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唐律规定:“诸故杀官私马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马牛者徒一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敕:“累降指挥禁杀耕牛,州县或不奉行,纵令宰杀,或抬弁到官审验,因缘骚扰,仰令今后只依法勒耆保验实申官。”即发现私杀耕牛,应查验属实申报官府。这些规定( )
    A、印证了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 B、开创了律例合编的立法方式 C、折射出小农经济的重要地位 D、有利于理学教化向基层渗透
  • 2、下图所述信息中,导致1985——2020年粮食平均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

    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
    A、生产资料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城市建设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缺乏 C、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D、生产经营方式未能适应社会发展
  • 3、 公元15世纪以前,咖啡的种植和生产一直被阿拉伯人所垄断,医生和僧侣们认为咖啡具有提神、醒脑、健胃、强身、止血等功效。15世纪后,咖啡传入欧洲,咖啡的口味最初不受欢迎,但其不足的数量、高昂的价格和独具的饮用方式,能使上层社会的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突显出来。1872年“法国的消费增长两倍,没有一个市民家庭不以咖啡敬客,没有一个女店员、厨娘或者侍女早餐时不喝咖啡”。据此可知,咖啡消费方式的变化( )
    A、提升了欧洲人们的饮食品质 B、冲击了欧洲传统的酒馆文化 C、得益于全球贸易体系的建立 D、得益于欧洲工业文化的影响
  • 4、《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葛天氏(远古部落名)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歌曲):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C、原始农业获得一定发展 D、神权政治色彩明显
  • 5、 宋徽宗崇宁初年,宰相曾下令各州县设置居养院,“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以钱米救济。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就读”。此举( )
    A、消除了统治阶级与民众间的矛盾 B、顺应了宋代社会转型的需要 C、确保了宋代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D、蕴含了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
  • 6、 曹魏时期,租调制将原按比例征收的田租固定为按亩征收,取消按人头和年龄段征收的口赋,把调的附税加以固定化,且按户征收,称为户调,户调从户而税,自耕农每亩交租粟4升,每户交纳绢2匹、绵2斤。这种变化客观上( )
    A、助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家庭规模的扩大 C、简化了赋税的征收手续 D、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 7、下表是时人对宋代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现象的记载,据表可以推知( )

    记载

    出处

    蛮夷之国,舟车所通,窃我泉货

    《李觏集·富国策》

    销镕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销钱以为器者利至于十倍

    《续资治通鉴长编·熙宁八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熙宁十年》

    官库之钱贯朽而不可较,民间官钱搜索殆尽

    《栾城集》

    A、官府苛捐杂税加重百姓负担 B、商品经济发展拓宽政府财源 C、铸币规模缩减导致铜价上涨 D、流通货币减少引发“钱荒”
  • 8、 1956年,杜勒斯提出:“我们被带到了战争的边缘……到达了这个边缘而又不卷入战争的本领,就是艺术。”。1958年,国民党当局宣布筹措“反攻大陆”。同年,毛泽东作出炮轰大小金门指示,以战争边缘对付战争边缘,炮轰延续近二十余年。这反映出中国外交( )
    A、始终坚持无敌国外交的原则 B、注重国际形势变化灵活应对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D、坚持全球战略与美国相抗衡
  • 9、 王守仁在贵州、广西任职期间,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创办学校,并提出“用夏变夷,宜有学校”,让少数民族子弟人书院学习,以“拘集该府县学诸生,为之勤勤开诲,务在兴起圣贤之学,一洗习染之陋”。这一举措意在( )
    A、宣扬心学的理论主张 B、巩固明朝的政治统治 C、促进当地的民族交融 D、强化乡村的基层治理
  • 10、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2016年7月公布施行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开启了党由政策治国到法律治国的“治理现代化”转变。上述规定( )
    A、保证了依法治国原则的有效落实 B、完善了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 C、充分发挥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D、扩大了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 11、 下表所示为《大明律》中关于家庭关系的部分规定。由此可知,该法律( )

    凡立嫡子违法者,杖八十。其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得立庶长子。不立长子者,罪亦同。

    凡卑幼,殴本宗及外姻缌麻兄姊,杖一百……若尊长殴卑幼,非折伤,勿论

    凡外姻、有服、尊属、卑幼共为婚姻,及娶同母异父姊妹,若妻前夫之女者,各以奸论。

    A、维护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B、以严刑峻法维护专制统治 C、构建了和谐的家庭关系 D、强调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
  • 12、 《奏定学堂章程》颁行后,朝廷无力应付社会对教科书需求数量、种类的激增。因此政府鼓励私家编纂,许以经济利益以应学堂之需。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官修与私纂并存、以私纂为主的教科书流通的局面。这表明( )
    A、私学地位得到提升 B、新式教育蓬勃发展 C、学堂选官获得认可 D、清廷政治权力式微
  • 13、 表1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英国政府文官数量,据表可知,英国政府文官数量的变化( )

    年份

    1891

    1901

    1911

    1914

    1922

    1939

    1943

    文官数量

    79241

    116413

    172352

    280900

    317721

    387400

    710600

    A、适应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大 B、体现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C、扩大了执政党的阶级基础 D、强化政府对经济的主导
  • 14、按宋制,州试合格者为举人,方有资格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

    宋代全国州试拟录举人限定比率表

    年份

    1009

    1067

    1156

    1275

    比率(拟录举人总名额/近几届州试考生平均人数)

    50%

    15%

    1%

    0.5%

    据表1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程度逐渐加强 B、地方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C、人才选拔机制日益保守 D、国家文化政策趋于宽松
  • 15、1903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规定“无论华洋官商”都“可禀请开办铁路”,“集股总以华股获占多数为主,不得已而附搭洋股,则以不逾华股之数为限。”此后的《矿务暂行章程》又强调“集股开矿,总宜以华股占多为主”。清廷此举( )
    A、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反映了实业救国的要求 C、缘于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D、抵制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 16、 1943年1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河北省召开。会议在真正平等、直接普遍的无记名投票的原则下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的领导机构。根据选民的文化状况,投票采用“豆选法”。选民赞成哪位候选人就在他背后的碗里放入一粒豆子,最后选举结果取决于候选人得豆的多少。这一做法( )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实现了工人当家作主愿望 C、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D、推动了根据地的民主建设
  • 17、 下图所示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的两大阵营组成。据图可知( )

    A、宗教冲突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动因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极强的妥协性 C、贵族主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全部进程 D、两大阵营的政治主张并没有任何区别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主降生后第一千三百四十八年,意大利的城市中最美丽的城市——就是那繁华的佛罗伦萨,发生了一场可怖的瘟疫。不知是由于……还是因为我们多行不义,天主大发雷霆,降罚于世人,那场瘟疫几年前先在东方地区开始,夺去了无数人的性命,然后毫不停留,以燎原之势向西方继续蔓延。善男信女不止一次地组织宗教游行或其他活动,虔诚地祈求天主,但一切努力都徒劳无功。要对抗瘟疫,只有一个办法,唯一的好办法,那就是躲开瘟疫。一群青年男女隐居乡间别墅,这座别墅筑在一座小山上,和纵横的大路都保持着相当距离,整座宅子已在事先打扫得干干净净,卧房里的被褥都安放得整整齐齐;每个屋子里都供满着各种时令鲜花,地板上铺了一层灯芯草……

    ——节选自薄伽丘(1913—1375年)《十日谈》

    材料二   路易斯·巴斯德(1822—1895年)是近代法国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他20岁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5岁获得物理、化学双博士学位。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了细菌只能来自细菌本身的繁殖,而不会凭空产生。通过实验,他还发现牛奶变酸是那些太小、不用显微镜根本看不见的微小生物体导致的,这些微小的生物后来被称为酵母茵和乳酸菌。这些发现为法国酿酒工业奠定了科学基础,巴斯德研发的“巴氏消毒法”也被沿用至今0 1882年,巴斯德转向研究狂犬病问题,几百次实验失败后,终于在1885年取得临床试验的成功。1889年,法国成立巴斯德研究所,并将研发成熟的狂犬疫苗投入使用。为纪念巴斯德对预防狂犬病所作的贡献,巴斯德逝世的日期9月28日——被定为“世界狂犬病日”。

    ——摘编自马任义《是谁,发明了第一支狂犬疫苗?》

    (1)、 材料一中,《十日谈》对研究14世纪的欧洲社会生活有何史料价值?在使用这种史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巴斯德对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5所示为1 180年的巴黎城地图。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是以开埠通商为契机揭开序幕的。近代中国先后开辟的70多个通商口岸既是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基地和桥头堡,又是输入近代文明的主要阵地和前哨。开埠以后,近代中国城市的外在人文景观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城市发展始终处于低度、有限的状态,少数大通商口岸城市畸形膨胀,中小城镇却发展不足,许多内地城市呈现停滞、衰退的发展态势,从而影响了近代中国整体城市化水平。

    (1)、 根据材料一图示,指出12世纪巴黎城的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 20、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 8世纪后期,工资不断提高使英国人可购买更多东西。至该世纪晚期,英国人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最明显的表征可以在食品的消费上看到。18世纪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道: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事实上,当时工人不仅能买得起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可以买一些一个世纪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

    ——据【英】罗杰·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整理

    材料二 1 8世纪晚期,工厂制度出现了。钟表、机器和车间的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产业工人一般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至14小时。他们还要面对时时刻刻的严格监督,打个盹或是和同伴说句话都不行。男人、女人和孩子加紧生产,工资却很低,没有完成定额就要受到惩罚,无论是机器还是工序都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此早期的工人总是要面临发生事故致伤甚至致死的风险。19世纪30年代,有学者一语揭破:“在这里,文明表现了它的奇迹,文明的人几乎变成了野人。”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整理

    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当日寸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进行合理阐释。

    (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楚,叙述成文)

上一页 1030 1031 1032 1033 10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