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北洋政府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继承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考试法,同时,又参考欧美、日本等国的文官考试办法,确立了文官考试制度。如表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次文官考试情况,据此可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
考试名称
考试日期
应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留学生甄选考试
1915年2月
239
151
63.18%
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6年6月
不详
194
不详
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
1917年4月
2482
405
16.32%
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9年10月
5600
480
8.57%
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
1920年10月
3800
400
10.53%
A、官员选拔方式开始转型 B、考试体现开放性和平等性 C、“公务员”取代“官吏” D、文官考试的社会认同提升 -
2、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宣传的维新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不包括( )A、创学会 B、办报刊 C、建政党 D、兴学堂
-
3、军机处长期不以一个正式机构载入史册,但其“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说明清朝军机处( )A、取代了内阁的行政职权 B、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C、是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D、成为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机构
-
4、在边疆治理中,中国古代王朝往往会尊重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特点和原有政治制度。在边疆民族地区,保留原有的统治机构和政治制度,任命本族人担任地方长官进行治理。下列各项中符合这种治理方式的机构有( )
①西汉的西域都护府 ②唐朝的都督府
③元朝的土司 ④明朝的都司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
5、章怀太子墓室壁画是唐朝壁画的典型代表之一、陵墓内含彩色壁画共计50余组,以墓道东西两壁的《客使图》最为罕见。西壁《客使图》(如图为还原图)绘有6人,从服饰来看,分别为3名朝堂官员和3名外域使臣。下列表述与所绘历史场景相符的有( )
①唐朝首次实现与西域地区的官方往来
②鸿胪寺具有管理对外交往的职能
③展现出唐朝时期高超的佛教绘画技艺
④反映出唐朝奉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6、有史料记载: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五。倘或道义亏缺,则降下之,则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由此可见,九品中正制( )A、将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兼具官员的选拔与考核 C、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D、扩大了政府的用人范围
-
7、中国古代史上某一官员于每年八月,“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同时负责“课第长吏不称职者为殿,举免之”。该官员可能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西汉的刺史 C、宋朝的谏官 D、明朝的给事中
-
8、司马迁曾评价一历史人物:“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卯,不师赵良之言”。以下举措与该人物相关的是( )A、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B、推行均田制和三长制 C、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D、设置律博士,推动律令儒家化
-
9、先秦时期某一思想家认为:“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思想主张中出自该思想家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10、史载:“天子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诸侯之于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这些记载反映了周初分封的重要意义在于( )A、明确了诸侯国的权利和义务 B、锚定了天子与诸侯的君臣之分 C、保证宗族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D、贯彻了周公“敬天保民”思想
-
11、西汉初期,贾谊根据“强者先反”的历史教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晁错多次上书陈述诸侯罪过,力主“削藩”。这些主张( )A、贯彻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 B、解决了汉初的王国问题 C、改变了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 D、顺应了大一统发展趋势
-
12、习近平强调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曾经指出:“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汉时期,负责监察事务监察的分别是( )A、丞相和刺史 B、太尉和御史大夫 C、御史大夫和刺史 D、皇帝和御史大夫
-
13、一位学者认为,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诸侯必须听从王命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车同轨
-
14、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子主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墨子主张 “节俭”,说明他们都主张( )A、倡导恢复西周的社会秩序 B、推崇节俭与反对奢侈浪费 C、强调道德规范和个人品德 D、提倡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
-
15、龙山文化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其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据此可知,龙山文化处于( )A、原始人群时期 B、旧石器时代 C、商和西周时期 D、“万邦时代”
-
16、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盘,多姿多彩,它们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都( )A、具备国家的初级形态 B、发现了冶铁的痕迹 C、迈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D、开始栽种粮食作物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目
内容
第8条
所有法国人均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
个人得自由处分属其所有的财产,但应遵守法律规定的各种限制。
第552条
土地所有权包括地上所有权与地下所有权。土地所有权人得在地上进行其认为适当的任何栽种与建筑。
——节选自《法国民法典》
材料二
条目
内容
第3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4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206条
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节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自拟题目,从时代背景的角度谈谈你对法律发展的看法。(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5月奥地利最大的银行——信贷银行破产倒闭,银行挤兑恐慌迅速蔓延欧洲。同年7月德国达姆斯达特国民银行倒闭,德国的中央银行——帝国银行的黄金储备从23.9亿马克骤减至13.6亿马克,不得不依靠英格兰银行的紧急贷款才得以拯救。德国在美国的协调之下开始延缓战争赔款的偿付。这激怒了法国人,于是从帝国央行和英格兰银行大量撤回黄金,从而进一步引发了英镑的挤兑。1931年9月21日英镑在挤兑压力之下被迫同黄金脱钩,英国货币当局几乎放弃了管理汇率的努力,英镑汇价从4.86美元下降到年底的3.25美元的低点,短短数月之内跌掉三分之一。
——彭志文《大萧条与金本位》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之后出现多次美元危机。1960年美国的货币性负债首次超过其黄金储备,美元资产遭到抛售,许多国家要求将其持有的美元储备兑换为黄金。同时,西欧国家担心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将实施“凯恩斯主义扩张政策”,进一步加剧美国的通货膨胀状况,并造成美元实际购买力的继续下降。在这种预期下,黄金作为避险工具成为投机资本的目标。……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了9070吨,价值110亿美元,而美国政府的短期负债已经达到了250亿美元,这意味着外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所持有的美元中只有44%得到了黄金保证。
——李晓耕《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与演变分析——基于美元霸权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概述20世纪30年代西方金融领域的现象。结合所学,指出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举两例说明中国为建立公正合理新秩序在货币金融领域的努力。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盛京将军赵尔巽、两江总督周馥等有实力的督抚大员联衔会奏,他们认为“就目前而论,纵使科举立停,学堂遍设,亦必须十数年后,人才始盛。如再迟至十年,甫停科举,学堂有迁延之势,人才非急切可求,又必须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他们的结论是“故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废科举始”。
——摘编自郑天挺、南炳文编《清史》
材料二 1910年,梁启超在游历欧美,目睹西方国家借助科举制度改造成的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成效之后,发出惊世之论:“夫科举非恶制也,所恶乎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一八九三年,始改用此种实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一大发明也。”
——陈祥龙《梁启超“科举观”的嬗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清末“废科举”进行评析。
-
20、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北朝的胡人君主,都有大单于和中国皇帝的双重身份。唐太宗继承了同样的传统,身兼中国大皇帝和草原上天可汗。唐朝周边的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由原来地方族群的领袖管理,他们有“大都督”“大都护”这一类的名称,甚至还加上唐室中央政府的官衔。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等
材料三 土司在其辖区内有至高无上的特权。土民的“子女财帛总非本人所有”,土司“可以任意取其牛马,夺其子女,生杀任情,土民受其鱼肉,敢怒而不敢言”。在土司区,广大“土民”如同牲畜一样,可以被土司任意买卖、转让,或杀死敬神、祭祖。贵州土司“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计钱,大派计两,土民岁输土徭,较汉民丁粮加多十倍”。土司“无论户婚、田土及命案各案,审之先,不分曲直,只以贿赂为胜负。迨及审后,胜者又索谢恩礼,负者也有赎罪钱。其有家贫无力出办者,即籍没其家财,折卖其人口”。土司疯狂抢占土地,可耕的熟田大量被土司占有,而荒地土司又往往以“守险戒敌”为理由不许开垦,这样就使广大农民无立足之地,有的逃亡,有的沦为土司的家奴。且土司“以其世官世民,不得于父,必得于子孙,……故死则死耳,莫敢与较者”。
——摘编自张捷夫《论改土归流的进步作用》
(1)、观察材料一图中的A、B、C、D所处的四个局部区域,请写出西汉政府在相应区域对民族事务实行的政策或举措。指出汉朝管理民族事务的机构。(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唐玄宗时期处理与靺鞨粟末部关系的举措。(3)、根据材料三,概括土司特权的表现。结合所学,概括清代推行改土归流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