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截至2020年7月,我国医保结算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17.3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约18亿元,其中基本医疗支出12.7亿元。这表明( )
    A、政府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B、医疗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C、政府建立了全民免费医疗的制度 D、公共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 2、1910—1911年,长江中下游各省连遭大水,从湖北到江苏,灾民达数百万之巨;同时,东北三省爆发了20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死亡人数超6万。当时不少国内外知名人士都将灾情和疫情视为对清政府来说是生死攸关的考验。这可用于说明( )
    A、系统的防御体系亟须建立 B、清政府亟须提高行政效率 C、灾情和疫情影响历史发展 D、传统中医学存在严重缺陷
  • 3、1905年京汉铁路正式通车后,武汉闹市区不再局限于长江边的租界一隅,以前被称为“草庐店,三五零星”的硚口至谌家矶一带,也变得“三十里几比室直连矣”。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铁路建设( )
    A、促进了武汉旅游业发展 B、促进了城区面貌的变迁 C、取代了海运和航运地位 D、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 4、为了在帝国全境普及水道,罗马中央政府派遣专家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步罗马城的后尘,行省的主要城市陆续修建了水道。这( )
    A、彰显了皇帝至高无上地位 B、满足了长途海外贸易的需要 C、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 D、推动了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
  • 5、19世纪末,国人对不断涌入上海的机器、车辆极感兴趣,这些器物的响声被当作新文明的象征。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噪音”的概念逐渐被接受,在反对城市噪音的人群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国人的身影。这一变化体现了( )
    A、国人的思想观念日益西方化 B、国家产业结构迫切需要升级转型 C、近代国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工业文明的发展影响了价值观念
  • 6、公元前5世纪,包括雅典在内的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形道路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混住在同一街区,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神庙、体育场等公共活动空间位于城市中心。这种城市规划( )
    A、说明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 B、有利于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 C、表明商业发展削弱了专制皇权 D、体现了工商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 7、下图漫画所示,在某一时期,中国经济起飞的道路上,民营经济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8、荷兰为调和不同公司商人的激烈竞争,同时为了应对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阻挠,于1602年组建了东印度公司,负责集中全国力量,逐步夺回葡、西殖民利益。这表明( )
    A、荷兰推行自由主义政策 B、欧洲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国际经济格局得到优化 D、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 9、清朝《续文献通考》称:“自咸丰、同治以来,各省出人趔非乾隆年问可比,进来岁人之项,转以厘金、洋税为大宗。”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族资本发展的停滞 B、小农经济的彻底解体 C、列强经济势力的深入 D、经济贸易的双向互补
  • 10、在唐宋时期,四川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商业贸易使川的铜钱、铁钱不仅重,而且价值还低,给贸易造成极大不便。这一现象的出现( )
    A、限制了四川消费市场 B、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出现 C、导致商品贸易的衰落 D、促进了唐宋时期商业变革
  • 11、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湖南、湖北一带,“民计每岁种粮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同营;辗转贩粜,以规厚利;父子相袭,习以为俗”。两湖地区这一现象( )
    A、有效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推动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进程 C、利于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D、表明政府放松了市场交易监管
  • 12、自从有了订餐软件,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到门的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工作、娱乐的时间。这一材料反映了( )
    A、中国引领现代科技发展潮流 B、信息技术发展具有两面性 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 D、人工智能拓展了人类视野
  • 13、位于泰吾士河畔的伊丽莎白塔(俗称大本钟),建成于19世纪50年代末,成为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与此同时,英国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标准钟。这种现象可以佐证( )
    A、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 C、间精确造成贫富分化的出现 D、统一时间有利于国家基层治理
  • 14、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兴办城市学院运动,一批由地方工业家和当地民众捐资的新大学陆续设立。这些城市大学注重“为工商业发展服务”,大量地开设技术教育课程,采用灵活的走读制度。英国兴办城市学院运动( )
    A、适应了大工厂时代要求 B、满足了垄断资本家的需要 C、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D、推动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
  • 15、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传统农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广泛利用竹木石等材料,尽量节省金属材料;二是结构简单轻巧,合乎力学原理,能经济利用动力;三是通用性广,适用性强。材料体现了( )
    A、农业生产工具缺乏铁制农具 B、中国农耕经济落后于世界 C、传统农具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 16、甲骨文中有力字,字形就像农用工具耒。又有协字,如“三来陈于田”之状。卜辞曰:“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这反映出当时( )
    A、家庭式劳作方式 B、庄园式劳作方式 C、工厂制劳作方式 D、集体耕作的方式
  • 17、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把粮食的同际储备、国际援助作为最大课题,多次7{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由此可见,联合阁粮农组织消除饥饿的重要手段是( )
    A、改进粮食储备技术 B、加强同际合作与协调 C、积极引进国外良种 D、突出政府的监管职能
  • 18、1950年我国普通水稻平均亩产282斤,大抵相当于宋朝太湖流域的水稻亩产量。20世纪70年代后,我国水稻亩产量迅速上升,1998年达到900斤,2021年试验田的水稻平均亩产高达1853斤。水稻亩产量的变化( )
    A、有效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 B、导致粮食储备不再受到重视 C、得益于技术创新不断突破 D、消除了人类食物短缺的现象
  • 19、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4.25亿。到1600年,达到5.45亿。从1700年开始,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B、全球范围的物种交流 C、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 D、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
  • 20、下图为江苏邳州市出土的汉代捕鱼归来画像石。画面上渔人肩扛双股鱼叉,手臂上驾着鱼鹰。此类画像石能够佐证,汉代( )
    A、农耕文明的艰难发展 B、渔业是经济的组成部分 C、渔猎与原始农业并存 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产生
上一页 1031 1032 1033 1034 10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