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人头税的废除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改革。它出现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2、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决定派军队反击突厥的入侵,按制度规定的运作流程是( )A、尚书省一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兵部 B、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兵部 C、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吏部 D、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吏部
-
3、隋唐时期,冰雪活动几乎遍布北方的室韦、回鹘等各个游牧民族。明朝时,“皇太子自宫中往见,即绝河冰坐拖床而过”;皇城内外的百姓,在河水冰冻处拉床糊口,冰床往来不绝。这体现了( )A、中国具有悠久的冰雪运动传统 B、冰床作为代步工具开始于明朝 C、民族间生活习俗交流加强 D、冰雪活动在民间全面普及
-
4、古代中国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现象出现于“科举制”时代的是( )A、“立嫡以长不以贤”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5、元朝初立御史台。忽必烈诏谕说:“台官职在直言,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嗣后,数月间“追理侵欺粮粟近二十万石,钱物称是。”忽必烈敕令中书省、枢密院,凡有事与御史台官同奏。廉希宪曾曰:“立台察,古制也。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瘼;裨益国政,无大于此者。”从材料中不能够得出( )A、御史台官员权限过大招致不满 B、御史台官员可以谏言皇帝 C、忽必烈借鉴了唐宋的政治文明 D、元朝御史台可以纠察百官、追理财赋
-
6、2012年6月17日人民网针对孟子关于“民贵君轻”思想常被引证为先秦儒家“民主思想”的范例,提出了《孟子“民贵君轻”是“民主思想”吗》讨论命题。下列网民对“民贵君轻”的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立场 B、以维护君权为前提 C、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D、具有反君主专制的民主平等内涵
-
7、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奠基是在( )A、夏商西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中南美洲成为全世界的蔗糖生产中心。起先是在西班牙殖民地牙买加等岛屿,然后转移到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巴西。17世纪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建立种植园,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被贩运到此。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蔗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商品,在美洲生产、在欧洲销售。18世纪之后,在英国,糖已经从一种奢侈品和稀有品变成一种日用品和必需品。
——摘编自(日本)北川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等
材料二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徒在他们占领区域内引种甘蔗、提炼蔗糖。
公元10世纪,埃及人最先发展出传至后世的蔗糖精炼工艺。
13世纪,欧洲人在东征的过程中,学会了甘蔗种植和蔗糖提炼技术。
在13世纪以后的500年里,糖在欧洲作为药物的用量几乎和其他用途的用量一样多,除了药用之外,还被用作装饰品、香料和防腐剂。
16世纪后,以当时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为中介,甘蔗被移植至整个加勒比海地区。大大小小的岛屿上,都密密麻麻地种植了甘蔗。
17世纪的英国,来自亚洲的茶叶和加勒比海的蔗糖完美邂逅,红茶和糖在英国人的杯子里相遇,引领了此后几百年的社会风尚。
21世纪以来,中国、巴西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蔗糖的主要国家。
——摘编自【日】川北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中南美洲甘蔗种植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结合蔗糖生产与传播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4年的干部招聘
198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并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县委作出了重大决定,史无前例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不脱产乡镇干部(一边劳动一边工作,只挣国家钱、不吃国家粮的干部),以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充实乡镇基层工作力量,解决乡镇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根据《招聘不脱产工作人员合同书》,招聘干部实行三年一聘用,最多只能聘用三次共九年,聘用期满后各自回家种田。县委这一决定,不仅超预期实现了目标,而且还改变了141名农村青年的人生。我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
我们这批招聘干部,在当时是有明显优势和特点的:
其一,每个人都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全凭自己的实力,经自愿报名、集中考试、组织考察、层层筛选后招聘的。
其二,清一色农民子弟,既熟悉农村生活环境,又经历艰难困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担当的品质和懂得感恩的情怀。
其三,全是高中毕业生(那时乡镇干部多是小学、初中文化,高中文化程度的很少),有的还是复读了几年,并经过一次或多次高考,虽然都是高考落榜生,但文化基础雄厚,知识水平较高,接受新事物快,适应社会能力强。
其四,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身强力壮,风华正茂。
——摘编自熊东阳《我们是“84招聘人”》
结合材料,围绕“1984年干部招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0、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下表为20世纪初中国部分科学小说中描述的国人对“飞车”的想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说
始发
作者
精彩片段
《月球殖民地》
1904年
荒江钓叟
流落东南亚龙孟华,遇玉太郎驾气球自日本而来,于是随其飘游世界,历览月球世界,大发感慨:“单照这小小月球看起,已文明到这般田地,倘若过了几年到我们地球上开起殖民的地方,只怕黄、赤、黑、白、棕的五大种,另要遭一番大劫了。”
《新石头记》
1905年
吴趼人
甄宝玉以“经济话”规劝贾宝玉,宝玉不以为然。甄宝玉为他创造了乘飞车进入“文明境界”到处参观的机会。贾宝五如梦初醒,暗想:“我本来要酬我这补天之愿,方才出来,不料功名事业,一切都被他全占了,我又成了虚愿了。此刻不如且到自由村去,托在他庇荫之下罢。”甄宝玉因讲求“经济”——当然也包括科学而大受赞扬,贾宝玉因其“虚愿”而被嘲笑。
《空中战争未来记》
1908年
包笑天
幻想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洲各国争霸,凭借飞艇展开空中大战,作者最后“附言”:二十世纪之世界,其空中世界乎?试观方在初期,而各国之奖励空中飞行船者,不遗余力。苦心殚虑之士,犹能牺牲一切而为之。今岁观于海内外报纸所载,经营此空际事业者,尤也,世界文化日进,生民智慧日浚,上穷碧落,下彻黄泉,咸足为殖民之地。我造进步之迅,当不可以限量,则此一小篇者,诚非凿空之谈也。
——据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结合材料信息,评述20世纪初中国小说作者的“飞车”梦。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事正确,逻辑清晰。)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杨志坚素为儒学,遍览九经,篇咏之间,风骚可推。杨志坚妻见他怀才不遇,告至官府欲与他解除婚姻。时任抚州刺史的颜真卿作出判决,判词曰:“(杨妻)污辱乡间,败伤风俗,若无褒贬,侥幸者多。”最后,杨妻被判决“二十后任改嫁”。杨志坚秀才(则被)赠布绢各二十匹,米二十石,便署随军。仍令远近知悉。
——据唐代颜真卿所作判词《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编写
材料二 审得陈敏生呈控吕思义一案。本县研鞫数四,真相业已明白。此事吕思义实有不是:欠债不还,一罪也;图谋诬陷,二罪也。在吕思义意,以为欠债一事,尚在前朝,今国家已易大清,前朝所有之区区债事,何能再行索讨?自应销灭。在陈敏生意,欠债事虽在明代,而欠债者仍是吕姓之人物,不能因国家更易大清,即可置债事于不问。
按律:诬告人叛逆者,即以叛逆罪治之。姑念吕思义于大清入关时,首先归顺,转战两粤,持弓十年,应特予宽恩,免其一死。杖二百,流三千里;妻孥发配,家资入官。所欠陈敏生钱八十千,由公家在吕思义赀产中分出,拨归完案。除详报抚臬宪外,此判。
注:以上据传为清初于成龙在广西任知县时对一起案件的判词。
——据《清朝名吏判牍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颜真卿判词中所体现的思想观念,比较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唐、清判词语言风格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案发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判词中所体现的法律思想。 -
12、《博鳌亚洲论坛新兴经济体发展2019年度报告》指出,根据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库统计资料,2009—2018年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高达1693项,居全球首位。这反映了( )A、美国经济水平未受影响 B、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C、各国大力加强经济干预 D、经济全球化发展遭遇困境
-
13、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C`R布克斯顿访问俄国。他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记录了与农民的对话“农民们对现状有什么看法?”“革命是一件好事,每个人都赞成革命。他们虽然不喜欢布尔什维克,但他们喜欢革命”。该报告( )A、解释了布尔什维克获胜的原因 B、是对苏俄武装干涉的借口 C、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D、歪曲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14、如图是1870年到1913年的运输设施状况统计表(1870年的量=100)。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
A、欧洲铁路运输事业领先世界 B、科技革命助推世界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欧美主导世界经济贸易发展 -
15、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里的农奴要在管家的监视下劳动。自13、14世纪起,封建领主为追求更大利润将庄园的劳役地租折算成货币来征收,雇佣劳动逐渐取代劳役劳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价格革命的影响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采邑制度的瓦解 D、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
16、沪菜是江南地区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以品沪菜为时尚,随后,沪菜进一步向东亚、东南亚、欧美国家进军。沪菜的流行( )A、反映出各地饮食差异的缩小 B、表明上海经济影响力的增强 C、证明了中外饮食文化的互鉴 D、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
17、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国内涌现出一系列关于朝鲜战争的报告文学作品。刘白羽的《朝鲜在战火中前进》、陈柱国的《中华男儿》、杨朔的《万古青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均向人们展示了志愿军的“正义”、“英勇”和“爱国”精神。这些作品( )A、真实记录了人物和事件的事实本身 B、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C、承担了“新中国”形象构建的功能 D、注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感与艺术想象
-
18、叶圣陶在《时势教育着我们》中指出:青少年“与二十多年前的比较”,具有了下图所列的现代思想意识。该意识可能产生于( )
○识见的范围变得非常宽广。
○自己意识到是个中国人,知道中国人与世界各地的人有关联。
○相信中国人有与世界各地的人并存于世界的权力,这个权力绝对不容侵犯。
A、20世纪1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
19、表为1871~1921年上海、广州、汉口、天津四个港口在对外贸易总值中所占比重(%)。其中甲是( )
年份
甲
乙
丙
丁
1871~1873
12.7
64.1
2.7
1.8
1881~1883
11.8
57.1
4.2
3.1
1891~1893
11.6
49.9
2.3
3.1
1901~1903
10.4
53.1
1.8
3.6
1909~1911
9.7
44.2
4.4
4.5
1919~1921
7.2
41.4
3.9
7.4
A、广州 B、上海 C、汉口 D、天津 -
20、“铁店里婆娘会打钉”“纺织娘叫不得女工头”“络纬常通夜,抛梭直到晚”“货郎儿,背着柜子遥街串,鼓儿摇得欢。生意虽小,件件都全”,类似的唱词在明清俗曲中屡见不鲜。据此可知,当时( )A、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D、政府调整重农抑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