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 1921年,有学者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认为“此一奉天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该遗址出土了( )A、骨制凿刀 B、燧石石器 C、碳化稻粒 D、彩陶残片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菲律宾马克坦岛的双面碑
正面
背面
(碑文)1521 年4 月27 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碑文)1521 年4 月27 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 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 月6 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现象进行概括,并予以说明。(要求:现象明确,说明充分,表达清晰。)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伊朗)…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东方真正从酣睡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四方剥削的起义。
——摘自(英)爱德华·G.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材料二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关“亚洲奇迹”的美言比比皆是,以至于许多人把21世纪描绘为亚洲世纪。然而,1997年发生的一场金融危机,使舆论突然转向,一时间,批评亚洲的声音骤起。从经济模式、政治体制到价值观,无一不遭到批判,从“亚洲的崛起”到“亚洲的衰落”,这似乎发生在顷刻之间……应该承认,亚洲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然而,仅仅因为发生了金融危机就全盘否定亚洲取得的成效,尤其是否定其制度上的优点,那是很不科学的。
——摘编自张蕴岭《亚洲现代化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洲觉醒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洲奇迹”的表现并分析亚洲发展存在的问题。 -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掠夺,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开始建立广泛的直接联系,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是世界历史形成的重要环节。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西方国家建立殖民体系的过程
背景
时间
结果
新航路开辟
15—18世纪
拉丁美洲完全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工业革命
18—19世纪中期
欧洲列强的海外殖民活动也愈演愈烈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中后期
亚非广大地区变成西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世纪初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促进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的基本因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对世界的影响。 -
5、民族是人们经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民族主义”是以一个民族为核心构建的忠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周三族的起源、兴起、所在地域等皆不相同,但是夏商两族却认为他们的祖先的起源所在的地域都是在大禹所奠定的疆域内。“夏”到西周已经发展为民族的名称。在西周,原属不同来源、不同部落集团的祖神,已纳入同出黄帝的谱系之中。在经济、文化方面,夏商周本来比较接近,都以农业为主,其先民都以粟、黍为主要农作物。青铜技术在夏代开始发达,商周达于鼎盛。文化方面,殷墟甲骨文字与周原甲骨文字及商、周铸在铜器上的铭文属同一文字体系,都是汉字构字六种方法齐备的成熟文字,呈现同一民族共同体的又一重要特征。
——摘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材料二 在中世纪的欧洲,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的。三个发展逐渐改变了忠诚这一尺度。一个发展是各种方言的兴起和这些方言在文学表达方面的运用。另一个发展是若干国家教会脱离了天主教会。最后一个发展是西欧的一些王朝建立并巩固了几个性质相同的、独立的大国——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丹麦。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在19世纪后半叶,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下,民族主义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夏商周三族所呈现的“同一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特征。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形成华夏民族认同感和奠定现代中国疆域版图的历史时期。简析“民族共同体”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欧洲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呈现其近代的形式”的原因,分析19世纪后半叶欧洲民族主义“变得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对20世纪初国际形势产生的影响。 -
6、2022年金砖五国GDP 总量占全球GDP总量的25.55%,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4.06%,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15%。2024年1月1日,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金砖国家的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1.93%。这有助于( )A、发展中国家发挥主导作用 B、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C、区域集团合作程度的加深 D、瓦解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
7、如表为20世纪60至80年代拉美国家建立的部分经济组织。据此可知( )
建立时间
经济组织
1960年
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
1962年
中美洲共同市场
1969年
安第斯集团
1975年
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1981年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A、南北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 B、拉美国家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C、国际经济旧秩序逐步瓦解 D、拉丁美洲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
8、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及国际石油价格提升等优势,大量举借外债以推动本国发展;进入80年代后,在美国的带动下,国际贷款利率升高,且居高不下,引发了拉美庞大的债务危机。上述材料反映了( )A、美国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B、拉美国家亟需产业结构的升级 C、美洲需要实现区域集团化 D、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有待建立
-
9、高福利政策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这需要通过高税收或高负债来实现。高税收会减少企业的资金积累,制约企业发展,而高负债则可能导致财政危机和债务问题。此外,高福利政策还可能影响资本积累,因为过多的消费可能会挤压投资空间。由此可见,高福利政策( )A、必然导致经济发展停滞 B、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 C、是政府财政危机的根源 D、已经被世界各国摒弃
-
10、据统计,即使不算短期投资,1924—1930年外来投资仍占德国经济全部投资的4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美国。1925—1929年在德国所得来自国外的长期贷款里,美国占70%;德国占美国贷给外国的长期贷款总额的20%。这一状况( )A、导致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B、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扩张 C、促进了德国垄断资本主义兴起 D、制约了美国政府对外政策
-
11、1928年初,苏联爆发了“粮食罢工”运动,农民们决定不把粮食交给国家,而是暂时存放起来,导致了国内一些大城市出现居民食品脱销断档的现象。1929年2月14日,粮食凭票供应制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这表明( )A、新经济政策伤害农民利益 B、余粮收集制遭到农民的抵制 C、农业集体化运动势在必行 D、政府重视缓和与农民的关系
-
12、1917年3月之前,俄国的罢工人数估计有100万人,他们的口号是“打倒沙皇!打倒战争!面包!”。1917年,法国大约有29万人罢工,罢工的口号之一便是“打倒战争”;同年,德国的罢工人数约30万人,他们的要求是放弃兼并、缔结和约。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A、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C、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D、改变了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
13、列宁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根本前提是( )A、封建经济不断强化壮大 B、西方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
14、有突尼斯历史学家指出:“如果法国殖民者来到这里是为了现代化、创造正义并镇压野蛮,那他们对我们国家的野心又该怎样理解?我们现在确信,他们实行的野蛮和不公正比这里任何不公正和野蛮都更可恨和可憎。”这一论述揭示出( )A、殖民主义的野蛮和血腥 B、殖民者殖民措施难以实行 C、殖民者殖民手段的残暴 D、殖民地人民对正义的追求
-
15、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为了不致失去刚刚争得的统治,一方面应当铲除全部旧的、一直被利用来反对工人阶级的压迫机器,另一方面还应当保证本身能够防范自己的代表和官吏,即宣布他们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中最能体现后者思想的是( )A、成立人民有权罢免的政府机构 B、建立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 C、将工厂交由工人合作社来管理 D、所有公务员与工人享同样工资
-
16、1907年只有52%的德国人仍生活在农村,原本扎根土地的许多劳动者通过当手工学徒和参加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含金量,成为手工业者和小职员。该现象( )A、源于小农经济长期存在 B、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不发达 C、使工人阶级富含斗争性 D、有利于提升国家经济实力
-
17、1867年,英国通过“人民代表制度法案”,减少了选举财产资格限制。1868年11月的大选中,自由党因获过半席位而组阁,结束了少数党屡次组阁的政治局面,确立了议会多数党组阁的政治定律。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政党政治日渐成熟 B、人民选举权普遍实现 C、议会至上原则确立 D、责任内阁制最终形成
-
18、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新教信仰促成一种新的社会伦理,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与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精神。他认为( )A、宗教改革违背了人文主义原则 B、宗教改革推动殖民扩张与掠夺 C、新教伦理仍然强调教会的权威 D、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
19、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
材料内容插述
材料出处
①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哥伦布著,孙家西壁译《航海日记》
②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③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对揭示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动机极具价值,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与教材观点冲突,需通过其他史料进行辨析,进一步求证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
20、欧洲中世纪城市中的大学普遍得到了政府或教皇的认可,同时大部分大学既不隶属于教会,又不受制于地方,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推选校长进行管理。据此推知,当时城市市民( )A、致力推动古典文化复兴 B、社会活动受制于封建领主 C、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 D、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