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1984年,日本修订了二战前制定并实施的《健康保险法》,设立了退休职工医疗制度,并将健康保险被保险人的待遇降低。1992年,日本对《老人保健法》进行了重大修改,设立了老年人访问看护制度,1997年通过了“介护保险制度”,向老年人提供集生活、保健、护理、医疗一体化的保障和服务。日本的举措( )A、适应了内向型战略的需要 B、实现了地方社区管理行政化 C、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D、促进了福利国家制度的出现
-
2、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纽约市郊区城镇建起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人们不必再为购买生活用品而往返于纽约市中心商业区。纽约郊区城镇与市中心之间的土地差价使许多企业纷纷问郊区城镇迁移,新兴产业在纽约郊区城镇兴起。对材料所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得益于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B、导致了中心城区走向衰落 C、有效解决了城市化弊端 D、引发了城市功能布局紊乱
-
3、1689—182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公法与私法数目
时间
公法数目
私法数目
每次会议通过的法令数
1689—1702年
343
466
57
1702—1714年
338
605
78
1714—1727年
377
381
58
1727—1760年
1447
1244
81
1760—1820年
9980
5257
254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
A、上院立法职能的继续强化 B、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动 C、国王在议会中发挥了作用 D、议会斗争的趋于彻底缓和 -
4、有史学家指出,“希腊多数城邦都享有直接通达大海的便利,使他们不仅在智力方面受到外来促进,而且能维持并发展自己的经济。这继而又造成各地区间经济上的分裂…而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政治中心,希腊人则是没有的。”该史学家旨在说明古希腊( )A、小国寡民城邦政治产生的因素 B、民主政治建立的条件得天独厚 C、城邦公民缺乏强烈的城邦意识 D、富含酝酿自由平等精神的条件
-
5、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疏通民族关系;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慎重稳进”地实行土地改革,制定了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财政和税收优惠照顾政策。这些做法( )A、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解决了民族工作发展中的问题 C、实现了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D、增强了少数民族对国家的认同
-
6、 从20世纪40年代起,中国农民由“被启蒙”变为启蒙者,他们再也不是愚蠢落后和麻木狭隘的代表,而是获得了独立身份,有价值尊严、理想抱负的主体。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下的意识觉醒 B、国民政府进入宪政时期 C、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 D、根据地民主运动的发展
-
7、 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的《日本变政考》中指出,甲午败后,对西方列强之强“在政体之善也”。“心思者主谋议,立法者也;手足者主持行,行法者也;耳目者主视听,司法者也。三者立以奉元首,而后人事举”。据此可知,康有为( )A、对三权分立的西方政体有一定认知 B、主张“将全国制度全行变革” C、倡导顺应世界大趋势建立法治国家 D、宣传维新主张照搬日本政制
-
8、 大审,是明朝的会审制度之一。由皇帝命司礼监太监,会同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的长官,对累诉冤枉的囚犯进行复核审理。经大审,有人获减刑,有人因供养父母,以可矜的名义免除死罪发落。重罪、疑难案件仍须具疏上请,由皇帝决定如何处置。这反映了( )A、皇权在司法领域的彰显 B、司法制度向近代化转型 C、儒家思想主导司法实践 D、司法审判的公正和独立
-
9、 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唐后期( )
白居易《重赋》
租庸者,谷帛而已……(今)国家定两税(指户税和地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教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旧唐书·宪宗传》
元和六年(811年),注意维护宣官神策中尉之权,但拒绝接受处州刺史进贡的助军钱绢,并颁布抚恤百姓德音以革弊立防。
《南郊赦文》
唐文宗(809—840年)(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文宗领诏令)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 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租庸调制 -
10、 如下图为唐代墓葬中出土的阿拉伯帝国的一枚金币。该枚金币( )A、反映了东西贸易往来的频繁 B、可以用来佐证中外商业贸易情况 C、说明了唐文化强大的吸引力 D、见证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
-
11、 据考古资料可知,西汉中期以后,从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到谷物的加工贮藏,一整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已经齐备,门类品种相当齐全。据此可知,汉代( )A、农业精耕细作获得了工具保证 B、政府以官营方式垄断铁器的生产 C、创新耕作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 D、铁器时代的开启使粮食产量提高
-
12、 秦代里吏有典、老二职,典、老由里人推举同里居民担任,通过乡啬夫上报,由县级长官除授。秦律明确规定,典、老除特殊情况外必须在本里中产生,无须避籍,与县乡长官在地方行政体系中的定位不同。此举( )A、完善了地方治理体系 B、有利于地方的治理 C、体现了一定民主色彩 D、便于政令迅速传达
-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有特色,亦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不仅以著述众多而闻名,更以善于变化而著称所以他的老师康有为称他是“流质易变”,也有人称赞他是顺应时势的爱国名家。
时期
个人事迹(主张)
戊戌变法
追求科举致仕变而为倡导变法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由联袁、附袁而转向倒袁;
请以材料中的“善变与爱国”为视角,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
14、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民主制度建设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并分析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简析宪法颁布的背景(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
15、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贸易重心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但到1965年,苏联、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占比上升至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和地区占比升至41.0%。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活动 B、开始消除革命外交的影响 C、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断成熟 D、美苏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
16、为响应支援内地高校建设的号召,1956年,上千名交大教职工家属和学生登上了开往西安的专列,西迁师生员工的车票上,有一行字特别引人注目:“向科学进军,支援大西北!”这反映了交大师生( )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气概 B、热爱祖国,扎根边疆的情怀 C、勤俭节约,淡泊名利的追求 D、爱国奉献,服从大局的精神
-
17、1945年民谣“坏东西,拉夫抽丁,征粮征米,拆散父子,拆散夫妻都是你,你的心肠和魔鬼一样的,别国在和平里复兴建设,只有你成天在内战上玩把戏。你这个坏东西,真是活该枪毙!”该民谣反映了国民党( )A、坚持独裁统治的本质 B、加大了对人民的剥削 C、内战失败的必然原因 D、强化了对思想的控制
-
18、1937年清明节,国共两党首次共同公祭黄帝陵,毛泽东亲笔撰写《祭黄帝陵文》,慷慨宣言:“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举说明当时( )A、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 C、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19、长征途中,由于天天行军,再加上给养困难,经常吃不上饭。邓小平就和大家摆“龙门阵”,讲各地方的“吃经”。邓小平讲川菜的回锅肉、鱼香肉丝辣子鸡丁麻婆豆腐,说得大家直咽口水,战士们把这叫“精神会餐”。这反映了邓小平( )A、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不畏困难的乐观精神 C、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D、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
-
20、1863年清廷共设8个总督,15个巡抚,其中湘军集团竟占了5个总督9个巡抚。湘军集团不仅拥有军事大权,而且掌握了地方政权和财权。这一局面的形成源于(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