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1949年,苏联主导成立的经济互助委员会与斯大林提出的“两个平行市场”理论,使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经济趋于封闭。由此可知,苏联(  )
    A、加强宣传攻势渗透意识形态 B、积极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借助经济交流扭转冷战劣势 D、企图在经济上与西方国家抗衡
  • 2、 1963年1月14日,戴高乐重申,“法国希望有它自己的国防”,“对于个伟大国家的人民来说,也要有自己自由支配本身命运的权利和为保障它而斗争的手段”。戴高乐这一论述意在(  )
    A、推动欧洲体化发展 B、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欧洲的文化复兴 D、实现民族界限的超越
  • 3、 某学者指出:“‘全球化的’资本亦将持续从这种不均衡的发展、不同国民经济社会条件之差异以及对低劳动成本社会进行剥削之维持中获得大量收益,这些收益将进而拉大穷国与富国之间日益明显的鸿沟,而这也就是所谓‘全球化’的最大特征。”该学者意在强调全球化是(  )
    A、全球收益分工的反映 B、资本全球扩张的结果
    C、社会分工扩大的体现 D、贫富两极分化的产物
  • 4、 1933年,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在国际裁军会议上提出一个以“全面解决裁军问题”为目标的裁军公约草案,被称为“麦克唐纳计划”。该计划提到,在削减法国等国的陆军的同时,允许德国在五年内达到和法国、意大利等国同等水平的军备。这一计划(  )
    A、表达了对德国扩张的愤怒 B、有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
    C、纵容了法西斯主义的扩张 D、带有明显强权政治色彩
  • 5、下表是拉丁美洲部分历史人物的思想主张,这反映出拉丁美洲(  ) 

    人物

    主张

    西蒙•玻利瓦尔

    提出统一西班牙美洲的“大祖国”思想

    杜桑•卢维杜尔

    1801年,他主持制定圣多明克第一部宪法,规定“居民不论肤色,一律平等”“永远废除黑奴制度”

    何塞•马里亚•莫雷洛斯

    在《民族感情》中强调平民革命思想、民主思想

    A、社会转型的艰难 B、深受门罗主义影响 C、民族意识的觉醒 D、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 6、 1898年,美国打着门罗主义旗号,发动美西战争占领古巴,从所谓“援助者”摇身变成实际统治者。如图是反映当时美国欺凌占领古巴的西班牙的漫画。该漫画可论证(  )

    A、世界的殖民地分割完毕 B、新老殖民扩张性质相同
    C、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D、美国逐渐主导世界秩序
  • 7、 如图漫画是柯尔素所作的《各国人民遵循我们的榜样》。该漫画是在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后发表的。在胜利的人民脚下.是代表专制反动的拿破仑三世和梯也尔的脸相。人民的创上写着:“人民的正义裁判!”该漫画反映了巴黎公社(  )
    A、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最终失败的必然性
    C、斗争方式存在失误
    D、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 8、 下表是19世纪的英国自由贸易派经济学家和驻华外交官包令在推动自由贸易政策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两项事件。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的贸易政策(  ) 

    事件

    1855年4月,包令率英国使团乘“响尾蛇”号和“希腊人”号两艘军舰,抵达暹罗进行贸易谈判,两方正式签署《英暹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包括英国在泰国享有治外法权、英国商品进口关税不得超过3%、英国商人可以直接与泰国生产商进行商品买卖等。

    在包令任驻华公使期间(1854~1859年),曾鼓励英国驻上海领事阿礼国向伦敦积极进言,建立海关总税务司署。克拉伦登默许了这一“实验性机构”的成立。事实证明这一机构的运行十分成功,包令指出,清廷海关总税务司署成立后“立刻解决了总督和领事的无数问题”。

    A、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B、消除了世界贸易壁垒
    C、源于重商主义的推行 D、顺应了产业结构调整
  • 9、 1167年,老家在普罗旺斯大峡谷的威廉医生将一些希腊文的经典抄本从君士坦丁堡带回了巴黎的圣但尼修道院,威廉成为这里的院长后还曾经访问东方的约翰.萨拉津并翻译了一些著作。这可以佐证(  )
    A、世俗价值观念的发展 B、希腊人文主义的复兴
    C、宗教信仰的不断衰落 D、欧洲文明的历史传承
  • 10、 德国早期启蒙思想家对法国的崇拜是因为他们渴望向法国学习,以改变德国贫穷落后的局面,后期浪漫主义通过对理性主义的绝对普遍性的批判,强调了世界各民族还存在着特殊性,为维护民族尊严,他们主张反抗法国入侵。据此可知,德国启蒙运动(  )
    A、表达了对理性的反思 B、推动了民族意识发展
    C、顺应了社会转型需要 D、冲击了专制王权统治
  • 11、 新航路开辟后,从东方进口的奢侈品在英国掀起了奢侈消费浪潮,这些进口的异域风情的奢侈品,引发了政治家和经济政策制定者的焦虑,但也使得英国消费者对这些物品提供的更高级、更文明的生活方式着迷,新的室内物品和装饰品市场不断发展。据此推知,当时(  )
    A、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扩大 B、地理大发现推动思想解放
    C、商品流通推动生产创新 D、欧洲社会孕育转型的力量
  • 12、 在穆斯林统治的几个世纪里,各大城市经常就学院和图书馆的数量和质量展开竞争,后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者经常派人去亚历山大、开罗、巴格达等图书市场收集并购买珍本。据说一次购书不下40万册。这一现象说明阿拉伯帝国(  )
    A、积极吸收域外文明 B、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
    C、全面继承欧洲文化 D、加紧了对外扩张步伐
  • 13、 1467年,美第奇里昂分行的存款账户显示,平均每人存款超过20埃居。从16世纪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家保存下来的公共银行账目来看,许多小商人都在地方银行开有活期存款账户,因此许多地方交易中的款项支付也可以通过转账来进行。西欧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推动了整体世界形成 B、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揭开了殖民扩张序幕 D、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
  • 14、 马克思认为:“所有的征服有三种可能。征服民族把自己的生产方式强加于被征服的民族;或者是征服民族让旧生产方式维持下去,自己满足于征收贡赋(如土耳其人和罗马人);或者是发生种相互作用,产生种新的、综合的东西(日耳曼人的征服中部分就是这样)。”这是从经济角度讲的,从文化角度看也是如此。这说明(  )
    A、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性 B、生产力决定人类文明发展程度
    C、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交流 D、技术革新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 15、 在汤因比的文明思想中,人类社会存在过的文明类型有21种,从不同文明的发源地来看,我们又可以把中华文明称为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把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文明;等等。从地理位置来看,我们又可以把希腊文明称为西方文明,把中华文明称为东方文明;等等。这反映出(  )
    A、地理因素决定人类古代文明发展 B、人类文明的形成具有相似性
    C、人类古代文明是相对独立发展的 D、人类文明起源具有多元特征
  • 16、 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6世纪的航海探险和建立殖民帝国使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意大利城市热那亚、比萨和威尼斯从此默默无闻,而里斯本、利物浦和阿姆斯特丹的港口船只汇集,商人的货物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土豆、烟叶和玉蜀黍,西印度群岛的糖蜜和甜酒,南美的可可、朱古力,非洲的象牙等。从西半球大量运进白糖、咖啡、大米和棉花,使这些物品不再成为奢侈物件。 

    ——摘编自(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新华社《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除狭义丝绸之路外欧亚大陆其他三条重要商路的名称。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国际意义。结合所学列举中国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逐渐提升的表现。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时期,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霍乱、肺结核等疾病滋生,城市公共卫生问题日益严重。19世纪末,德国开展了卫生改革,改革涉及环境、住房、学校等多个方面。除国家层面外,市政当局、建房互助协会、公司、医生以及居民等广泛参与,政府出资为部分工人修建住房,各邦颁布了相关住房立法,市政当局开展了大规模城市供水建设活动。1883年,帝国国会相继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帝国疫苗法》《食品法》,极大保障了居民的身体健康。1860年至1914年,德国各大学医学院至少创办了173个研究所,其中许多研究所是专为研究城市流行病而建立的,例如肺病研究所。面对婴儿死亡率高的问题,德国发起了婴儿保健和学生保健运动,制定了学校卫生管理制度以及牙科保健服务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工业化经济-社会史》
    材料二  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长期战斗在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抗日前线,在战乱的农村环境中,伤寒、痢疾、鼠疫等传染病严重威胁军民的健康和生命。在缺医少药的条件下,革命队伍坚持主动出击,预防为主,1937年开始,相继成立卫生科、边区卫生委员会和防疫委员会,并创办陕甘宁边区医院,1942年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同时,边区组织大批医疗队下乡巡回,训练大批助产士与民间卫生工作人员,准备在区、乡建立医务所。边区卫生处先后印发“军民手册”“防疫须知”等手册传单,开展声势浩大的群众卫生防疫运动。卫生处还提出“中医科学化,西医中国化”的口号,1941年,光华药厂与延安医科大学联合组建了中西医研究室,以科学态度共同研究医药制造,收到较好效果。

    ——摘编自朱鸿召《延安时期的卫生防疫工作》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开展卫生防疫的措施。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认识。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晚期,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发展的表现并说明其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发展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 19、 《梦溪笔谈》记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时任宰相、太师等职)始印五经,已(通‘以’)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字印刷术成为图书印刷的首选 B、雕版印刷术逐渐走向淘汰的境地
    C、活字印刷术普遍具有神速的特点 D、印刷术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 20、1601年,来华传教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一度自喻为“西僧”,之后又改称为“西儒”,并研习儒家文明,以此表明他并非“西夷”。利玛窦此举说明( )
    A、佛教在中国影响力不断减小 B、文明间交流应遵循适应原则
    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外联系 D、明代儒学教化功能逐渐异化
上一页 1028 1029 1030 1031 10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