族的“家产制国家”模式后,整个社会变成了帝王的私产,中国各级官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皇帝的私人奴仆,呈现出“家臣治国”的特点。最能够佐证其观点的是( )A、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C、诸色户计强化了人身依附 D、明清科举取士走向僵化
-
19、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东京梦华录》从年首正月记述到年尾除夕的岁时节日里,妇女们也纵情玩乐。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B、传统封建等级观念削弱 C、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D、新兴市民文化丰富多彩
-
20、宋太祖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官俸和军费开支却越来越大,导致了北宋中期严重的财政危机,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A、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证 B、机构改革必须增加财政开支 C、加强中央集权必须扩大政府机构和军队 D、改革必须重视精兵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