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进入20世纪,美国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的关于政府文官制度建设的法律,如《职位类法》加强了对文官的管理,建立了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哈奇法》确立了文官不准参与政治活动、不准用封官许愿拉选票的原则。据此分析,这些法律的颁布( )
    A、保证了文官队伍的廉洁和中立 B、反映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 C、导致了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对立 D、造成了美国国会操控政府的局面
  • 2、下图为 1875 年德国画家门采尔创作的油画《轧铁工厂》,它描绘了一群工人在机器厂房内劳作、洗漱、进食等场景。这一作品主要( )

    A、展现了工厂管理的松散 B、反映了工业革命的弊端 C、赞美了新兴工业的发展 D、肯定了生产组织的革新
  • 3、1720年6月,为了抑制股市投机过热,英国国会通过了《泡沫法案》,由此引发众多英国股份制公司的股价暴跌。许多投资客损失惨重。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民众对于新兴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更为谨慎,炒股热潮随之减退。这说明当时英国( )
    A、专制政体阻碍了金融业的发展 B、股份公司集资形式亟待变革 C、强化金融监管以打击股份公司 D、股市健康运行需要政府监管
  • 4、16世纪初,身处墨西哥的殖民者发生骚乱,要求当地殖民政府供应小麦面包。于是,当地殖民政府鼓励种植小麦,“确保新西班牙能够生产足够的小麦与其他粮食,以喂饱自己这些人口”。殖民政府的举措在客观上( )
    A、有利于缓解美洲的粮食短缺问题 B、为欧洲工业革命的开展准备了原料条件 C、开启了欧洲饮食文化的传播进程 D、丰富了墨西哥地区的农作物和饮食结构
  • 5、下表是13—14 世纪英国王室收入(单位:英镑)统计表。此表内容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英国( )

    在位国王

    13 世纪

    14世纪

    亨利三世

    爱德华一世

    爱德华二世

    爱德华三世

    理查二世

    王室收入

    3.4 万

    6.7万

    9.6万

    14 万

    13.8万

    A、议会政治中心地位弱化 B、逐步建立起等级君主制 C、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王权扩张的可能性增强
  • 6、公元前445年,在规定陪审员津贴制度后不久,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恢复了一条旧法,规定“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且此规定被执行得非常严格。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 B、血缘成为公民资格认定的唯一条件 C、民主政治基础的收缩 D、执政官集立法和司法等大权于一身
  • 7、2023年3月,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长期关系紧张、甚至几度断交的沙特和伊朗两国最终在北京实现和解,由此引发中东地区出现了一股“和解潮”。由此可知( )
    A、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日益下降 B、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东地区推进顺利 C、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 D、中东地区成功构建区域政治新秩序
  • 8、1956年4月25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讲话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方面关系,强调对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暴露的缺点和错误,要引以为戒。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
    A、有利于指导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进程 B、进一步促进了中苏关系的巩固 C、确保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步推进 D、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 9、1930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用海关金单位(一种以黄金计值的记帐单位)征收进口税,并允许银元、银两及其他通用银币按照官方的牌价,折合成海关金单位来缴纳进口税。据此分析,这一改革( )
    A、完全实现了中国关税的独立自主 B、源于中外货币制度差异的影响 C、遏制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势头 D、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
  • 10、有学者认为,尽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后来遭到袁世凯的践踏,但它规定了中华民族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A、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B、借鉴了西方主权在民的思想 C、冲击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 D、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政治生态
  • 11、明朝嘉靖年间,时任两广巡抚的林富在《请通市舶疏》中指出:旧规至广番舶除贡物外,抽解私货俱有则例,足供御用……番货抽分(对进出口货物征税),解京之外,悉充军饷……其次资民买卖,故小民持一钱之货,即得握菽,展转贸易,可以自肥。据此可知,当时( )
    A、朝贡贸易体系难以为继 B、解除海禁政策已成为官员的共识 C、贸易政策妨碍国计民生 D、两广对外贸易落后状况亟需改变
  • 12、元代农学家王祯为某生产工具赋诗曰:“欲免力役繁,排治资水利……遂致巽离用,立见风火炽,熟石既不劳,熔金亦何易。国工倍常资,农用知省费。”据此判断,该生产工具的使用( )
    A、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B、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 C、推动了封建赋役制度变革 D、节省了农业灌溉的费用
  • 13、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在唐初划定的关内道和河南道里分别增置京畿道、都畿道,具体如下图所示。唐玄宗的这一调整旨在( )

    A、加强对黄河水患的治理 B、减轻监察官员的负担 C、削弱藩镇节度使的势力 D、确保政治中心的安全
  • 14、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匈奴为黄帝后裔;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了“王者爱及四夷”的政治主张;司马相如在《告巴蜀太守书》中大力颂扬远人归附、四夷臣服的景象。这表明,西汉时期( )
    A、朝廷治理边疆卓有成效 B、士人的民族观念已趋向一致 C、华夷一体观念得到宣扬 D、边疆各族与内地的交流频繁
  • 15、关于国家管理,管仲认为:“夫善牧民者,非以城廓也,辅之以什,司之以伍。伍无非其人,人无非其里,里无非其家,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不求而得,不召而来,故民无流亡之意,吏无备追之忧。”据此判断,管仲的主张( )
    A、揭示了郡县制度的优势 B、有利于维护基层社会秩序 C、全面限制了人口的流动 D、强调地方治理需因地制宜
  • 16、[城市化的发展]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材料二

    从1978年年底到 1997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提高到 29.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 2.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始呈增长趋势。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 29 个城市,其中 700 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 家)和上海(215 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 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 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给当代我国的城市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 17、[国际贸易]

    材料

    ——摘编自《激进的变革:世界正处在全球化“第三次解绑”的技术节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际贸易”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8、[中国民族政策]

    材料一

    在入关初期,清朝的统治者就一直推行“满汉一体”的政策。初期的科举考试采用的基本书目和内容则是汉族的“四书五经”,用以拉拢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官制层面,入关初期也一改后金的“崇满抑汉”,给予汉族和满族同等的晋升机会。但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巩固,对广大汉族地区的人民,则更加严厉地推行保甲法,加强对汉族人民的控制。从雍正四年开始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清政府采用”用兵为先”“先革土司,后剿倮夷”“先改土司,次治土目”等手法,对不利于清朝统治、不服从清朝调遗的土司一概革除。 清政府对历代的民族政策进行了认真总结,吸收或借鉴其中有利于统治的部分,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使清代民族政策呈现因地制宜、因族而异的多元状态。清朝统治者对各民族的许多政策都是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使各主要民族均有专门的法律。总之,清朝的民族政策不是历史上民族政策的简单重复,它是清政府根据其统治需要而进一步完善的产物。

    ——摘编自罗树杰《清代民族政策特点简论》

    材料二

    党中央落脚陕北后,为了争取和团结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制定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的政策,如保障少数民族土地使用权、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工商业,在生活习俗上也照顾少数民族,党中央也提出了不同民族之间彼此尊重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要求。 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干部,党中央决定在陕北公学民族部基础上成立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机构——延安民族学院。此外中国共产党也非常重视在革命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少数民族干部。中国共产党为了积极争取和团结少数民族参加党的革命统一战线,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的少数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摘编自王金玲《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清代和近代民族政策中得到的启示。
  • 19、[政党政治]

    材料一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在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中,希望模仿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在自己的国家建立一个多党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以失败告终。当时普遍存在臣民思想的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拥有政治权利,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所属的知识分子数量极少,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坚定。经历多次革命失败后,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孙中山带来了新的选择方向,孙中山逝世后,作为实际继承者的蒋介石完全不愿施宪法之治,转而行独裁之道,国民党也完全背离建党初衷,最终失去了执政权。实践证明,中国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先进政党的领导,必须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摘编自宫捷《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的历史探索与反思》

    材料二

    西方民主观认为,通过自由选举实现轮流上台执政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这是西方政府和学者所夸耀的西方政党政治的优点,然而这更像是西方美化的结果。实际上长期以来,多数西方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一两个政党或政党集团手中。例如在西班牙,工人社会党联盟和人民党联盟垄断了国家政局,两大政党联盟的议席数之和超过全部议席的 2/3。 西方民主观还认为,反对党的存在是西方政党政治健康的标志,是捍卫民主、防止独裁的必要手段。但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政党就开始出现政治合谋,政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越来越明显,为了提高选举获胜的机会,政党之间结成联盟越来越普遍,有原则、建设性的反对党明显减少。

    ——摘编自向文华《被美化的西方政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政党政治在实践中“被美化”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党政治的认识。
  • 20、1965年底,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 499个,与1952年相比,医疗机构增加了16 倍,医师(技师)增加了 11 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 169 732个,卫生技术人员2 463 931人,中医院与中医院校广泛建立。这些成就( )
    A、推动了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发展 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体现出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迅速 D、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上一页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