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898年6月,清政府宣布“废八股,兴西学”,结果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三个月后清政府恢复八股。1901年清政府再次宣布废除八股取士,民间反对声浪却大不如前,八股取士得以废除。这一变化说明( )
    A、侵华战争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 B、变法图存成为统治阶层共识 C、西学赢得知识阶层的广泛认同 D、中体西用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 2、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下列史实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A、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主权 B、在新疆设置行省,抵御外来侵略 C、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D、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 3、北宋黄庭坚在《家戒》中以亲眼目睹的情景告诫子弟:“谛见润屋封君、巨姓豪右、衣冠世族金珠满堂。不数年间复过之,特见废田不耕,空困不给。又复数年复见之,有缧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这主要印证了下列社会现象中的(    )
    A、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B、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C、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 D、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 4、下图是辽国境内中原型、契丹型墓葬分布情况示意图。与这一现象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制度是(    )

    A、南北面官制 B、猛安谋克制 C、四等人制 D、行省制
  • 5、632年,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编纂《贞观氏族志》。高士廉将山东士族崔民幹定为第一等,太宗对此不满,“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凡在朝士,皆功效显著,或忠孝可称,或学艺通博,所以擢用……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并将崔民幹降为第三等。据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     ②体现了选贤任能的理念

    ③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士族已完全没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春秋前期七八十年的大国争霸,宋国被卷入战事达40多次,对外不得不采取“二亲”政策,即楚强亲楚,晋强则亲晋。但不管是亲晋、亲楚,附属国对霸主是“无岁不聘,无役不从”,大国出兵攻战,附属国要陪着出兵,供应赋役。据材料可知(    )
    A、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 B、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C、当时礼乐征伐已自大夫出 D、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破坏
  • 7、 “当时国际局势紧张,中央出于备战的需要,决定改变当时工业、资源都过于集中在大城市的局面,要求一切新的建设项目应摆在三线,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材料中的“当时”是指20世纪的(    )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 8、 与下图所示侵略战争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东南互保”
  • 9、 1844年,徐继畲办理厦门对外开放,发现自己对外部知识的无知,恰遇传教士雅裨理(David Abeel),得外国地图册等资料,开始钻研新课题。此后他广搜资料、精心撰述、反复修改,在1848年完成这部高品质的地理学著作。这部著作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瀛寰志略》 D、《资政新篇》
  • 10、马尼拉大帆船太平洋首航记录如下:“1573年7月1日,两艘载着中国货物的大帆船扬帆首航离开马尼拉前往美洲,所载货物包括绸缎712匹、棉布11300匹、瓷器22300件等。这次航行历时5个月,于同年11月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1575年至1815年,是中国同拉丁美洲早期贸易活动时期,每年往返这条航线的马尼拉大帆船有20-60艘,平均每年运送货物上万吨。下列关于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促进了拉丁美洲的持续兴盛     ②促进了中国长途大额贸易的发展

    ③有利于中国商业资本的集聚     ④使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1、 明末清初一批思想家参加了抗清斗争,他们从烈火硝烟中退居书斋后,纷纷著述总结历史教训。其中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家是(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
  • 12、 某一朝代的中央权力分配如下图所示,该朝代是(    )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 13、 学者陈寅恪先生曾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认为“新机重启”得益于(    )
    A、疆域扩大 B、文化繁荣 C、民族交融 D、制度创新
  • 14、 苻坚采取重用汉官、立学校修学宫等措施,管理前秦。淝水之战前,他在太极殿会见群臣时,提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据此可知(    )
    A、少数民族统治者的道德修养高 B、北方统治者积极谋求统一 C、民族隔阂不再存在 D、东晋王朝的“王化”程度不高
  • 15、 据《史记》记载,秦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与战国七雄的统治区域相比,秦帝国疆域扩充的主要方向是(    )
    A、辽东半岛 B、云贵高原 C、岭南地区 D、河套地区
  • 16、 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已圆满落幕,运动会吉祥物之一是“琮琮”,其取名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下列对良渚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尚未产生贫富分化 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代表性器物黑陶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这些制度都较好地适应了隋及唐初的社会现实,在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而在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唐朝前期走向强盛的政治、经济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社会危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品,中国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 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创办的茂新面粉厂出产的“兵船”牌面粉不仅被上海面粉交易所定为标准粉,而且成了中国出口的标准粉,销往英、法、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各国。就连一向低调的荣宗敬都曾说过,“当时的中国人,有一半人是穿的荣氏企业的布,吃的荣氏生产的面粉。”

    ——《无锡荣氏家族曾“承包”半个中国的面粉和布》朱鲸润 匡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中国从19世纪末开始的戊戌启蒙运动并没有抓住这个话题。那时,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兴起来的是一场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以制度改革为主旨的政治启蒙运动,它对于个性解放并不是很关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形势就不同了,当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巩固共和制度,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认为这就需要提高国民觉悟,而提高国民觉悟的主要方法是培养国民的科学与民主意识。

    ——《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学习外国的措施,并简析其“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戊戌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主旨的不同,并简析二者的的共同作用。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帝国的国势已相当强大了。可是当时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诸侯王尚有一定的政治、军事势力,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不断发展;三是匈奴不断入侵,两越不停制造事端,使得西汉王朝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避免外敌还未进攻,而王朝内部就先行瓦解的局面。

    ——据《百度百科·推恩令》

    材料二 “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不使北宋成为继后周以后又一个短命的朝代,宋太祖、太宗及其后继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国古代史·下册》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

    材料三 “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划前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为十八个行省;在东北、外蒙、新疆设置五个将军辖区;在科布多设立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区和西藏办事大臣及达赖喇嘛辖区、西宁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
上一页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