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如图为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幅地图,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A、文明起源与农业的关系 B、世界区域文明的联系 C、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D、食物物种的交流传播 -
2、下图是195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顾生岳先生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年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基本实现了农业机器化 B、农村生产关系的大变革 C、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D、人民公社运动迅速发展 -
3、如表是1937—1944年陕甘宁边区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石),据表可知,当时边区( )
年份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粮食产量
111.6
1221
175.4
152.6
145.6
148.4
181.2
181.7
增长指数
100
109.4
157.2
136.7
130.5
133.0
162.4
162.8
A、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卓有成效 B、未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影响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D、为民族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
4、如图为1913年7月出版的《新闻报》刊载的漫画。漫画中展示了被袁世凯玩于掌上的几个小人,“免官”的是江西都督李烈钩,“宣抚使”是广东都督胡汉民,“筹边使”是安徽都督柏文蔚。该漫画体现出( )
A、对袁窃取革命成果的嘲讽 B、国民党政治建设面临挑战 C、资产阶级结束了封建帝制 D、民众支持护国战争的信念 -
5、1864年,总理衙门组织出版了《万国公法》,郑观应阅读此书后写道:“公法一出,各国皆不敢肆行,实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他却感叹说:“由是观之,公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这种变化说明( )A、国际法不适合解决国际间矛盾争端 B、有识之士对国际形势认识逐渐深入 C、晚清政府应用国际法过程艰难曲折 D、运用国际法处理外交问题成为共识
-
6、 下图所示的打马球是骑在马上用球杖击球入门的一种体育运动。唐时,从贵族到平民,从宫廷到军队,从男人到女人,从接待外客到集会庆贺,该运动风靡全社会。这主要是因为( )
A、社会局势长期稳定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D、马球运动与时代相契合 -
7、六朝时期,江南世家大族、高官和文人士大夫喜好到深山中探寻美景。而到了唐朝尤其是中唐以后,苏州的太湖、金陵的秦淮河、杭州的西湖等则成为江南闻名天下的旅游名胜。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的进步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坊市制度的变革 D、国家统一的实现
-
8、 战国时期以来,女娲传说和伏羲传说分别流行于我国的南北各地。从西汉开始,他们或被演绎成为兄妹关系,或被演绎成夫妻关系,“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主题成为常见于文人诗赋、砖石和绢画的基本题材。这一变化反映了汉代( )A、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 B、南北文化的进一步交融 C、区域间经济往来频繁 D、文学创作源于神话传说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棉花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这种毛比羊身上的毛还要美丽,质量还要好。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
史料二 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
史料三 考古学家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材料二
早在1000年前,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棉花织造业就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织造业。在19世纪以前,亚洲一直是全球棉花产业的中心。
公元950年,在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欧洲,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巴塞罗那和意大利诸城有了棉纺织业。
12世纪末,意大利北部开始形成一个重要的棉花产业中心。
15世纪,德意志南部也出现了棉花产业。
18世纪初期,在发展棉纺织工业的过程中,英国人开展大量的间谍行动,窃取印度高超的生产技术。
公元1200—1800年,棉纺织品的制造和消费在世界各地稳步扩大:从中国、日本再到欧洲、北美,棉纺织品成为主要纺织品。
19世纪,法国最主要的贸易商品属棉纺织类;1860年,原棉贸易占美国所有出口货物的60%;同时期,印度、埃及、巴西等同样依赖以棉花为主的种植园经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棉纺织业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棉花”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现代化初步完成于16—18世纪,在政治经济上的主要标志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摩尔主张各国政治现代化道路主要有英法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德意日的法西斯主义和俄中的社会主义三种模式。英国在早期现代化中捷足先登,成为西方最早的原生性(内源性)现代化国家。
——摘编自徐浩《自下而上:英国原生性现代化的起源》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精英开始认真关注国际世界。1864—1894年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同光中兴。不幸的是,伴随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洋务运动的工业现代化全面失败。随后各种主义和思潮都在中国进行过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一种代表人类社会前进方向的全新制度选择,走上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摘编自蓝志勇《中西方现代化历程的比较与思考》
有学者认为,中国和西方国家从传统走向现代都经历了艰苦历程,他们现代化的过程和结果各具特点,但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概括中英两国走上现代化的路径特点,并以中英为例评析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政由方伯”,诸侯国基本上已具有独立权。各国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军事竞争催生出国际间的战争规则和交往原则,并由此出现了专门的外交机构和外交官。各国为了协调国际关系,经常组织会盟活动,制定盟约作为诸侯共同遵守的国际规范。盟约具有国际司法和调节功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形成了国家平等、和平外交、互不侵犯等原则。与此同时,儒家也力图将国际法纳入“礼”的范畴,构建和谐的“天下秩序”。
——据高旭《先秦国际法的溯源与探究》等
材料二
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依托资本主义国家崛起而实现,主要适用于欧洲主权国家之间。西方国家凭借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优势,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法推广至全球,将非西方国家置于它们单方确立的国际法之下。在这一进程中,主权平等原则得到承认,但这只是欧洲范围内的有限承认,如柏林会议商讨非洲国家的国际公约时,列强是以西方的文明标准决定非洲国际事务,非洲国家却无从参与。近代国际法话语权体系偏离了主权平等原则,这种单一性的话语权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际法的“国际”属性。——据冯胜勇《国际法史背后国际法话语权体系的现代性反思》
材料三
国际法脱胎于西方文明的母体,如今已逐渐为中国所接受、认同和支持。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交往活动,从国际法律秩序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中国应提高现代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时应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力求使自身的主张与行动符合国际法的规范与理念,并在全球治理问题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据韩逸畴《从欧洲中心主义到全球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应用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国际法体系。(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参与国际法体系建设的认识。 -
12、下图是1870年到1913年的运输设施状况统计表(1870年的量=100)。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
A、欧洲铁路运输事业领先世界 B、科技革命助推世界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欧美主导世界经济贸易发展 -
13、17世纪以前,利物浦只是一个小渔村。到1730年,利物浦船舶进出口吨位达37000吨以上,1750年为65000吨,1760年为100000吨。笛福描写道:“在我第二次和第三次游览之间,它(利物浦)又大了一倍以上……它的财富、人口、商业、建筑物还在一天天地增加着。”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革命扩大了对外贸易规模 B、利物浦成为世界商业的中心 C、英国在全世界积极推行自由贸易 D、海外贸易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
14、下表所示是法兰西国王颁发的两份特许状。从特许状的规定可以看出,当时该两城( )
1128年路易六世授予拉昂城的特许状
规定:“任何人,如果没有法官的干预,都不得以任何不法行为的罪名逮捕任何一个人,不论是自由人还是农奴”。
1155年路易七世授予洛里斯的特许状
规定:“任何人在洛里斯待了一年又一日,没有人可以再来追捕他,我们的总督也无权禁止他,他可以在洛里斯城继续自由地待下去”。
A、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B、市民自由与安全获得法律保障 C、城市自治得益于王权和教权斗争 D、民族国家的心理认同得到增强 -
15、《汉谟拉比法典》第四十八条记载:“如果一个人身上有债,而暴风雨或洪水又冲毁了他的田,或是由于缺水田没有长出大麦,那么那一年他可不向他的债主交粮,他可涂改他的泥板,不付那一年的利息。”这主要反映了( )A、法律判决重视文书证据 B、立法精神蕴含强不凌弱 C、经济压迫维护阶级统治 D、国家建立社会救济体系
-
16、下图为《人民画报》封面女性形象(部分)。据学者统计,20世纪80年代,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文体工作者,而90年代以来,大部分的封面女性为演艺明星。这一不同( )

1980年郎平扣杀 1986年舞蹈敦煌梦幻 1993年许晴 1994年巩俐
A、适应了社会传媒的市场化趋势 B、促进了“双百方针”的重新恢复 C、体现入世前后的价值观念转变 D、不利于女性社会形象多元化发展 -
17、建国初期,上海股市刚开市时,投机商们看到有棉纱售出,即拿出全部资金争相购入,有的人不惜借高利贷,但他们发现,上海等地的国营纱布公司,源源不断地抛售纱布,而且一边抛售,一边降低牌价。这从反映了( )A、共产党主动运用了市场经济规律 B、政府依靠组织手段应对银元危机 C、社会主义改造帮助打赢米棉之战 D、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
18、下表为毛泽东部分讲话内容。材料表明毛泽东( )
文献记载
出处
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苏维埃应当注意的重要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34年)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实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完全打不破的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1934年)
A、开始认识到人民的伟大作用 B、维护革命统一战线 C、积极动员民众投身国民革命 D、坚持推行群众路线 -
19、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提出“国学”不是经学,而是一门研究“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的学术体系。同时,他主张通过索引式,结账式整理,使古书人人能用、人人能读,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史式整理,将一切过去文化的历史汇编成中国文化史。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 )A、意在排斥西方文化渗透 B、使新文化运动的重心发生转向 C、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 D、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
-
20、以下是太平天国颁发的一张税捐执照,这则材料最能够说明,太平天国( )
A、凸显了小农的阶级局限 B、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C、背离了早期的土地纲领 D、体现出社会转型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