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春秋时期,管仲提出“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的观点。同时,他还提出礼义廉耻是维护社会安定的治理智慧,是维系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这表明管仲( )A、重视维护伦理秩序 B、主张用法律解决争端 C、具有德法并重思想 D、注重法治体系的完善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交通史是历史总进程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交通条件决定着历史文化圈的规模,也影响着各个文化圈互相之间的联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通与历史”为主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铁路建设的状况,并对其简要评价。
-
4、【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04年,詹天佑为中国最早的商办铁路--潮汕铁路工作两个多月, “全路工程估勘完竣”。后又受聘为洛潼公司的技术顾问,勘测出切实可行、更为节省的线路。1905年,清政府以75万美元从美国合兴公司手中赎回粤汉铁路的修筑权,其后成立的粤路公司官场习气太重, “逾三年,成路只128里,每里需银65000余元。”1910年,公司改组,刚刚筑成京张铁路的詹天佑被选为公司总理。他推行严格的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落实和加强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引进西方国家购料时的招标方法。1911年5月,清政府公然宣称“粤路均归国有,定为政策”。6月7日,詹天佑出面抗争,粤路公司公开致电川汉公司,表示: “粤路股东合群反对,力筹对峙。现就公司设保路机关所。彼此唇齿,务恳协力。”武昌起义期间,詹天佑坚守职务,列车照常通行,铁路财产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孙自俭《詹天佑与晚清商办铁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詹天佑成为商办粤汉公司总理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对晚清商办铁路发展的贡献。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设尚书、门下、内史(中书)、秘书、内侍五省,秘书省类似于后来的馆阁,内侍省则是一个专门的宦官机构,主持中央政权的就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决策者为内史省,长官称内史令;审议者是门下省,长官称纳言;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是尚书置尚书令、左右仆射各一人。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朝修建大运河的决策运作程序和特点。(2)、比较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说明元朝水运路线发生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共同作用。 -
6、罗马帝国早期,奥古斯都设置一些专门管理道路的官吏,提比略颁布法令:如果负责道路的官吏和包工人拿不出修补道路所需要的钱,他们的财产就要充公。这说明,罗马帝国( )A、注重道路建设 B、法律残酷严苛 C、强化地方控制 D、陆路交通发达
-
7、大运河的开通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隋朝修建大运河最深远的影响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C、加强南北的边防 D、满足皇帝奢侈的需要
-
8、19世纪以来,电报、电话的普及,地铁线的问世,电车、汽车、自行车的普及和发展,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这表明近代交通通信的特征是( )A、先进化 B、多样化 C、理论化 D、世俗化
-
9、据统计,武广高铁开通100多天后,武汉飞广州的航班从每天最多13班减为最多10班;郑西高铁开通不到50天,郑州到西安的所有航班停飞。这说明( )A、高铁发展冲击了航空业 B、新式交通之间存在竞争 C、航空业必定要走下坡路 D、中国开创了交通新时代
-
10、史载:南宋时荆湖、江南与两浙,膏腴之田弥亘数千里,中原士人扶携南渡数千万人,于此足征南方经济渐起,与北方经济争衡矣。而金元战争二十年间,北方之残破尤甚,是以元人尝云江南财富占天下什七。针对上述情形,元朝( )
①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③重新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④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
11、“中国人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造铁路。中外人士都在注视我所主持的京张铁路,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的损失。”下列有关“京张铁路”说法错误的是( )A、工程难点滦河大桥采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 B、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用设计“人”字形路线解决 C、隧道缩短后采用直井施工法解决其内部施工困难 D、甲午战争让清政府认识到铁路对调兵运械的重要
-
12、1950年3月27日,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创办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协定》。同年7月1日,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的成立对当时新中国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初步建立了一套有关航空经营管理的制度 B、便利了中国与苏联的往来 C、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对外航空交通的封锁 D、培养了一批骨干技术人员
-
13、1943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向隶属于国防最高委员会的中央设计局提出建议:战后“新(铁)路线应修成网状,纵横距不宜过远;与海岸线或贴近平行之路线似以暂缓为宜;两线或两线以上之接轨地点似应以在内地为原则”。据此可知,有识之士提出此建议的原因有( )
①对工业化建设的追求 ②促使铁路管理现代化
③沿海工业内迁的需要 ④国家安全的现实考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现代汽车工业是从哪个国家率先起步的?(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
15、图1和图2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运河示意图。这两幅图主要反映( )
A、交通便利决定国家的兴盛 B、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 C、朝廷有效统治区域的扩大 D、民族交融的趋势增强 -
16、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在900多条公交线路上投入了纯电动公交车15896辆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年均节约34.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35.3万吨。由此可见,纯电动公交车的运行促进了( )A、经济增长与社会开放 B、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 C、节能减排与环境改善 D、人们出行方式的巨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术界认为,世界现代化是突破原有的农业大生产力形态向工业大生产力形态引起的社会巨变。在具体阐述现代化的进程时,有学者提出了这一世界规模的大变革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和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三大阶段(经济起飞、向技术成熟推进、大众高消费)的观点,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个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并予以阐述。(要求:趋势表述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关条约》及随后签订的《中日通商行船条约》使日本完全取得了与英、法、美等列强相同的贸易通商权益。《中日通商行船条约》第九款规定:“凡各货物日本臣民运进中国或由日本运进中国者,又旧本臣民由中国运出口或由中国运往日本者,均照中国与泰西各国现行各税则及税则章程办理。凡货物于中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税则及税则章程之内,并无限制禁止进、出口明文,亦准任便照运。”《马关条约》第六款还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材料二 1925年8月,依据华盛顿会议通过的《有关中国关税税则之条约》,北京政府向有关各国发出参加关税会议的邀请上海国货维持会致电临时执政段祺瑞称“夫不平等条约既倡自英,我国亟宜向英严重交涉,务达取消之目的,还我国关税自由之独立主权,全国国民誓为后盾”。《申报》发表评论或刊文宣传关税自主之必要。财政委员会拟订《关税自主办法大纲》,经北京政府批准作为参加会议的纲领。会议期间,北京民众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关税自主运动。11月19日,列强在关于中国关税自主的条文中,基本上接受了中国的主张。
——摘编自杨红林《朝野纠葛:北京政府时期的舆论与外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中国关税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危害。(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关税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
19、 自由主文理论首先由英国思想家、政论家约翰。弥尔顿于17世纪在关于思想自由的论战中提出后被引入报刊活动,形成“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新闻学中占主导地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形成,是( )A、对重商主义思想的反思 B、产业革命进程加快的结果 C、对垄断资本行为的批判 D、文艺复兴初期主张的提炼
-
20、 1802年,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责成厂方为儿童开设识字班;1833年,英国政府《工厂法》对儿童的劳动时间进行限制,之后又强制工厂提供工厂教育;1870年,英国通过了初等教育法。这些举措旨在( )A、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 B、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C、改善童工的工作环境 D、为民主政治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