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标语口号是党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最直接最热烈地折射着时代精神。下列标语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
③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④抗战胜利万岁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
2、 “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本党)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该宣言发表后进行的军事行动是( )A、护国运动 B、护法运动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
3、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梁启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 D、增强了国人民族民主的意识
-
4、 一位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在研究某一主题时去图书馆翻阅如图中的经典著作,他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救亡图存的探索 B、思想解放的潮流 C、农民阶级的抗争 D、反帝反封建运动
-
5、 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下列项中属于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新表现的有( )
①接受协定关税和开放五口通商 ②列强在通商口岸合法开设工厂
③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 ④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6、 如图是晚清同治年间上海轮船招商局在发行股票招商集资时,刊刻发行的有关凭证。这反映当时( )A、民族资产阶级力图实业救国 B、中国企业经营理念的近代化 C、中国企业严重依赖外国资本 D、清朝政府创建海军抵御外敌
-
7、 1839年起,林则徐组织人力编译了《四洲志》《华事夷言》《澳门新闻纸》等著作,魏源
《四洲志》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一书。据此可以说明当时知识分子( )
A、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B、放弃传统华夷观念 C、主动地开眼看世界 D、确立近代国家意识 -
8、 清乾隆年间,台州天台人齐周华在其《名山藏副本》中认为:“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忧勤之圣,下无翼赞之贤,此其所以逊于唐、虞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建立迅速机密的奏折制度 B、设立精简高效的军机处 C、裁撤只能照例行事的内阁 D、制造万马齐喑的文字狱
-
9、 明朝建立之后就对中央政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至明成祖时基本定型,形成了新的中央政府运行机制。如图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A、御史大夫 B、尚书令 C、司礼监 D、理藩院
-
10、 我国古代有一部农学著作,详述了南北农业的特点:“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同时专门辟《农器图谱》,收录农具100多种,绘如图幅。该书是( )A、《汜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农书》 D、《天工开物》
-
11、对如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A、北宋商税征收解决了财政危机 B、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收入 C、北宋商品经济有了长足进步 D、北宋商税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
12、 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如图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 )A、民族交融呈现举步维艰态势 B、多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形成 C、少数民族制度建设超越汉族 D、战争成为民族关系的主题
-
13、 宋代是宫廷绘画的顶峰,北宋宫廷画注重写意,表现富丽雅静的贵族生活和审美,南宋时期出现饱含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的宫廷画。如图是南宋刘松年的画作《中兴四将》,分别为南宋名将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南宋能够长期偏安半壁得益于( )
①以岳飞为代表的宋军坚持抵抗 ②绍兴和议后宋金维持长期和平
③南方经济重心地位进一步奠定 ④金世宗死后金朝统治逐渐衰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14、 如表是按朝代进行的知识梳理,其中属于唐朝的是( )
A
渤海郡王、政事堂、“雁塔提名”
B
奴尔干都司、迁都北京、致良知
C
河西四郡、推恩令、独尊儒术
D
燕云十六州、三衙、《梦溪笔谈》
A、A B、B C、C D、D -
15、 中国的政治中心曾经长期位于关中平原,但从魏晋南北朝开始都城逐渐东移,以下王朝都城在东京(开封)的是( )A、北魏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
16、 《史记》成书后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其中以班固续写的《汉书》最为成功,班固一方面承袭《史记》,另一方面也多有创新。与《史记》相比,《汉书》的特色是( )A、采用纪传体载 B、开创通史体例 C、具有文学特色 D、进行断代叙事
-
17、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秦王朝的疆域有如下记载:“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其中阴山位于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18、 西汉学者刘向在《战国策》中说:“田氏代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万乘之国频繁进行争夺霸主的战争 B、各民族联系密切推动了华夏族发展壮大 C、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已被完全破坏 D、当时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开始丧失
-
19、 2022年10月31日大型历史纪录片《良渚》首播,采用实证与写意再现的方式呈现了良渚人的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文化、信仰等,将良渚文化放在全球视野下,凸显出良渚文化的特点和独特价值。以下最有可能出现在纪录片中的是( )A、用于储藏粟的大型粮仓 B、随葬品差别不大的公墓 C、刻在甲骨上的成熟文字 D、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
20、 重大改革与历史发展
《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考察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史,就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变革交相更替、互为作用的运动过程。下表选取了中国历史上的几则典型的改革事例:
相关史实
相关言论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废井田,开阡陌”等。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王安石
变法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控制和管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宋史·王安石列传》
戊戌变法
1898年,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此后的103天里,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里也。”
——《变法通议》
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文选》
请以“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