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赐贝是商末至西周早期广泛开展的政治活动,在祭祖、宴飨等大型典礼上进行,一般由最高统治者主持,受赏者为近臣或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等,受赏者可将王所赐之贝分赐臣下或宗嗣。赐贝的政治意图是( )
    A、殷周鼎革,完善行政机制 B、政治认可,强调礼乐文明 C、明确等级,彰显宗族荣耀 D、宣示王权,加强统治秩序
  • 2、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唐、宋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
    (2)、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两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该方面的新发展。
  • 3、历代统治者都关注地方的管理问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期形势图: 

    材料二: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形势图(图中洛阳附近空白处为周王室领地): 

    材料三:秦朝形势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幅图片体现的政治制度及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制度进行评价。
    (2)、据材料三,指出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进步性。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 4、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下列著作及其历史地位的表述准确的是( )
    A、《梦溪笔谈》--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 B、《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领先世界 C、《徐霞客游记》--对传统科技进行了总结 D、《天工开物》--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 5、南宋时,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山河破碎,政府偏安江南,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绘画作品的特色是( )
    A、吴带当风 B、造型奇特 C、以形写神 D、残山剩水
  • 6、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以下关于苏轼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为( )
    A、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以行书名世 B、其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他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D、他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成为豪放派词的集大成者
  • 7、北宋理学家孙复(992---1057年)在研究《春秋》时,把其中的“尊王攘夷”之说凸显出来,并且更突出地强调“尊王”。这可以用来说明理学( )
    A、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 B、曲解传统典籍 C、已经成为正统的官方哲学 D、倡导复古思想
  • 8、如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表格信息可知( )

    《魏书•武帝纪》

    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

    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资治通鉴》

    (周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A、疾疫暴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 B、疫病流行加剧军阀混战 C、曹操借瘟疫推卸战败的责任 D、赤壁之战导致疾疫蔓延
  • 9、盛唐的边塞诗有丰富的意象,较为常见的有大漠、霜雪、天山、玉门关、阴山、黄河、金鼓、旌旗、烽火、长云、羌笛、琵琶、雁飞鹰扬、马鸣风萧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 B、藩镇割据的负面影响 C、中外文化交流较频繁 D、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
  • 10、唐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据此可知( )
    A、中国古代医学重道德轻技术 B、理学精神影响古代医生的实践 C、仁德之心是医生的重要品质 D、平等的思想是从医的重要资格
  • 11、秦统一后,全国“文字异形”,秦始皇指定官员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统一了文字。下列对此举措评价不合理的是(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C、有利于实现文化专制 D、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 12、顾炎武称:“唐制,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而给事中有驳正违失之掌,著于《六典》……以臣执法之正,人主听言之明,可以并见”。由此可知,顾炎武认为该制度( )
    A、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B、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C、反映了君臣关系趋于平等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13、武则天以皇帝的名义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入谱,只以官位定尊卑。同时,增加“殿试”,把初唐每年4-7个进士的录取名额增至20人,然后让这些人去巡视各地,并负责选拔推荐人才。这些做法的相同目的是( )
    A、打击门阀贵族,加强皇权统治 B、削弱李氏家族,抬高武姓势力 C、提高官员地位,弱化宗法观念 D、扩大科举范围,笼络天下英才
  • 14、如图为某同学在学习三省六部制时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其中②处应为( ) 

    A、尚书省 B、门下省 C、中书省 D、皇帝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英]西蒙·蒙蒂菲奥里《书信中的世界史》

    材料二 热衷于英美“特殊关系”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希腊和罗马的关系来形容英美关系。这种特殊关系的观念,在二战前就有人提及。战后,在英国政治家的大力推动下,英国与美国的关系急剧升温。 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指出:为了对付“暴政”,英联邦与帝国必须和美国“建立特殊的关系”。这是英美特殊关系的初步形成。1964年,美国担心英国工党政府会在希腊所做的那样,突然把在远东抵御共产主义传播的负担完全交给美国,甚至说:“在维护远东的和平方面,美国不想孤单一人,我们相信,英国依然能在那里发挥重要的作用。”1980年1月,卡特总统指出:“任何外来力量企图控制波斯湾地区都将视为对美利坚合众国根本利益的进攻。这种进攻将遭到包括武装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的回击。”对此,英国人该有何种感想呢?

    ——摘编自计秋风、冯梁《英国文化与外交》

    (1)、书信史料会留下重大的历史线索。探究材料一中书信体现出的历史线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后英美“特殊关系”。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欧洲机械钟表通过商贸途径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机械钟表在明清时代主要局限于天学领域,清代钦天监则已多用机械钟表计时;装饰功能的“玩具”或许是清代机械钟表最常见的社会身份。明清钟表那些精致、复杂的自动显时功能是会让人心旷神怡、兴趣盎然的。 礼品则是明清时期钟表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用,无论是在国际外交场合,还是君臣间的贡献、赏赐,乃至亲友间的馈赠,机械钟表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晚清时代,伴随着西洋钟表的大量流入,西方的 hms(时、分、秒)制在中国进一步流传开来, 到了19世纪后半叶,钟表在社会中层已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

    ——摘编自任杰《中国近代时间计量探索》

    材料二 我国早期国产表设计均仿自外国表,以瑞士表为主。1966年,天津手表厂设计研发出我国第一只摆脱仿制机芯手表——“东风牌”手表。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多取自体现爱国爱党,反映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向往新生活的内容,阳刚、健康、粗犷的工人、农民、战士形象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至七十年代民用表的用户群开始迅速扩大,民用表已然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工业品四大件之一。 在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背景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延长使用寿命,以充实市场上民用表的数量供应,及降低用户民用表更新频率,成为该时期的民用表功能设计需要突破的首要问题。 民用表初创期的积累为我国民族制表业在下一阶段的成功调整转型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黄舟子《建国以来国产民用表的设计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械钟表从晚明到近代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产民用表在初创时期的设计特点,并简析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的时代价值。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民族主义

    材料一 经济民族主义的概念界定与其源头的“民族”“民族主义”本身密不可分,与民族国家的形成、独立、发展密不可分。经济民族主义是民族国家实现经济自主独立、增进国民福利的一种目标、一种战略。 它应该视为一种动态结构,在不同阶段可以实行不同的政策,这决定于民族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实际需要,同时也是国际与国内、政治与经济互动的结果。

    ——摘编自[美]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材料二 18世纪前后英国经济民族主义

    国家(类型)

    英国(民族国家)

    政策

    民族主义目标下的重商主义,重视财富、鼓励商业、尊重商人

    民族主义目标下的自由主义,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

    ——据王洪亮《从国家利益分析到民族认同建构》

    根据材料信息,概括材料一作者的核心观点,并结合18世纪前后英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论证这一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庄园生产活动的记录。崔寔晚年移居洛阳后写成,书中反映的农事季节,也和洛阳及周边地区相符。

    正月

    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大学,学五经。

    命女红趣(同趋,督促)织布。

    可种春麦、蜱豆,尽二月止。

    三月可菜黍,买布,

    九月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寒冻穷厄之寇。

    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

    ——摘编自缪桂龙《四民月令选读》

    材料二 《隋志》“农家”:《四人月令》一卷,后汉大尚书崔寔写。 《旧唐志》同,《新唐志》做“崔湜”,误。 宋不著录。 近人任兆麟、王谟皆有辑本,编次不伦,且多挂漏(挂漏:提及者少而遗漏者多)。王本又误以《齐人月令》谓即《四民月令》,而所采《齐民要术》有今本所无者六事。 其文不类,未知何据……

    ——摘编自《严可均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时期地主庄园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运用《四民月令》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时应注意的问题。 
  • 19、如下图是美国作为主要发起方的经济制裁次数及效果趋势图。它表明 ( )

    A、多极化趋势加强削弱了美国制裁效果 B、曲线变化反映美国霸权的确立与动摇 C、二战后单边主义制裁取代了多边制裁 D、制裁的次数和成功率一直呈正比关系
  • 20、近代英国宪法包括为数众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以及宪法判例,没有统一的宪法法典。这些宪法以普通法律、政治习惯等方式表达出来,与普通的法律和政治习惯在表现形式上没有区别,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却具有宪法的效力。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尊重传统是英国政治的突出特点 B、英国人缺乏建立法治国家的意愿 C、英国宪法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 D、普通法系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
上一页 1045 1046 1047 1048 10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