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其中日军52.7万人),使日、伪军的兵力深陷在敌后战场上。用毛泽东的话说:“敌人原欲摧毁敌后战场,再攻正面战场,但是不可能了,为救死计,被迫着同时挑起这两个战场在肩上。”这反映出( )A、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B、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C、国共两党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
2、下表是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所占百分比统计表,这反映了东北地区( )
A、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B、经济结构得到一定优化 C、奠定了重工业基础 D、成为“以战养战”基地 -
3、习近平在评价近代某一会议时指出:“(该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下列对该会议描述正确的是( )A、标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B、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C、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进行探索 D、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不断扩大
-
4、(这次行动)由广东出师,按照既定战略计划,先进军湖南、湖北,又开辟江西、福建,后分兵东进浙皖苏三省,十个月的时间里攻占了近半个中国,歼敌数十万人,取得重大胜利。“这次行动”成果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共产党坚持武装斗争 B、革命统一战线的有力推动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
5、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次年,中共二大提出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B、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C、对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 D、主张与国民党开展合作
-
6、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对外宣言书》中提到,“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至……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没有解决中华民族独立问题 B、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C、具有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7、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说明列强侵华策略的转变 C、说明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 D、严重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
-
8、甲午战后到20世纪初,外资控制了中国机器采煤的91.9%,棉纺生产的76.6%,内外航运的84.4%。截至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这一现象反映了( )A、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B、英国在华优势地位削弱 C、列强加紧资本输出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时的外国人对中国兴起的这股潮流感到吃惊、害怕和敬佩,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的大小官员全部行动起来了”。“这股潮流”最可能是( )A、开眼看世界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预备立宪
-
10、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城市的租界建立的概况
时间
地点
概况
1845年
上海
划定洋泾浜以北、李篆场以南、黄浦江以西地段为英租界,占地830亩
1860年
天津
将天津迤南紫竹林至上下园地方划为英租界,占地429亩
1861年
广州
在沙面岛东部建立法租界,占地66亩
1861年
汉口
划夏口镇(即汉口镇)下街尾杨林口上下地区为英租界,占地458亩
1863年
上海
臼潦沟起,沿苏州至黄浦江,过杨树浦地段,划为美租界占地7865亩
据此可知( )
A、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英国一直是列强侵华的核心力量 C、列强开启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沿海地区是列强主要资本输出地 -
11、“闯关东”“走西口”“下台湾”是18世纪中国经济史上特有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反映了一段苦难与艰难的历程,是一段血汗与泪水交织的历史回忆。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A、人身依附关系的日益强化 B、人口数量的持续膨胀 C、社会生产力水平持续下降 D、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
-
12、明清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大思想家其思想实质上是( )A、资产阶级思想的呈现 B、宋明理学的不断深化 C、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儒家思想批判和继承
-
13、清朝前期,在东北、蒙古高原和新疆都实行了军府制,但不同地区内容并不相同。根据西藏和西南政治、历史、民族的不同特点,分别实施驻藏大臣和改士归流来加强对两地的统治。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清政府的民族政策( )A、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B、促成了各地的协调发展 C、扭转了边疆混乱局面 D、尊重了当地的社会现实
-
14、宋代的城市里活跃着许多说书人。说书的底本称为“话本”,主要以白话写成,穿插一些古典诗词,语言生动,且多以手工业者、市井商人等为主角。这反映了宋代( )A、城市世俗生活繁荣 B、市民的政治地位显著提升 C、市民文化成为主流 D、话本成为主要的文学形式
-
15、史籍记载,宋朝曾大量调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收购的香药、犀象、苏木等热带物产,赴雄州等处榷场与辽朝交易。这反映出,当时( )A、海外商贸非常繁荣 B、区域经济差异明显 C、江南集镇商贸兴盛 D、南北民间贸易活跃
-
16、元朝在地方上实施行省制度,规定行省品秩为从一品,比中书省低一级,同时要求行省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一规定旨在( )A、减轻财政负担 B、强化中央集权 C、改革中央官制 D、缓和民族矛盾
-
17、有学者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措施评价道:“复于丰熟以中价收籴(收购粮食),谷贱则官籴,不至伤农,饥歉则纳钱,民以为便。本钱岁增,兵食有余。”这里评价的王安石变法措施(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B、达到了强兵的目的 C、解决了北宋财政困难局面 D、增加了农业的产量
-
18、下表所示为宋代枢密院长官的出身情况。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北宋时期( )
出身
人数/人
文官
54
武将
18
太监
1
A、宗法观念的彻底消亡 B、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 C、科举制弊端日益凸显 D、官员选拔制度的成熟 -
19、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说明唐朝( )A、政府重视体育运动 B、男女地位实现平等 C、开放与兼容的氛围 D、民族政策的灵活性
-
20、唐朝两税法规定“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租庸调、杂税悉省”。白居易诗中提到两税法也强调“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这反映出两税法( )A、促进了赋税形式的转型 B、简化了税收的名目数量 C、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D、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