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核心理念的“全球发展倡议”,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据此可知,习近平的外交思想( )A、彰显了世界大同的崇高追求 B、开始重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根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D、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2、 下表是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规划。它体现了( )
时间
主要内容
2017—20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2020—2035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2050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之首 B、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D、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新精神 -
3、 1983年,重庆市委、市政府组织市体改办、经委在调查研究试点的基础上,对工业公司进行了全面改革。改革贯彻“放权于厂、还政于局、归位于厂、为厂服务”的“十六字”方针,开发出了“山城”手表、“嘉陵”摩托等名噪一时的产品。据此可知,上述改革( )A、激发了企业的经营活力 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摆脱了计划体制的束缚 D、受到了农村改革的直接影响
-
4、 沿海与内地的工业总产值,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七三开,到1978年是六四开。内地修建了众多重大工程,增强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极大地缩小了东西差距。带来这一变化的是( )A、实施了“一五”计划 B、完成了三大改造 C、开展了三线建设 D、实行了改革开放
-
5、 下图是选自《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中的一幅曲线图,该图反映了恢复中国在联大席位的投票情况。下列情况符合史实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各国普遍认可 B、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赢得更多的国家支持 C、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推动了外交新局面 D、中美两国建交推动了中西方关系的缓和
-
6、 1948年4月,在一次晋绥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条总路线( )A、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深入发展 B、扩大并巩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7、 1927年,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提出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思想;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要求“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这是红军中党的组织的重要原则之一”。据此可知,上述思想和原则( )A、有利于建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加强了党在军队中的基层组织建设 D、为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
8、1919年,有作者去函天津《益世报》,批判商家在国旗上贴“大减价”、“八五折”等字样;1922年,北洋政府农商部先后多次通令实业厅和各地政府,禁止任何商号注册“国旗”商标。这都说明( )A、群众爱国运动推动了国家现代化转型 B、社会政治变化激发维护国家尊严行动 C、民主共和观念普及促进民族国家复兴 D、实业救国思潮发展冲破传统经商理念
-
9、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立国之初,王导、王敦兄弟势力颇大,以致有“王与(司)马,共天下”谚称之。这反映了( )A、士族门阀势力强大 B、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 C、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 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
10、明太祖曾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由此可见,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借鉴历代经验 B、提高行政效率 C、改革中枢机构 D、加强君主专制
-
11、 唐朝对边疆内附民族实行羁縻府州制度,将其部落组织纳入自己的行政体系之中,唐朝承认和保护这些部落首领的地位。唐太宗在谈及民族关系时说道:“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据此可知,唐朝( )A、民族交往推动各民族文化认同 B、民族交融扩大了唐朝的疆域 C、开明的民族政策利于边疆治理 D、朝廷实现了对周边有效治理
-
12、 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这种对人物的评品,在东汉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后汉书·许绍传》载,许绍与其兄许靖咸誉高名,爱好评论乡里人物之曲直,每月更换品题,以致汝南有“月旦评”之风。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于(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察举制度的实施 C、九品官人之法的推行 D、社会环境的宽松
-
13、 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料
结论
A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七音孔骨笛
原始社会已经产生礼乐制度
B
龙山文化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堆群
个体手工业大量出现
C
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墓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
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D
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钵、豆、鼎、鬲、尊、盆、器、盖、杯缸等器皿
已进入青铜时代
A、A B、B C、C D、D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社会从发展趋势看,存在着两个互相矛盾而又互相连接、互相制约的过程,一个是从独立国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过程,一个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存在着某种关联,但本质上不是互相结合,而是互相排斥。前者是个向下沉沦的过程,后者则是个向上发展的过程。
——摘编自李时岳《近代史新论》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沉沦与上升”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述合理。)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在长期艰苦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材料二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布局不合理,绝大部分工业建立在沿海地区。这种畸形布局,使上海和沿海沿江地区的工业受日本侵略的严重威胁。1937年,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工业内迁计划。机械和纺织工业在西南西北的发展,成为战时后方工业的中坚。重庆、昆明、桂林、西安、宝鸡、兰州、汉中、衡阳、邵阳等城市,都逐渐成为初具规模的工业中心。
——摘编自张宪文《试论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经济战略的转变》
材料三 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发起全面侵华的标志,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工业内迁和新中国三线建设的共同意义。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人口膨胀、耕地紧张、赋税繁重的背景下,江南农民只有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寻求出路。原来用以种植粮食的耕地,改种了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原先的副业——纺织业成了人们的主业;原来的重要粮食产区江南地区,开始在粮食上依赖湖广地区的供应。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纺织业的兴起、粮食贸易的频繁,终于成就了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江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最集中地体现为棉纺业和丝织业的发展,而棉纺业和丝织业专业市镇也占江南市镇的绝大多数。在南方个别地方,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的景象。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历来就是世界上最富裕,也是一个最肥沃、耕耘最得法、最勤奋而人口众多的国家……然而,马可·波罗在500多年前游历该国的记述,与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远在当日之前,这个国家法律与组织系统能容许它聚集的财富已经到达最高程度。
——摘编自[英]亚当·斯密《国富论》(首次出版于177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亚当·斯密认为当时中国经济存在什么现象?并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
17、 1954年1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提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这一转变从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A、从政治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B、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政协会议的职能发生转变 D、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
18、下表为1953—195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世界主要国家的比较。据此可推知( )
年平均增长速度(%)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西德
法国
日本
1953—1957年
18.0
11.6
3.6
3.8
10.1
7.9
15.0
A、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得到较好地贯彻 B、大跃进促进了中国工业呈高速发展趋势 C、一五计划使中国经济总量超越西欧日本 D、一五计划前我国的工业基础底子很薄弱 -
19、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改选后党外人士担任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个举措( )A、适应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旨在解决根据地的困难 D、利于开明绅士主导敌后抗日政权
-
20、 据统计,1925年4月,广东全省有22个县建立了农民协会组织,入会农民达21万余人:至1927年5月,全国各地农会会员达到一千万以上,并在武汉成立了全国农民协会。这一变化表明( )A、中国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日益壮大 B、国共合作成为了农民的普遍共识 C、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