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37年11月,徐特立等在长沙建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他们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协助省(工)委迅速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培训党员骨干;组织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发动募集抗日物资;开展上层工作,广泛团结各阶层抗日爱国人士,营救革命同志;输送优秀青年去延安等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
    A、为反抗日本在湘殖民统治而成立 B、使湖南成为全国抗战运动的中心 C、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D、推动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 2、1915年以后,以“新”字命名的各种进步刊物和社会团体大量涌现,如《新申报》《新生活》《新湖南》《新中国》、新民学会、励新学会等。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使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B、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 C、促进知识分子主体意识的觉醒 D、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
  • 3、魏源在《海国图志》里介绍了五大洲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船械制造等,同时指出“万里一朔(幽暗),莫如中华”;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对近 80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社会演变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却认为“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这反映出( )
    A、中国式现代化运动由此开启 B、中国学者研究历史视野的拓展 C、开放与保守并存的时代烙印 D、封建士大夫阶层的愚昧与腐朽
  • 4、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留心人力踏转龙骨车和牛力转动龙骨车之间的功效差别,推算了一亩稻秧可供移栽的面积和稻秧生长的时日,比较了胡麻、蓖麻子、樟树子的榨油量,记录了手工业和农业工具构成部件的尺寸。宋应星的这些做法( )
    A、已孕育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 B、体现了传统科技对事物规律的探究 C、表明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推动传统科技直接向近代科技转型
  • 5、宋朝设立非常多的经济部门参与市场管理,包括市舶司、盐井监、酒务(酿酒厂)、造船务、纺织院、染院、磨坊、茶磨等,具有金融功能的经济部门有榷货务、便钱务、交子务、市易务、检校库、抵当所等。这反映出宋代( )
    A、国家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B、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严重 C、商业环境宽松监管松弛 D、经济活动中政府角色变化
  • 6、 下面是秦朝和唐朝时期京城至广州主要交通干线示意图

    图1到图2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 B、南北联系逐渐加强 C、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D、统治疆域日益扩大
  • 7、汉朝的皇帝有六玺,分别用于封禅、封命诸侯及三师三公、赐诸侯及三师三公、征发国内兵、封命蕃国君、赐蕃国君书等。隋唐确立皇帝使用八玺的制度。明初皇帝已增至 17枚玺(宝)。乾隆时定制,确定为御宝35 枚。玺(宝)制度演变反映出( )
    A、行政中枢机构的调整 B、历代皇帝勤于政事 C、皇帝的职责日益明确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 8、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骨耜、木杵和石磨盘、叉、钩、骨哨、骨箭头、弹丸等工具,也发现成堆的稻谷、稻叶及大量的菱角、酸枣等遗迹。这说明河姆渡文化( )
    A、仍处于旧石器时代 B、尚未出现经济和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C、率先迈入文明时代 D、渔猎和采集仍是当时重要经济活动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 年是改革开放 45 周年,中国最古老的经籍之一《易经》里已出现了“改革”的概念——“天地革而四时成”。“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几千年前,当人类文明的曙光刚刚照亮历史地平线的时候,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伟大实践。“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等等古老的中国智慧,积淀为中华文明的固有秉性,历千秋万代而不衰,行千里万里尤蓬勃。纵观中国历史,通过改革或变法以强国,同样是古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摘编自徐成芳《改革开放从历史中走来、向未来敞开的伟大品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改革”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18世纪后半叶,随着生产技术变革的进行,尤其是动力机器的发明和应用,英国的生产组织形式格局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原工业化时期的作坊制、家庭制、工场制逐步消退,以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厂制生产开始兴起。工厂制的兴起意味着资本的集中,因为厂房的建设、机器的引入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在近代工厂中,随着劳动力的集中,劳动分工进一步增强,以韦奇伍德的埃特鲁利亚制陶厂为例,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拌土车间、制胚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上彩车间等,每个车间只负责一道生产工序。近代工厂制度兴起后,为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工厂主制订并实施严厉的规章制度,以此来对工厂生产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存在着性别不平等的现象。男性主导了全日制初等教育领域,社会和父母更重视男孩子的教育,高等教育就是男性的特权。与男生相比,女生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坚持女子教育目标要与“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相一致。女子教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音乐、跳舞和绘画等课程。从事教师行业一般都是未婚女性的权宜之计,但是对于男性教师却没有这样的限制。

    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也呈现出大众化的特征。工业革命造就了大批妇女劳动力,政府也通过诸多立法保障女子教育的实施。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十小时工作法》以后,伯明翰地区又出现专门为女工开设的夜校;1869年,议会通过《捐款学校法》,明确指出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19世纪女子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发展都提高了妇女的文化素质,从而推动女权运动的发展。

    ——摘编自贺鹭《十九世纪英国女子教育的保守与革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工厂制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女子教育呈现大众化的原因及影响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内战前后,爱尔兰人种植的粮食被英国军队践踏,来自新世界的马铃薯既容易种植又高产,适应了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多山、泥沼的环境,很快成为人们的主食。作为欧洲“第二面包”,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优点,还可以充当极好的饲料。对爱尔兰家庭而言,一头牛所产牛奶和一英亩的马铃薯足以支撑一家人生计。经过英国的掠夺,爱尔兰人的土地不断减少,马铃薯在爱尔兰人最艰难的时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19世纪人口的快速膨胀对社会产生巨大压力,农民出卖劳动力,换得一小块土地种植马铃薯,而一旦歉收,饥荒很难避免。1845年夏,霜霉病侵袭爱尔兰,马铃薯大面积绝产,引发大饥荒,也导致疫病流行,有至少25万人死亡。大饥荒带来空前的移民运动,永久性地改变了爱尔兰的人口结构,在本国和美国都播下了对英国政府不满的火种。马铃薯病害和大饥荒教训警醒后人,“哥伦布大交换”带来的物种交流,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在全球一体化时代,一旦疾病大流行或是粮价大波动,处于全球链中的每一个国家都无法全身而退。

    ——据曹瑞臣《作物改变世界——以马铃薯对爱尔兰的历史影响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主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尔兰大饥荒”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物种交流的认识。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时期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但晚唐以后,特别是两宋时期,随着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上的普遍运用以及工商业文明在江南地区茁壮成长,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日益成为对外交通、交流的主要通道,达致宋朝海上丝路贸易的极度繁荣。

    ——摘编自柳平生  葛金芳《试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内在经济动因》

    材料二  明永乐年间,郑和将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到西亚、北非,通过和平交流,各式香料、奇珍异宝大量流入中国,供上层社会享用。随着海禁政策的实施,至16世纪,仅剩日本、菲律宾、中南半岛、印尼等部分国家和地区仍与中国有联系,且其中一部分国家已经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所控制,印度洋地区逐渐成为欧洲人的势力范围。1840年以后,在军舰的护持下和一次次侵略战争中,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外国蒸汽轮船更是与日俱增,西方的工业制品大规模地输入中国,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摘编自龚缨晏《关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勃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至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宋代至近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变迁中得到的启示。
  • 13、如表是1960—1980年欧美部分国家公共福利支出(包括现金支出和健康保险)占GDP的比重情况(%)。由此可知,这些国家(   )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瑞典

    10.8

    16.7

    25.9

    德国

    18.1

    19.5

    25.7

    英国

    10.2

    13.2

    16.4

    美国

    7.3

    10.4

    15.0

    A、社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B、国家制度已被部分破坏 C、人民斗争取得显著成果 D、政府社会保障不断发展
  • 14、下表所示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构成(单位:%)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

     

    美元

    英镑

    欧元

    日元

    人民币

    2011~2015年

    41.9

    11.3

    37.4

    9.4

    /

    2016~2021年

    41.73

    8.09

    30.93

    8.33

    10.92

    A、折射出美国国际金融霸权已崩溃 B、加速了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 C、反映了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D、表明世界货币格局发生质变
  • 15、美国文官制度不仅没有长期延续下来的官僚政治传统,而且由于大洋所造成的隔绝性,由于无限的西部边疆亟待开发的广阔资源以及急剧膨胀的人口,使美国在政府管理事务中必然要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即“提倡一个人应该有一种明确被认可的、并可供出售的一技之长,以期在施展其才能时获得优厚的报酬”。据此可知,美国文官制度(   )
    A、忽视了官员道德素质 B、适应了其政治经济发展需要 C、促进了人才自由流动 D、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 16、在莎士比亚的历史剧《亨利五世》(英国国王)中,剧作家特意呈现法国公主凯瑟琳学讲英国话的情节,公主将英语念得“跟英国人一样准”视为一种值得赞扬和夸耀的才能;在《亨利六世》里,造反的凯德把法语看作是敌人的语言。这些历史剧(   )
    A、有助于强化英国的民族认同 B、表明莎士比亚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C、是英法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 D、使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 17、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写道:“每个民族专为自身治理制定的法律,是这个国家所特有的,叫做市民法;至于出于自然理性而为全人类制定的法,叫做万民法,它包括着各民族实际需要和生活必须制定的一些法则”。由此可知(   )
    A、罗马法律适用于世界各国 B、万民法即世界性法律体系 C、万民法注重维护公民利益 D、罗马法有应势而变的精神
  • 18、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972年2月

    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

    1975年2月

    美国总统福特访问中国。

    1978年12月

    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1979年初

    邓小平访问美国,中美签署两国科技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

    1979年7月

    中美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规定双方互享最惠国待遇。

    根据上表可知,这一时期中美两国(    )

    A、战略利益日益趋同 B、遵循多边主义外交 C、倡导亚太区域合作 D、积极寻求务实合作
  • 19、1954年12月,毛泽东说:“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这表明(   )
    A、全国政协继续代行人大职权 B、社会主义民主继续完善 C、多党合作制度此时开始实行 D、政协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 20、“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这时,不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中的亲英美派也赞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中,绝大部分地主、富农以及绅士,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同为抗战出力。”基于此,中共(   )
    A、设立军政委员会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建立苏维埃政权 D、提出“三三制”原则
上一页 1042 1043 1044 1045 10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