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有学者提出,古代印度洋贸易紧紧地将亚、非、欧连接在一起,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印度洋周边各国合作互动,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诞生做出了重要铺垫。该学者意在肯定郑和的航海活动( )A、促进了世界联系的加强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提升了非洲文明的程度 D、宣扬了睦邻友好理念
-
2、在宋朝,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先用4块铜版印刷基本的文本和面额,然后再用蓝色和红色双色版印刷特制的装饰设计:带有金鸡图案的敕字以蓝色印刷;红色版印刷合欢万岁藤图案,标志长寿;龙龟负书的图案用黑色墨水印刷。纸币印刷过程中这些精心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A、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B、提升纸币的防伪功能 C、保证纸币的美观耐用 D、体现金融领域的创新
-
3、辽朝统治了以东北地区为中心的广阔地带,在经济管理模式上,“汉族、渤海人及其他一些被征服的农耕民族仍以农业为主,契丹及其他有亲缘关系的草原民族仍以游牧和渔猎为主。”与此相应,辽在政治上实施南北面官制度。这些措施反映出辽的统治特点是( )A、因俗而治 B、民族分化 C、和同一家 D、礼法并用
-
4、北宋时期,地方设路、州、县三级,中央政府曾对一级地方行政单位“路”进行过多次析分。如表为北宋时路的数量变化。这一变化说明,北宋时期( )
至道三年(997年)
天禧四年(1020年)
宣和末年(1125年)
15路
18路
26路
A、提高了州县的政治地位 B、地方贫弱无力对抗边患 C、国家疆域范围不断扩大 D、中央强化了对地方控制 -
5、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官府设立僧官制度,即君主通过赐予僧团领袖官位、爵禄的方式,笼络佛教领袖,促使僧团组织置于世俗权力秩序控制之下。僧官制度的设立( )A、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 B、体现了佛教官方化 C、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 D、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
6、唐朝,在运行三省六部制的过程中,各项政务都形成了分层负责的基本情况,并且各层掌握不同的权限,按照特定的程序运行工作,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这说明三省六部制( )A、消除政治腐败 B、导致机构膨胀 C、规范国家行政 D、加强中央集权
-
7、《骑马带猞猁双垂髻彩绘女俑》(如下图)出土于唐朝金乡县主墓,这一陶俑呈现的是唐代贵族妇女带着助猎的猞猁,身穿胡服,骑着骏马外出狩猎的场景。该陶俑可用以说明唐代( )
A、习俗胡化已成为主流 B、妇女的政治地位提高 C、贵族生活的奢侈腐化 D、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象 -
8、下表是三国至南朝时期,交州、广州地区行政区划变置统计表。这一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
孙吴
西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州数
2
2
2
3
3
26
27
郡数
16
17
22
38
55
80
85
县数
94
121
197
241
320
不明
293
A、区划层级增加 B、豪强势力膨胀 C、社会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显著 -
9、春秋郯国国君郯子出身东夷,而他在追述东夷部族历史时涉及到黄帝、炎帝、共工、太皞、少皞、颛顼等6位古帝王,多为传说中的华夏先祖。其意在强调( )A、华夷同源共祖 B、区域交往密切 C、国家实现统一 D、贵族矛盾缓和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此地。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此后的一千多年,巴勒斯坦一直是由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现在。
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
1920年,英国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两国的支持下,1947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1948 年5月,以色列建国后,因为侵占阿拉伯人土地,双方于1948~1982 年发生五次中东战争。后来阿拉伯国家战败,100 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重大事件(部分)
事件
主要大国态度
1931 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国联调查团(英法控制)提出实行国际共管
1935 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不宣而战
英法没有封锁意大利必经的苏伊士运河,没有切断石油供应
1936 年西班牙内战
德、意武装干涉,英、法“不干涉”政策、美国“中立”政策
1938 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改编自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以冲突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世界和平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者在研究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知识内容时,拟定了如下目录(部分):
“碌碌有为”的宋人
第一章 北民南迁的耕耘——农业
……
第二章 百工巧匠的智慧——手工业
……
第三章 熙来攘往的贾客——商业贸易
第一节 互市贸易的商旅——榷场贸易
第二节 海丝之路的船舶——海外贸易
第四章 璀璨群星的宋城——城市经济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书籍(章节)目录的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历史》一书拟定章节目录。 (要求:至少编写三章,每一章需要有两节,合乎逻辑。) -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始皇还……浮江,至湘山(君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 上问博士曰:“湘君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於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使……红色)其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始皇)廿九年四月己卯,丞相臣(隗)状、臣(王)绾受制相(湘)山上:“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内南至苍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封山禁伐)。 臣敢请。”制曰:“可。”
——岳麓书院所收藏出土秦简之“秦始皇禁湘山”诏书
材料三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 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麝(卵)觳,毋毒鱼鳖,置罔(网),到七月而纵之。唯不幸死而伐绾(棺)享(椁)者,是不用时。
——《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
(1)、材料一、二是探究秦始皇是否在湘山“伐树赭山”的史料,判断其史料价值高低,并说明理由。研究此问题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治理角度简评秦始皇。 -
13、对下图的合理解释是,日本( )
A、开始成为世界工厂 B、高技术产品的优势明显 C、逐步扭转贸易逆差 D、经济结构呈现不合理性 -
14、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召开时,正值柏林危机达到高潮,全体与会国家元首都给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写了内容相同的个人信件,对于战争威胁发出警告,并呼吁和平的解决方案。这一集体行动( )A、反映南北斗争主导世界格局 B、导致世界两极格局走向崩溃 C、展示了第三世界政治影响力 D、阻止了柏林危机向热战转化
-
15、美国50个州名中有半数以上是以印第安语命名的,其中阿肯色、犹他等9个州名来自印第安部落名,其他州名源于英语、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等。如今美国地名中有28 处麦迪逊、23 处华盛顿、14个巴黎、11 个波士顿。美国地名来历( )A、凸显了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B、承载着美国文明发展变化史 C、反映出北美文化以欧洲为主导 D、印证了美国文明的底蕴深厚
-
16、1779年,兰开夏地区出现大规模反机器骚乱;1796年约克郡骚乱,以至当局不得不驻扎军队弹压;1802年纺织领域起毛机使用,导致威尔特郡、萨默特郡骚乱。飞梭和珍妮纺纱机在推行过程中,也曾遭到手工业者的敌视。这说明( )A、社会底层都反对科技创新 B、工人阶级斗争进入自觉阶段 C、社会保障机制有待于完善 D、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成熟
-
17、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蒙克说道:“刀斧可以砍下君主的头颅,但唯有通过语言我们才能废除君主制。”英国革命确立了现代国家的基础,即国家主权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存在,人民的同意和普遍福祉才是政权合法性的来源。这里的“语言”主要指(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说 C、社会契约论 D、暴力革命论
-
18、“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如此应处死;倘法官审理讼案,作出判决,提出正式判决书,而后来又变更其判决,如此应揭发其擅改判决之罪行,科之以相当于原案中之起诉金额的十二倍罚金。”这些规定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借鉴了罗马法司法原则 C、导致司法程序复杂繁琐 D、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
19、1900年1月,德国颁布施行的民法典分为总则、债法、物权、亲属、继承五编,至今仍在使用;2020年制定实施的我国民法典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与德国民法典相比,我国民法典(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突出人的主体地位 C、更加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借鉴法治文明建设的成果
-
20、右图是 1958年吴少云绘制的年画——《晒干拣净卖给国家》。此画( )
A、说明当时我国已经解决温饱问题 B、体现崇尚劳动热爱集体时代风尚 C、反映出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D、再现了大跃进时期农业现代化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