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积极展开基层社会控制制度体系建设,这些制度体系既包括纯粹以控制为目标的制度体系,也包括从表面上看非以控制为目的但对基层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的辅助制度体系。这两类制度对明前期自然经济发展起到了有效保障作用。这些制度体系既继承了唐宋制度和文化成果,更有时代体现和推进发展,从而使明代的基层控制制度体系具有自己的特色。

    ——摘编自牛建强《明代国家基层社会控制体系论述》

    材料二 会馆作为一种民间社会组织,最初存在于封建行政体系的视野之外,但因为儒而兼商和商人儒士化而造就的庞大士绅队伍程度不同地干预了会馆的建设和发展,从而使会馆自发地演化为一种官方机构之外的补充机构。表面的中央集权必须依靠众多的间接途径才能达到,这些间接途径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延续的基本方面,显示出传统社会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力量的相互消长。

    ——摘编自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朝积极展开基层社会控制制度体系建设的措施并概括其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会馆出现的原因及其对基层治理的积极作用。
  • 2、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苏联( )

    方式时间

    手播(%)

    马拉播种机(%)

    拖拉机牵引播种机(%)

    1928年

    74.4

    25.4

    0.2

    1932年

    51.7

    28.3

    20.0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 3、 1870年6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明确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原则,规定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这一举措( )
    A、提高了英国文官的素质 B、体现对政党的监督 C、激化了政党之间的矛盾 D、维护了政局的稳定
  • 4、 16世纪30年代,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与之前相比,英国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英王意在( )
    A、取代罗马教廷 B、改革宗教仪式 C、打击教会神权 D、加强专制王权
  • 5、 《中华人共和国民法典》主要立足于民事关系的解决,仔细分析和实质性反映了人们生活和经济领域中的种种问题。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倾听民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确保法典的立法内容具有现实的可实施性和提高司法公正的目标。这反映了民法典( )
    A、侧重于社会实践 B、标志着我国法律体系的成熟 C、提高了法律意识 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6、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凭借其省时省力又安全的特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无人机喷洒农药、摄影摄像、气象监测等成了社会新现象。材料表明,科技发展( )
    A、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B、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C、增加了失业的风险 D、细化了人类的社会分工
  • 7、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在边区境内只准使用边区银行币,边币图案多为边区名胜,如中共中央办公楼、边区参议会会场、边区银行大楼等。自此,边币逐渐成为独立于法币之外的货币体系。边区政府这一做法( )
    A、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D、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
  • 8、 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湖南按察使黄遵宪提出“取租税、讼狱、警察之权分之于四方百姓”;允许人民“自治其身,自治其乡再由一乡推之一县一府一省”等主张。不仅如此,他还利用时务学堂、南学会进行了地方自治的实践。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制度更加适合中国国情 B、湖南地方治理趋向近代化 C、戊戌变法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 D、西学东渐思想的深入发展
  • 9、如表为元代科举制相关史实。据表可知,元代( )
    对象考试流程考试内容
    蒙古人
    色目人
    第一场:经问五条
    第二场:策一道(五百字以上)
    《朱氏章句集注》
    汉人
    南人
    第一场:明经、经疑二问;经义一道
    第二场:古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
    第三场:策一道(一千字以上)
    A、理学仍为官方正统 B、民族矛盾尖锐复杂 C、官员选拔程序繁琐 D、统治基础得到扩大
  • 10、 神宗年间的官制改革将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副宰相参知政事改称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两位宰相分掌出令、审核权,在决策中出现了不同的角度与立场。这种做法( )
    A、恢复了唐代三省六部制 B、旨在加强参知政事的行政权 C、维持了相权分散的局面 D、解决了官僚机构膨胀的问题
  • 11、产多少交纳免役钱。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这一举措( )
    A、增加了财政收入 B、遏制了土地兼并 C、打击了高利贷者 D、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
  • 12、 时人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这种“水轮”的使用( )
    A、提高了冶铁炼钢效率 B、标志着古代灌溉技术成熟 C、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D、摆脱了自然对生产的束缚
  • 13、 据《尚书·召诰》记载,周人认为接受“天命”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便是“德”,即“祈天永命”的前提是“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是用”。由此可知,周朝( )
    A、重视道德教化 B、神权政治受到冲击 C、不再信奉天命 D、皇权尚未实现集中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流行语的变化往往折射了社会的变迁,表2所示是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若干流行语。

    时间

    流行语

    1978-1983年

    平反、拨乱反正、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四化、一号文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大包干、个体户、五讲四美、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整顿提高

    1984-1989年

    承包责任制、厂长负责制、中外合资、外向型经济、债券、国库券、名牌、精神文明、女排精神、四有新人

    时间

    流行语

    1990-1996年

    下海、打工、乡镇企业、小康、股票、奖金、知识经济、减肥、健美、超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第三产业、宏观调控

    1997-2006年

    回归、“三农”问题、执政能力、听证会、“新北京,新奥运”、网络小说、丁克家庭、《反分裂国家法》、WTO、APEC

    ——摘编自徐晨《流行语与社会文化心理嬗变研究》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流行语与社会变迁”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5年底,根据瓦窑堡会议精神,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在当前情形下,日本帝国主义威胁到了全国人民的生存,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共产党和红军不但在现在充当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而且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中必然要成为坚强的台柱子……”在此指导下,中共积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国共合作和全民族团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共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

    材料二 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在坚持党管武装原则的指导下,中共中央和各根据地逐步形成了党的组织、政府、军事和统一战线“四位一体”的武装动员体系,并开展与“扩军”相关的辅助性工作,如“双减运动”“精兵简政运动”等。党和军队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始终将发动和组织群众置于一切工作的中心,因此,在兵役动员上注重培养民众的国家观念和树立中共抗日中坚的形象。同时,在征兵过程中“新富农、知识分子、开明绅士的子弟也可送入军队”。1941年5月,林伯渠在为《陕甘宁边区战时动员法规》所写的序言中阐述了兵役动员原则:“对于动员人力物力,应加爱惜合理,不可过于疲竭,劳逸不均。”

    ——摘编自刘爱民《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兵役动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兵役动员的特点。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汉王朝还在边疆地区实行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三 1865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军侵入南疆。1867年,阿古柏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汗国”。1870年,阿古柏又将侵略势力扩张到北疆。英国和沙俄向阿古柏提供大量武器,试图借此染指中国新疆地区,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边疆危机。沙俄还出兵强占了中国的伊犁地区。1876年,左宗棠率军西征,他采取先北后南的战略方针。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1881年,中俄双方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地区。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设立行省。新疆建省进一步密切了新疆与祖国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边疆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
  • 17、 新时代中国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主张各国对话协商、妥处分歧,反对单边主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各国共享全球发展与治理成果。这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 )
    A、注重发展睦邻间友好关系 B、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C、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承担起超级大国的国际义务
  • 18、 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香港回归后的管理,邓小平强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港人必须是爱国者”。这一要求( )
    A、解决了中英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B、践行了另起炉灶外交基本方针 C、改变了香港民众原有的生活方式 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 19、 如图是发行于1953年的宣传画。据此可知,当时( )

    A、经济建设主要为抗美援朝服务 B、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 C、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 D、国民经济调整效果明显
  • 20、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中共中央东北局带领青年在农村宣传“大纲”的内容和意义,还建立起贫雇农委员会,作为各地区平分土地的领导机构。这些举措( )
    A、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顺利开展 C、促成了抗日战争最终胜利 D、彻底瓦解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上一页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