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 192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发布通告,要求“各地党部应当用种种方法使农民接受训练,获得武装”,并提出了包括“上山”在内的具体办法。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肯定了井冈山革命道路 B、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原则 C、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
2、 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反映出五四运动( )A、促进了社会主义传播 B、是一场凝聚民族力量的社会革命运动 C、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 D、成为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3、 1917年,胡适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不模仿古人”“不用典故”“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等八项主张;并指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胡适的这一主张旨在( )A、通过文学改革助力国家革新 B、推动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 C、强调文学应反映大众的生活 D、促进国人文学素养的提高
-
4、 如表呈现的是1913—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情况。对该如表解读准确的是( )
1913年
1920年
增长百分比
纱厂纱锭数量(枚)
484100
1248400
157.8%
织布机数量(台)
2016
5825
188.9%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棉纺织业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例失调 D、稳定的政局促进经济的发展进步 -
5、 武昌起义发生12天后,湖南、陕西两省随即响应。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宣布独立的还有江西、山西和云南,三个省份宣告“独立”的时间集中在9天之内。这表明当时( )A、军阀割据局面被打破 B、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C、民主共和的民心所向 D、革命洪流势不可挡
-
6、 1895年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声名大震,朝野名士争相结纳,作为帝师的翁同稣为康有为的《上清帝书》所感,不惜折节,亲自上门拜访官仅六品的康有为。这一情形( )A、促使变法运动获得了广泛支持 B、推动了晚清新旧势力的合流 C、推动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D、凸显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
7、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列强有时对太平天国深表同情,而暗中又帮助清政府巩固其地位。这表明列强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是( )A、谋求扩大在华权益 B、缓和与中国的矛盾 C、寻求扭转贸易逆差 D、加紧对华商品输出
-
8、 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一书虽以转述西方历史地理为主旨,却代表了中国人在时代嬗变之际
仁者思考,它是中国人用一场失败了的血战所换来的醒悟与警觉。其意在说明该书( )
A、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 B、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 C、反映了士人挽救危局的努力 D、改变了清廷对西洋人的态度 -
9、 顾炎武在其著作《日知录》中提到,作本书的目的是“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据此可知,顾炎武的学术宗旨是( )A、格物致知 B、慎明思辨 C、经世致用 D、反对专制
-
10、 郑和说服明仁宗保留宝船队时曾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郑和( )A、深受“天朝上国”观念影响 B、强调海洋开发的经济效益 C、具有一定的海洋忧患意识 D、主张夺取和控制南洋地区
-
11、 据统计,现存元杂剧中的包公戏多达11种,剧中包公不仅是公正法庭、廉明清官的代表,还赋予他沟通阴阳两界、日断阳夜断阴的能力。这体现了元杂剧( )A、真实反映元朝社会黑暗 B、承载着民众的愿望诉求 C、呈现哲学化思辨化色彩 D、吸收了京剧的表演风格
-
12、 有学者研究发现,从科举入仕者看,晚唐名族公卿占76.4%,至宋代这一比例降至13%。此外,寒族通过科举入仕所占比例则由晚唐的9.3%增至北宋的58.4%;中等家庭的比例也由14.3%增到28.6%。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政治人才的选拔制度出现了革新 B、贵族政治已退出历史舞台 C、科举制发展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D、社会的公平意识迅速发展
-
13、 在两税法下,外来户也需按照现居地登记造册,并按照家庭财产多少及户等高下向国家缴税。此外,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也不能逃避税收,而由所在州县按照其收入征收三十分之一的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推行( )A、阻碍了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B、减轻了对农民人身控制 C、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缓了阶级和社会矛盾
-
14、 如图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具体可知( )A、中书门下,权力最大 B、协商政务,减少失误 C、皇帝权力,严重削弱 D、六部分工,直属门下
-
15、秦末陈胜、吴广揭开反秦起义的序幕,刘邦、项羽等反秦势力壮大,最终秦朝灭亡;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掀起黄巾起义,随后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这是中国古代封建大一统国家覆亡的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下的斗争都( )A、是突发的农民起义 B、体现了古代英雄史观 C、利用宗教发动民众 D、源于阶级矛盾的激化
-
16、 汉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变更制度,其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据此可知汉代( )A、儒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制度建设 B、制度建设与儒学发展产生交互影响 C、儒学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D、通经成为士人涉足政治的最佳途径
-
17、西周的公文文种简单且划分粗略,没有系统行文关系。秦朝时,出现了君臣专用文种和地方行政往来文种,皇帝专用公文叫“制”和“诏”,改先秦的“上书”为“奏”,作为臣下专用文种。秦朝这一改变意在( )A、确保国家政令的畅通 B、强化对各级官吏的监察 C、加快推进统一文字的进程 D、适应君主专制的需要
-
18、有学者认为,周代分封诸侯实际上是用封国的形式从组织上消化商朝遗民,并使他们成为周统治下的“新民”,即周公所说的“保殷民”“作新民”。这说明,周代分封( )A、清除了商民反叛隐患 B、有利于形成政治认同 C、实现了国家文化统一 D、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
19、【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
材料 1400—1800、年主要的环球贸易路线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20、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材料一 1832年改革法、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和1835年市政法案的颁行,英国逐渐形成民选的地方议会,主要有郡议会、自治市议会等,这标志着英国地方自治体制具有了现代化和规范化的特征……1979年以来,面对地方公共服务和组织碎片化,以及中央政府不断试图削弱地方当局的情况,英国出现了社区治理。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应该是提供个别的服务,而是应该关注整个地区的居民幸福,关注社区总的经济、文化和自然的健康和谐发展。社区治理提倡用多元主义的方法来提供服务,社区治理承认地方当局目前在地方仅仅是几种服务提供者之一、但是他们的民主价值是有别于其他组织的,地方政府演变为政策的推动者和社区领导者。
——摘编自孙宏伟《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研究》
材料二 现代北欧等国社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处理社区内与社区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小事务,包括社区服务、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育、保健中心及初级保健服务、老年关照、社会福利、文化与休闲等。在处理社区事务时,社区政府可以处理法律未作具体规定的事务,即享用“一般权限”原则。除了社区议会和社区政府两大主体外,社区中还有众多的居民理事会,其职责是使居民都有机会对以社区议会为中心的社区政府提供的所有服务直接参与管理和监督。社区除了有政府的服务之外,还有非政府组织的服务、企业的服务和志愿者的服务。
——摘编自谷中原、朱梅《社区保障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欧等国社区治理的特点及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