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57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要求各地集中宣传农业集体化的优越性,教育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做法旨在( )A、争取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早日完成 B、为人民公社化运动营造舆论氛围 C、增强民众对新的社会制度的认同 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
2、下图为中国华东烟草公司在一•二八事变爆发后推出的槟榔牌香烟宣传广告。这一策略( )
A、利用民众心理进行营销 B、扭转了民族企业的困境 C、声援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D、彰显了民主主义的意识 -
3、孙中山认为,掌握武器,训练军队,举行武装起义,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首要条件。 因此,他不遗余力地为此奔走,并在1907—1908年间,先后组织会党人员在西南边境举行了六次反清武装起义。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孙中山( )A、决定走苏俄式革命道路 B、有着浓厚的军国主义倾向 C、努力践行民主革命纲领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
4、1875 年11月,恭亲王奕诉上奏指出:“诚以古巴、秘鲁,于华工多方虐待,若不派员驻扎,随时设法拯救,不独无以对中国被虐人民,且令各国见之,亦将谓中国漠视人命,未免启其轻视之心。”清廷遂于 1877年与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细化了对古巴华工的保护措施。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A、近代外交意识发展 B、国际地位逐步提升 C、抛弃了传统夷夏观 D、重视改善民众生活
-
5、太平天国后期,内部出现了一个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的新气象:慕王谭绍光对西方科学文化和制度颇为留心,“常爱谈及欧洲的政治和发明”;忠王李秀成向外国传教士请教过许多机器方面的问题;洪仁玕和章王林绍璋等人学习英语,并督促他们的儿子“用一些绘有图画附注中文的书学英文”。这表明太平天国( )A、幻想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B、积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具有进步的历史新趋向 D、盛行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
-
6、明代中后期,文士们逐渐抛弃以往那种忸怩作态,开始理直气壮地向乞文者大量索要资财。这一现象表明( )A、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B、文学世俗化趋势日渐明显 C、文人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价值观
-
7、宋太宗时期,确立了科举考卷弥封制度,让阅卷者无法得知考生的信息。为防止弥封后通过辨认字迹舞弊,宋真宗时期,开始实行眷录制,科举考卷一律派专人抄写。这反映了宋代( )A、科举考试程序趋于严密 B、君主对考生不信任加深 C、人才选拔更加注重形式 D、选官彻底打破门第限制
-
8、下图为北魏孝文帝第四子元怀(488—517年)的墓志。这是一种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新书体,史称“魏碑体”,呈现出古朴、自然、刚劲、雄壮等风格。 据此可知,“魏碑体”( )
A、代表北朝书法的最高成就 B、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色 C、体现了大一统王朝的气象 D、主要在上层社会范围内流行 -
9、有学者提出:“封建时代的商业资本,本来就带着地方性,为了反击西汉政府之贱商政策,旧的商人地主便倒向诸侯王的方面,所谓‘因其富厚,交通诸侯’者,正是指明这一事实。”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郡国并行制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商人群体严重削弱了专制集权 C、平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得到拓展 D、经济政策效果与预期目标相悖
-
10、据《尚书·尧典》记载,尧不仅对于本部落的事务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对于部落联合体的其他部落的事务也有相当的干预权,甚至可以对背叛部落联合体的其他部落酋长施以流、放、窜、殛等处罚。这种状况表明当时( )A、早期国家形态出现 B、奴隶制社会形成 C、原始民主不复存在 D、阶级矛盾尖锐化
-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即,由中央委任“中正”官,把人才接“德、才”和门第出身,分为“上上品、下下品”等九个等级,方便朝廷任用人才。然而,这一制度对于人才评品的标准,由“中正”掌提,人才选拔的范国,逐步被局限于门第出身的小范国内,“德、才”要素被淡化,导致“德巴不免于伪为,而况中正亦未必定有衡鉴之才”,甚至出现“中正”官趋势、畏祸、私报恩仇等情形。其结果,逐至“惟能论其闲阅,非复辨其贤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
——钱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品中正制选官的局限性。(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选官依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
12、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怀集庸调银饼
银饼的史料价值:
银饼为考古文物,属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庸调银”信息,可用于研究唐代赋役征收的方式,庸调除征收布帛外,亦可折纳银饼;银饼须署上相关人员名字、缴交须验明成色和重量,说明银饼铸造和赋役缴交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庸调”上缴国库,说明庸调银具有国库金融储备功能;银饼錾文,还可用于唐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官吏设置南方经济发展、开元盛世景象和文字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印制于868年,高23厘米,宽843厘米它原藏于敦煌藏经洞,1899年被发现,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1)、请仿照银饼史料价值的撰写方式,说明唐代《金刚经》的史料价值。(2)、除上述材料外,要研究佛教传入的历史还可以借助哪些史料?请至少列出两例。 -
13、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一举措( )A、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B、照搬了苏联发展模式 C、建立了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14、下表为中共两次会议的革命纲领,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
会议
革命纲领
中共一大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
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B、推动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D、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
15、下图漫画选自1911年11月9日出版的《盛京时报》日本人创办于沈阳),题为《疮痍满目》。漫画中的人物代表清政府,其头部是中国地图。该漫画表明( )
A、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 B、西方媒体鼓动中国革命 C、人民群众主导革命进程 D、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 -
16、下表为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这说明( )
年份
棉花
豆类
油类
烟叶
1893年
94154
1967292
152069
110513
1895年
110621
176556
292585
112014
1897年
116609
2046662
349972
141877
1899年
148100
2801536
268280
172987
A、农耕文明依然具有相当优势 B、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D、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
17、下表是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交易情况统计表(1贯等于1000文),这反映了当时( )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斤
斤
斤
斤
规定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琉球贸易价格
10贯
与暹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刺加贸易价格
20贯
40贯
10贯
A、实行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 B、外贸税收成为重要财源 C、奉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 D、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局面 -
18、下图为宋中央官僚机构的运行方式,由此可见,宋朝政府运作推崇( )
宋:二府三司
A、强干弱枝 B、崇文抑武 C、内轻外重 D、事权分立 -
19、下表描述的是唐朝与西北地区诸民族关系的唐诗,此类诗歌( )
作者
诗名
诗句
窦威
《出塞》
匈奴屡不平,汉将欲纵横
周繇
《送人蕃使》
早终册礼朝天阙,莫遣虬影染塞霜诗名
张籍
《送和蕃公主》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
20、东晋建立之初,高门琅琊王氏当权。王导担任宰相,司马睿即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材料反映了( )A、相权转移 B、朋党之争 C、外戚专政 D、士族专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