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896年,梁启超发表《论女学》,提出“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始”,“必使其国强,而后能保也。种乌乎保?必使其种进,而后能保也……妇保种之权舆也”。这一主张( )A、提高了妇女的参政热情 B、反映了民族危机严重 C、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根基 D、完善了近代教育体系
-
2、有学者指出,近代某一运动“源于遭受歧视的客家人为寻求出路,流落边地,这底层移民以他们的力量尝试建设理想的乌托邦……他们接受异国宗教这一周边世所带来的冲击,并吸纳之,从而对经历鸦片战争却仍然顽固的清王朝统治予以沂打击”。这一运动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
3、明代商书《客商一览醒迷》中强调“钱财物业,来之有道,义所当得者,必安享;远。若剥削贫穷,蒙昧良善,智术巧取,贪嗜非义,虽得之,亦守之不坚。非产败而必招横祸”。据此可知,当时( )A、商品经济冲击传统义利观 B、商业活动注重诚实守信 C、商人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D、政府严格限制经营行为
-
4、《金史》记载,泰和五年(1205年),尚书省有奏:“茶,饮食之余,非必用之物。比岁上下竞啜,农民尤甚,市井茶肆相属。商旅多以丝绢易茶,岁费不下百万,是以有用之物而易无用之物。若不禁,恐耗财弥甚”。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A、饮茶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B、华夷一体观念受到冲击 C、商业贸易推动文化融合 D、政权对峙造成物资匮乏
-
5、唐武德二年(619年)颁布的税制规定:“每一丁租二石。若岭南诸州则税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斗;若夷獠(西南少数民族)之户,皆从半输”。这一规定( )A、放松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B、加快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变革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体现了灵活的国家治理方式
-
6、如图是江苏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酒肆图》,描绘了烹饪、酿酒、宴饮等场景。该图可用来佐证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生产力发展推动商业繁荣 C、百姓生活安逸富足 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逐步建立了两条贸易航线,一条从里斯本出发,经大西洋群岛,沿非洲西海岸绕过好望角到东非,再穿越印度洋到果阿和马六甲,进而向东至香料群岛,向东北至澳门和日本;另一条从里斯本出发,经大西洋群岛,然后向南向西航行至南美洲的巴西。连接美洲、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海上贸易网络建立。
——摘编自赵婧《葡萄牙帝国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
材料二:从15世纪至今,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并出现了三次大的浪潮(如表所示)。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见,表现为生产的国际化、贸易的自由化、金融一体化、跨国公司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世界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是最大的受益者。
第一时期
萌芽时期(15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
第二时期
形成、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
第一次浪潮(从18世纪末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浪潮(从19世纪末以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时期
稳步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今)
第三次浪潮(以信息革命为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摘编自翟思成《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审视经济全球化》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中期葡萄牙海上贸易网络建立的背景。(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
8、 关于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席卷欧洲的革命的发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15世纪中叶兴起的地理大发现沟通了整个世界,世界市场形成,各个贸易区域联成一体,最终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贸易网络。16-17世纪工场手工业得到了大力扶持,手工业部门体系初步形成,内部分工更为分明,为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准备了条件。此外,自然科学得到了突破,尤其是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为机器的制造和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1640-1688年的英国革命.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以及1789-1799年的法国大革命也为这场革命奠定了政治基础。
——摘编自王棣等《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经济》
材料二:1782年,徒工出生的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经过不断改进,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能解决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材料三: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收入中只占不到40%的份额,……1833年,埃尔德莱有一个织工,一家7口,4个人工作……他们的伙食是:早上喝粥,中午土豆拌盐,晚上也是这样,最多加一点麦片粥。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由于工业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河中,使得本来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这年6月,臭气冲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
——梅雪芹《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蒸汽动力在英国产生的原因?蒸汽动力引发了交通工具的哪些新变化?(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 -
9、 当今世界官方性质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已达500多个,主要包含以下类型。据此可知,这些机构( )
类型和代表机构
全球性的:IMF、WTO等
协调发达国家内、外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
协调发展中国家内、外部:77国集团等
协调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合作会议等
以地域为划分,协调区域内各主体的经济关系: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盟等
协调产品生产和价格: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ANRPC)等
A、反映了各国之间经济利益冲突严峻 B、旨在规范和约束国际经济活动行为 C、推动了传统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改变 D、表明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一定成就 -
10、 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只是“半球化”,只有到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才真正具有“全球性”。这一看法实际上强调了( )A、政治格局的变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B、自由贸易加快了经济全球化 C、世贸组织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D、经济区域化加快经济全球化
-
11、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坚持法国拥有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并逐步与北约保持距离,最终在1966年宣布退出北约。这些举措1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坚持法国拥有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并逐步与北约保持距离,最终在1966年宣布退出北约。这些举措( )A、推动了法美关系走向破裂 B、体现出法国奉行单边外交 C、冲击了战后国际政治秩序 D、造成了两极格局趋于崩溃
-
12、 1922年,列宁在答复外国记者提问时说到,“掌握在私人手中、大多数居民所从事的规模很小的生产,提供的利润最多”。他还曾明确指示,“要尽可能慎重,以免因不得当的干涉而妨碍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据此可知,列宁( )A、肯定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利用市场体制促进农业发展 C、支持经济中出现的新气象 D、主张把小农引向公有制轨道
-
13、 有学者认为:“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期,德国工业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几乎没有不与国民经济的军事化、扩军备战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的。”该学者旨在强调德国( )A、依靠摧毁敌国并获得赔款崛起 B、始终处于高度战备状态 C、工业化与经济军事化紧密结合 D、工业在政府指导下发展
-
14、 如图为1860年欧洲主要国家煤炭产量及占欧洲产出比重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大量金银流入促进欧洲煤炭业的发展 B、近代工业推动英国煤炭生产迅速发展 C、化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英国煤炭消费 D、德国成为世界工厂推动煤炭产业发展
-
15、 古罗马城镇的排水管道系统令世人瞩目,街上的水道或沟渠作为露天排水道,可以疏泄路面积水:地下排水道用石头建造,且内部空间较大,便于人们进入其中清理和维修,供水管道系统也能够满足城中人们生活的不同需求,排水管道系统的修建折射出古代罗马( )A、城镇商品经济繁荣 B、国家疆域空前扩大 C、道路建设四通八达 D、政府组织能力强大
-
16、 唐显庆二年(657年),在苏敬的倡导下,唐朝政府开始了官修本草的编撰工作。“征天下郡县所出药物,并书图之”,基于药物产地品种的实地调查,唐政府纠正了以往本草的错讹与不实之处,开展了药物品种的整理和厘定,新增了药物114种,其中不乏一些源自域外的药物,共编撰《新修本草》《新修本草附图》《新修本草图经》等五十四卷。据此可知,唐朝官修本草( )A、开创了官修医药学书籍的先河 B、有利于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C、推动了我国药材的选种和培育 D、得益于雕版印刷术的快速发展
-
17、 “字母的创造跟东地中海的贸易有重大关系,贸易需要记账,经商需要知识”,字母文字起源于腓尼基。下列关于腓尼基字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B、是欧洲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 C、诞生于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 D、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和拉丁字母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以后,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政府早年所颁布的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性法令已严重束缚经济的自由发展。同时,随着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增强,关税保护制度已成为海外市场的障碍,为经济发展“松绑”已成为形势的需要。从19世纪初开始,英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经济发展。英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781—1785年的年均1369.3万英镑,增长到1866—1870年的6924万英镑。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材料二 巴西的工业化始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导致的国际贸易萎缩及二战带来的外部条件变化,迫使巴西加速发展原先需进口的本国工业消费品。二战后,巴西政府开始制定全国性发展计划,不仅对汽车、钢铁和家用电器等基础工业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制定了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1956—1961年,巴西政府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包括5个部门30个项目的目标计划,建立了汽车、造船以及重型电机等制造业。同时,钢铁、重化、造纸等工业部门也取得很大发展。
至20世纪60年代末,靠国家高投入、高保护和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推进的进口替代工业化,导致巴西民族工业失去了发展活力,国内积累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 为此,巴西政府决定采取外向型的发展模式。1968—1974年巴西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10%,被誉为“巴西奇迹”。
——摘编自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与巴西工业化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西工业化不同于英国的原因及其启示。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理学兴起,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自有来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
—— 钱穆《朱子新学案》
材料二 凡欲造成一种新国民者,不可不将其国古来误谬之理想,摧陷廓清,以变其脑质。而欲 达此目的,恒须籍他社会之事物理论,输入之而调和之,如南北极之寒流,与赤道之热流,相剂而成断海潮。
——梁启超《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1901年)
材料三 《新青年》的出世,其最大的动因是辛亥革命所创建起来的共和国,让人们感到太失望,先觉者于混乱与苦闷中,想为国家、为民族寻找一条新出路。
——改编自耿云志《中国近代思想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时代的思想特征及其政治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新精神”“新国民”“新出路”的内涵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