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新唐书·百官志》记载: “凡十道巡按……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蠧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这说明唐朝(   )
    A、监察范围比较广泛 B、法律体系已经完备 C、监察程序公正严谨 D、豪强地主势力壮大
  • 2、据《史记》等书记载,西汉时人们热衷“驱逐”运动,连温良谨慎的汉文帝也追求这种“追速致远”的竞技乐趣。汉武帝执政,尚武之风益起,社会上又流行军事武艺运动,该记载表明,在西汉(   )
    A、时代推崇阳刚力量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儒家思想受到抑制 D、皇帝主导人们运动喜好
  • 3、新石器时代晚期及铜石并用时期,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存在突然“中断”的现象,而同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却持续向政治集中化、社会阶序化发展,最后出现商王朝这样的庞大政治体与复杂社会。这种现象(   )
    A、凸显出商朝的政治核心地位 B、可用于解释早期文明的特征 C、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 D、可实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如图是中西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

    与西方相比较,围绕“中国近代化历程”,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6月3日北京学生运动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转折”的标志,并指出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 6、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领域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热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等,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物。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幻栏”(歌舞场所)、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成为娱乐的中心。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宋太祖曾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店夜间营业成为刚需,并出现了灯箱广告。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甚至通宵。自此,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变为合法经营,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马行街夜市里出现了很多“瓦子”,表演杂耍、曲艺、傀儡戏、影戏等。宋朝各大城市的夜市“侵占官道,接造浮屋”“起造屋宇,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街道司负责街道卫生管理,“每日扫街道垃圾”。据《铁围山丛谈》记载,马行街的油烟污染,致使蚊虫不生。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出售来路不明之物的专门夜市场。汴京相国寺市场也被称为“销赃所”。

    ——摘编自铁引《<清明上河图>里的烟火气与大宋的地摊经济》

    材料三: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发展繁荣的时期。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达,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诸翟,湖州的南浔、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材料三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列举汉代、唐代、宋代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的原因主要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设计有关?你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对其原因进行补充说明?
  • 8、刘伯承说:“(解放战争)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为此,解放军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进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挺进中原,展开战略防御
  • 9、某同学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看到如图资料。这些资料可用来研究(     )

    照片:瓦窑堡会议旧址、进抵平型关的八路军

    表格:百团大战战绩统计、敌后战场战绩统计

    地图:敌后战场军民大反攻形势图

    实物:东北抗日联军反日签名捐款收据、各种版本的《论持久战》

    A、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B、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C、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帮助 D、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 10、如表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农业状况(部分)”。这反映了(     )

     

    1933年种植面积

    1934年种植面积

    增长率

    麦子

    35075担田

    70078担田

    99.79%

    油菜

    38690担田

    71002担田

    83.51%

    胡豆等

    6940担田

    10252担田

    47.72%

    A、土地革命解放农村生产力 B、农民为支援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C、苏区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 D、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 11、从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到工人阶级、工商业者,从北京、上海到全国100余个大中城市,其参与人数之多、波及地区之广、舆论声势之大,远远超过近代任何一次革命运动。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知道了!我们醒觉了!天下者我们的天下,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材料所描绘的事件(     )
    A、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 B、扭转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 C、标志着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D、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12、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运动,“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这一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     )
    A、促进辛亥革命爆发 B、冲击传统伦理道德 C、激发民族意识高涨 D、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 13、下面是1908年《神州日报》上发表的名为《立宪真相》的两幅漫画。漫画意在揭示(     )

    A、预备立宪实为加强专制集权 B、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慢 C、清末新政客观推动了近代化 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 14、在某次列强侵华的战争中,法国军队路遇一队中国人,竟用机枪把人群逼进一条死胡同连续扫射15分钟,不留一人。皇宫和颐和园里珍藏多年的宝物被抢掠。英、法士兵把各类珍宝抢光以后,为搬取大件之物,用大衣包、布袋装,运回驻地。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在逃亡西安途中指定奕劻、李鸿章与列强议和。关于该次侵华战争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北京“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B、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C、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15、1860年以后,湘、淮集团的首脑人物担任了战区各省的督、抚大员。他们重组地方政权,将辖区内布政使、按察使两司降为督抚属官,由其部将担任。这一变化表明清朝(     )
    A、选官制度发生变革 B、内忧外患局势缓和 C、中央权力逐渐下移 D、大力推进洋务运动
  • 16、下图为儒学发展示意图,与a、b、c、d四处儒学发展状况对应的是(     )

    ①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               ②抨击封建专制并倡导经世致用

    ③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④学派开始创立并形成思想核心

    A、a-④、b-②、c-③、d-① B、a-④、b-③、c-②、d-① C、a-④、b-③、c-①、d-② D、a-①、b-②、c-③、d-④
  • 17、如图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     )

    《冰嬉图》(乾隆时期)

    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 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 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
  • 18、下表列举了部分朝代赋税制度相关内容。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魏晋

    租调制

    按户征收粮和绢帛。

    唐初

    租庸调制

    除租、调外,男子不服徭役可纳绢或布代役。

    唐后期

    两税法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分夏秋两次纳税。

    据此可推知,赋税征收(     )

    A、皆以财产为主要标准 B、随社会发展进行调整 C、强化对农民人身控制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 19、下表是唐朝与周边民族或地区交往表( )部分)。由此可知,唐朝能和边疆各民族实现“和同为一家”的原因是( )

    时期

    民族/地区

    方式

    具体情况

    唐太宗

    东突厥

    战争

    东突厥汗国灭亡

    吐蕃

    和亲

    文成公主入藏

    西域

    设置机构

    设安西都护府

    回纥

    册封

    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唐玄宗

    粟末靺羯

    册封

    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A、能以军事手段征服各民族政权 B、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国力昌盛 C、民族政策开明,措施灵活得当 D、唐朝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 20、考古发掘研究发现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在公元前5000年已进入文明社会,出现建筑和玉雕为代表的高级技术能力、等级化社会确立、礼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等,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在发展水平上相近。其研究成果能说明(     )
    A、中国文明曙光在辽河流域 B、中国文明起源的多中心特点 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历程 D、红山文化传承发展中原文化
上一页 1038 1039 1040 1041 10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