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指出,教会的职能在于宣传“基督教信仰”,并将宗教信仰“结合在一个主权者的人格中的一群人,他们应当在主权者的命令下聚会”。霍布斯的主张(   )
    A、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B、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C、旨在打击罗马教廷权力 D、奠定了政教合一理论的基础
  • 2、1789年,法国国民议会里的多数派因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推崇,被同时代人嘲讽为“英国迷”。“英国迷”试图将英国经验与法国国情相融合,通过借鉴英国政制,革新法国政治制度。“英国迷”的政治主张(   )
    A、表达了稳定政治秩序的诉求 B、推动了法国民众革命热情的高涨 C、助推了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 D、实现了英国经验与法国国情融合
  • 3、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先后提出“发现论”“无主地论”“无主领土论”和“优先权论”,这些理论由完全否定到部分承认土著对土地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占有,但都宣告殖民地终归“文明国家”所有。这些理论(   )
    A、维护了土著土地所有权 B、服务于欧洲的殖民扩张 C、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扩大了国际法适用范围
  • 4、公元863年,出生于拜占庭帝国的西里尔和他的兄弟美多德,为完成用斯拉夫语传教的任务,用希腊字母为斯拉夫方言拼音,创造了一种为斯拉夫人所理解的文字——“西里尔文字”。据此可知(   )
    A、拜占庭帝国继承发展了古罗马文化 B、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 C、东正教为俄罗斯创造了本民族文字 D、俄罗斯此时已接受了基督教
  • 5、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阅读如表,据此可知(   )

    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相关史事

    1949年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

    1951年

    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提出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2006年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免费原则

    A、教育公平步伐持续推进 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建成 C、国家教育投入逐年提升 D、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
  • 6、1963年出版的《比劳动热情,比生产干劲》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

    A、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B、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C、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 7、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这(   )
    A、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B、加速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到来 C、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 D、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 8、1937年以前,西部10省的近代工业只有 237家,占全国工厂总数的 6.02%,到1942年底,西部国统区工厂数比 1938年增长了4倍,“西南西北的经济开发,至少提前了50余年”。这一发展( )
    A、为民族战争积聚了物质力量 B、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 C、导致中国沿海民族工业内迁 D、改变了国统区原有的生产关系
  • 9、五四运动领导者罗家伦指出:“‘五四运动’的唯一成绩,就是能使中国‘动’,但这种‘动’不能是‘冲动’。如果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昏晕后起死回生的神针’,中国(人)经此神针救醒后,还必须‘马上吃固本培元的药’,只有固本培元,才可以养成真正永久的活动。”这表明罗家伦认为(   )
    A、民主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潮流 B、社会运动应与思想启蒙相结合 C、五四运动缺乏广泛的民意基础 D、民主革命目标和任务发生改变
  • 10、袁世凯在1913年7月22日的一道命令中称:最初都督总领军民,率以光复元勋,遂乃真除受事,等汉牧之就拜,类唐藩之留后,威令本自不行, 功过安从责课? 厥后亟筹分治,民政别置长官;而乃简命朝颁,拒电夕告。这反映出(
    A、中央政府威权下降的现实 B、国内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 C、国人捍卫共和政体的决心 D、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艰难
  • 11、魏晋时期,“州”发展为一级行政单位,且州郡数量不断增殖,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远超东汉,地方上为增加将帅资位而建州郡,还有为了羁縻“异国之人”而设州县者,刺史守令皆用豪酋。这一时期州郡的增殖(   )
    A、表明疆域扩大导致机构的增加 B、旨在推进民族交融的进程 C、折射出政权统治蕴含重大危机 D、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 12、明清时期,专门总结商业运作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商书广为刊刻,如明代憺漪子的《士商要览》、程春宇的《士商类要》,清代吴中孚的《商贾便览》等。这些商书把经商经验条理化、系统化,上升为理论,为经商的父兄购进作为教育子弟之用,成为商人子弟的必读教本。这反映了(   )
    A、营商环境宽松商人地位提高 B、商业经营的专业化程度加深 C、技术进步助推商书大量刊刻 D、商人的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
  • 13、唐朝前期,统治者多次规范官员奏事的层级、程序和功能,注重皇帝与宰相及官僚机构之间的分工,皇帝原则上只处理军国大事或现行法律规章所无法涵盖的问题。这些举措(    )
    A、反映了中枢机构的调整 B、降低了君主专制的程度 C、避免了朝廷决策的失误 D、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 14、汉代甘肃敦煌郡的悬泉置遗址,是古代邮驿接待机构。这里发掘出的有字简牍中,有大量中西使节及人员往来及接待的记录。还有简牍记载,乌孙、莎车王使者进贡橐佗(骆驼);安息王“以大鸟(鸵鸟)卵及黎轩善眩人(魔术师)献于汉”。这说明汉代甘肃(   )
    A、维护了国家的大一统 B、邮驿道路系统较完备 C、保证了丝绸之路畅通 D、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的职能是国家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封建国家的统治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对劳动人口的编制;二是施行平籴、和买等调剂社会经济的政策,但主要是对人民进行剥削,赋税、专卖和货币都是重要的剥削手段;三是组织军队用于保卫统治集团和统治阶级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四是树立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体系;五是监察。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根据材料,选取中国古代任一朝代,围绕“国家统治职能”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包含所选朝代,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 年英国城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21%,1851 年增加到 52%,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同时,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1851 年,英国已有 580 多座城镇,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已有 7 个,移民人数约 1790 万人。这时期推动城市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海外贸易和服务业的急速扩张,铁路的延伸等,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和休闲城镇层出不穷。英国的近代城市化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主义时期,城市化发展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摘编自彼得·克拉克《欧洲城镇史》

      材料二 20 世纪中后期,在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的趋势。这里的“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而是指大城市中心人口过度聚集,开始逐步向城市周边迁移,同时城市中心的部分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也向周围蔓延扩散。随着逆城市化现象的发展,城市周围农村地区发展迅速,而城市中心出现了衰退趋势。

    ——摘编自曹立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 1978 到 2017 年,中国城镇人口从 1.7 亿增长到 8.1 亿,中国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过程。1984 年 10 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同时,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摘编自《百年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和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治理的经验。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主要以察举、征辟方式选官,荐举选拔标准有三,“一曰德不当其位, 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在察举、征辟之外还实行“任子”方式,这是世袭制在汉代的反映。隋唐五代的科举选官,受选地域由城市趋向广大乡村,受选者的社会地位越来越低,受选对象数量日渐增多。同时,限制条件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唐代的任用标准增加了身、言、书、判等条件。隋唐以后,科举考试选官逐渐成为主流的官员选拔方式。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906 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发表演说:“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是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1916 年,他说:“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1924 年,孙中山提出:“凡候选及任命人员,无论中央和地方皆须经中央考试,铨定资格者方可。”

    ——摘编自魏春明《论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影响》

    材料三 1993 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布,标志着现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

    诞生。经过了 20 年人事制度改革和公务员制度推行,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十个与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使公务员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了有法可依,国家行政机关人事制度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公务员制度建立了“公开、竞争、择优、平等”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逢进必考原则,公务员招考录用制度稳定运行。

    ——摘编自成业、于勇《经济发展中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选官制度相比,隋唐选官制度的进步性。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述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特点。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员选拔制度的认识。
  • 18、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此后,瑞典、挪威、法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这一制度( )
    A、促进了资本主义阵营的扩大 B、消除了各阶层贫富差距问题 C、反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D、利于解决经济“滞涨”问题
  • 19、英、美两国贵金属储备和货币流通量对比表

     

     

     

    年份

    英国贵金属储备

    (百万英

     

    镑)

    英格兰银行货币流通量(百万

    英镑)

     

    贵金属储备/货币流通量(%)

     

    美国黄金储备(百万美元)

    美联储货币流通量

    (百万美

     

    元)

     

    黄金储备/ 货币流通量(%)

    1914

    47

    33

    142.4

    1526

    2560

    59.6

    1919

    86

    413

    20.8

    2707

    4012

    67.5

    1929

    147

    362

    40.6

    3997

    3935

    101.6

    1931

    140

    355

    39.4

    4173

    4034

    103.4

    据上表可知,当时( )

    A、原有世界货币体系面临挑战 B、国际金本位制彻底崩溃 C、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开始确立 D、世界政治格局发生调整
  • 20、《拿破仑法典》中有 1000 多个条文规定了契约之责,如第 1134 条规定“原料的取得,商品的流通,工人的雇佣,都必须通过契约,买卖、交换,一切均可以自由经营” 。据此可知,该法典( )
    A、凸显了普通法系的优势 B、确立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 C、有利于共和体制的巩固 D、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上一页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