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1945年秋,美国占领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对记者说:“由于这次战争,日本已降为四等国。”然而,到1989 年,美国大多数人认为日本对美国的安全更有威胁。这一变化是由于( )A、苏美关系缓和 B、日本经济扩张 C、美日同盟破裂 D、美国国力衰落
-
2、 戴高乐表示:“战争一结束,美国就要回到它的西半球,英国就要回到它的岛上,只有法国依然屹立在旧大陆上。只要我们愿意,我们有法子打破我们的伙伴强加给我们并要求我们消极认可放弃利益的局面。”这反映出( )A、反法西斯同盟渐现裂痕 B、二战期间法国的地位跃升 C、英美两国无意限制法国 D、法国的欧洲大国情结浓厚
-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影片《救济中的爱》由于揭示了大萧条年代的黑暗而最初未能通过保守党政府审查,保守党还围绕丘吉尔进行英雄主义叙事,塑造“丘吉尔式神话”,对抗和稀释大萧条记忆。英国保守党此举试图( )A、建构服务于自身的历史记忆 B、号召民众全心投入福利国家建设 C、利用多种手段打压敌对势力 D、通过塑造英雄形象实现国家崛起
-
4、 有研究者认为,在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民众对无尽杀戮的厌倦、憎恶和愤慨,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快速发展。在东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备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东方民族重获独立的巨大希望。由此,东方比西方有更多的人倾听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体系的批判。据此可知( )A、民族意识觉醒引发了社会革命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有差异性 C、无产阶级成为东方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力量 D、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
-
5、 18 世纪,乔治·萨尔主编的 65 卷本《普遍史:从创世至今》出版之后畅销欧洲。该书力图面面俱到地描绘已知世界所有民族的历史,当新知识与《圣经》记载发生冲突时,编者则会通过各种方式论证《圣经》记载的权威性。一个世纪以后,许多世界史著作将其视为批判的靶子。由此可见( )A、新的历史著作更有价值 B、全球视野易于发现历史真相 C、多卷本世界史大而不当 D、历史认识需要适时加以反思
-
6、 从18 世纪后期开始,英国出版业迅速发展,报纸发行量迅速增加。此外,还有大量的小册子传单、文摘,这些印刷资料越来越廉价,面向普通城市民众成千上万地兜售。同时,城市生活中书信往来频繁,起草遗嘱、契约,经手汇票,阅读通知广告的场合也日益增多。这可用以说明( )A、契约精神源于商业活动 B、出版业成为当时主导产业 C、技术变革助推知识普及 D、政治革命改变了媒介形式
-
7、 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帝国皇帝康斯坦提乌斯(337一361 年在位)在两河流域大规模屯兵,其目的并非扩张、侵占领土,而是“在底格里斯河我们这一侧拉起警戒线,监督波斯国王可能入侵的地方”。这表明( )A、波斯人未曾征服过两河流域 B、拜占庭帝国初期两河流域实现统一 C、罗马帝国鼎盛期疆域已恢复 D、两河流域成为拜占庭帝国东部边疆
-
8、 下图所示为中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变化的曲线。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加入世贸组织提升第一产业就业率 B、第二产业对就业贡献最大 C、经济体制改革使就业结构趋于均衡 D、第三产业就业率增速迟缓
-
9、 面对因复杂形势造成的物价猛涨,周恩来在1949年11月政务会议上指出:“它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物价上涨、负担增加的没落过程是完全相反的。”“今天的困难都是为胜利而负担的”。1950年春,物价暴涨的局面得以控制。为了从根本上稳定当时的物价,国家( )A、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B、采取措施统一财政经济 C、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D、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
10、 下表为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部分诗词。综合表中信息可见( )
作者
身份
诗词
阿英
共产党员
文学家
星光沉黯月昏西,渐渐芦苇来满吐 我自擎枪行大野,军号前村鸡乱啼。
皓青
民主人士
将军弓马故盘旋,巧胜炎人是此年。 提倡民权开议会,发扬诗兴筑吟坛。
于力
学者
日寇天同愤,驱除要儿时!
—
新四军战士
将军百战虎生风,气壮山河诛寇兵。 塘马村头丧敌胆,倭寇俯首葬英雄。
A、挽救民族危亡凝聚了抗日力量 B、合作抗战成为全民共识 C、正面和敌后战场将士共赴国难 D、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
11、 1902—1936年部分国家在华投资表(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国 别
1902
1914
1920
1930
1936
日本
10
224.0
466.4
1489.7
1818.3
英国
2644
626.9
745.7
1008.9
1020.8
美国
27.0
61.2
1211
264.4
328.2
法国
97.8
193.9
197.7
246.3
276.3
德国
171.3
264.7
164.1
174.6
136.4
据上表可知,这一时期( )
A、西方掀起商品输出高潮 B、列强挤压下的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缓慢 C、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深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侵华经济同盟 -
12、 1861年1月,奕䜣等人在奏折中陈述:“近年来临事使探,往往得自传闻,未能详确,办理难期妥协。各国新闻纸,虽未必尽属可信,因此推测,亦可得其大概。广州、福州、宁波、上海旧有刊布,名目不同,其新开各口,亦当续有刊本,无论汉字及外国字,按月咨送总理处。”这体现出,奕䜣等人( )A、对新闻纸真实性存疑 B、希望拓宽渠道了解西方 C、主张兴办中外文报刊 D、意识到通商口岸的重要
-
13、 明朝成化年间,休宁知县颁布的《教民条约》写道: “父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夫和而妻柔,此民之乘彝而家道之所由昌也。”宗法族谱之设,所以别族类、明亲疏,古人敦本深源之意也。据此可知,《教民条约》的颁行意在( )A、以法家思想主导地方治理 B、借助封建礼仪强化等级 C、用儒家伦理完善邻保制度 D、依托宗亲关系教化乡里
-
14、 北宋初年,“交趾、海南诸国连岁人贡,通关市,商人岁乘舶贩易外国物,自三佛齐、勃混城,犀、象、香药珍异之物充盈府库,始议于京师置香药易院,增香药之直,听商人市之。命逊为香药库使以主之,岁得钱五十万贯”。这表明,当时( )A、海外贸易增加了政府收入 B、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边境贸易提高了朝廷税收 D、商人经济实力雄厚
-
15、 史载:“路温舒字长君,钜东里人也,太守行县,见而异之,署决曹史。又受《春秋》大义。举孝廉,为山邑丞。”与此描述相对应的选官制度( )A、有制举和常举两种方式 B、对明经的推选无固定时间 C、为秦汉政权选拔了人才 D、主要考察品德才能和家世
-
16、 文字是保存和传达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下面依次是“亚”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及代汉宇的书写形式。据此可见( )A、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B、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
17、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认为, 如果鼓励一个地区大肆利用其它地方的剩余和资源谋发展, 那么全球经济体就不是一个机会均等的市场, 或者起点公平的赛场,而是一个不平等和不平 衡的结构秩序。他把公元 1350— 1850 之间 500 年,称为“漫长的 16 世纪”,是“现代世界经济” 的形成时期,是“世界经济” 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转化的过程,也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也是一个不平等和不平衡结构秩序的形成过程。
——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
18、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平原和山区的玛雅人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包括在古典期), 开始进行各种集约型 农业活动(灌溉、梯田等),农业无疑在古代玛雅人的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经济仍具 有复杂的综合性质。为适应各地自然条件的特点, 玛雅的经济活动类型多种多样: 尤卡坦海 岸晒盐、捕捞水产; 佩腾的森林中则种植玉米和获取林产品——打猎、采集水果和植物、伐 木等。除此之外,养蜂和养殖火鸡在农业活动中居于重要地位。玛雅的手工业和贸易在公元一千年纪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但是,具有专业特点的仅是对外贸易和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手 工业部门(生产奢侈品、武器、宗教用品等) ,大量的农业公社在许多方面仍停留在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阶段。
——摘编自 B.U.古里雅耶夫《玛雅城市问题》
材料二:玛雅文化中有着十分优秀的天文知识,其历法十分精准, 他们知道地球年是365.242129 天,与现代相比仅相差 0.000069 天, 他们还准确的计算出金星年是 584 天。他们的数学成就令人十分惊讶,至少在公元前 4~3 世纪,玛雅人已经运用了“0”这个数学概念,比阿拉伯商队横越中东的沙漠把这个概念从印度带到欧洲的时间早一千年。医学上,玛雅人 已有利用打开的头盖骨, 制作木乃伊的技术, 并熟练使用药草和香来进行治疗,这种使用药 草和香的传统自然医学, 至今墨西哥的人们还在使用。玛雅人还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 民族, 早在公元前后,他们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如果说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文明的真正标尺的话, 那么玛雅人就是新大陆上最为文明、最富智慧的民族了。
——摘编自林大雄《失落的文明-玛雅》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城市的经济发展特点。(2)、 根据材料二,概括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
19、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留下的文明火种——城市——在战乱中受到严重破坏。随着 罗马帝国的衰落,除去与拜占庭有贸易往来的少数城市外,多数城市随着帝国的垮台而消失。 总体来看, 中世纪初期的欧洲城市萧条, 规模萎缩,没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只是到了 10 世纪, 城市才又缓慢地发展起来并出现了大城市, 但城市主要还是孤立存在的,在教堂和修道院周围兴起的市场往往成为城市发展的起点。
——摘编自李少杰《中世纪欧洲与同时期中国城市之比较》
材料二:中世纪欧洲手工业的发展改进了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特别是纺织业可以不必固定 在某一地, 而向交通便利的地点转移,这为城市的兴起创造了条件。9 世纪之前, 西欧处于 长期战乱之中,许多罗马时期修建的大型公共建筑被改造成堡垒。对于那些生活在乡野之中, 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普通农民来说, 唯一能选择的就是尽量靠近这些堡垒居住, 一旦战争来 临,他们就可以躲进去, 在和平时期城堡内外的居住者之间建立一种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 通常紧靠着城墙外居住的是一些手工业者,他们为城内的居住者提供服务, 并以此获得生活来源。随着商业贸易的复兴,那些位于重要商路上的城堡就成了中世纪最早的一批城市。从本质上来说, 它们都是具有凝聚力的防卫中心, 为后来城市的兴起提供了一种物质形态上的准备。
——摘编自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中世纪初期欧洲城市发展的特点。(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 9 世纪之后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因素以及影响。 -
20、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希腊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也可能是欧洲古代史上最令人兴奋的时期。 公元前 3 世纪,我们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从罗马一直漫游到印度; 极具开拓性的希腊阿 尔戈英雄们则探险到了印度洋和非洲大西洋沿岸。 ……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 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 1 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摘编彼得•索恩曼在《希腊化时代》 材料二:沃特•迪士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说:“世界太小了”。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 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以便使国际贸易更 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 让消费者从中获益, 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 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 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
材料三:习近平主席 2023 年于 3 月 20-22 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 ……在俄乌关系问题上, 习近平表示,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与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注意到历史经纬,站在和平一 边,站在正义一边, 秉持劝和促谈原则。习近平主席这次访俄,继续阐明客观公正立场,为 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他再次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不但在发展战略层面极大 地丰富与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的外交思想, 而且也为当代动荡的世界走向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摘编中国日报网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促成“世界太小了”这一状况语出现的背景。(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秉持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