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 广东省汕头市潮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 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 青岛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调研试卷
- 山东省滨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入学考试试卷
-
1、根据光绪年间官员的档案数据统计,在4498个历史人物的信息中,具有捐纳经历的官员人数达到2674人,占总数的59.45%,形成了所谓的近代新兴官僚阶层。他们大多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主要代表人物有伍廷芳、徐天麟等。据此可知,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A、是科举制被废除的主要原因 B、客观上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 C、是清廷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 D、解决了清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
-
2、算赋是秦汉时政府向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汉朝规定,“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钱,惟贾人与奴婢倍算(即加倍征收算赋)”“人有产子者,勿算三岁”“今诸怀妊…复(古时免除赋税徭役称复——作者注)其夫,勿算一岁”“年八十复二算(家中有八十岁以上老人,免除二个人的算赋)”。这些政策说明汉政府( )A、注重发挥赋税的社会功能 B、积极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利用赋税调节收入的分配 D、将“人文关怀”政策化
-
3、两宋士大夫依赖法律又鄙视法律,认为“法制立,然后万事有经”,又说“执法者,俗吏者贱役”;明知“律义甚明”,偏要“曲法妄断”,甚至公然“对抗圣裁”。这反映了当时( )A、明刑弼教的政治考量 B、佛道思想的深刻影响 C、司法审判的曲意逢迎 D、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
-
4、唐朝规定蕃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城镇自由定居、自由营业,为了便于管理和适应他们的需要,在城内划出特殊的居留区——蕃坊。蕃坊内可以“列肆而市”,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商业区,其管辖很大程度上由蕃长依其本国法律和习俗施行。由此可知,唐朝时期A、唐对吐蕃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B、蕃商已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 C、朝廷大力推行外贸优惠政策 D、设置蕃坊可有效减少社会矛盾
-
5、读表:清代司法制度的运作程序
层级
案件种类
死刑案
流刑案及涉及杀人的徒刑案
徙刑案
笞杖刑案
1.州、县
侦察
侦察
侦察
审判
2.府
转报上级机关
转报上级机关
转报上级机关
汇集上报
3.按察使司
审判
审判
审判
最高上诉机关
3.总督或巡抚
批示
批示
批示
4.刑部
复审
最终判决
汇集上报
5.三法司
最终判决
6.皇帝
批示
据表可知,清代( )
A、形成权责较为清晰的司法体系 B、强调将地方司法权收归中央 C、极力削弱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 D、注重将行政权与司法权分离 -
6、西晋直谏之臣刘毅上书晋武帝司马炎,力主废除中正之制:“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古今之失,莫大于此!”此外,大臣卫瑾、司马亮、段灼也曾主张废止九品中正制。但最后却不了了之。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人才选拔困难 B、政权更迭频繁 C、士族挟持皇帝 D、士族势力强大
-
7、《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具时代意义的是A、士兵作战勇敢 B、打击旧的贵族 C、革除陈规陋习 D、奖励军功制度
-
8、概括“圣人”孔子的历史贡献。
-
9、“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整,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严格来说,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写出“封建的统一”所指的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秦朝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大变动”的相关史实。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尼既没之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夫篡盗之人,列为侯王;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刘向《〈战国策〉书录》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结合所学,总结当时各国是如何应对上述状况的。材料三
人物
政治主张
孔子
“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老子
“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 -
11、《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A、墨家代表平民的立场 B、儒家不能成为主流的原因 C、墨家经世致用的思想 D、儒家和墨家不同的出发点
-
12、学生小王认为从当时社会民生的角度评价秦始皇措施应给予否定,下列能支撑他观点的选项有
①四处征伐,民不聊生②大兴土木,征发繁重
③严刑峻法,摇手触禁④焚书坑儒.文化专制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3、《史记·秦始皇本纪》:“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材料中“书同文字”措施所起到的作用是
①促进文化交流交融 ②强化君主专制
③推动经济发展 ④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4、秦朝颁布了名目繁多、分类细密的法律条文。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000余支,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据此可知,秦朝A、重视法制建设 B、刑法极其严苛 C、社会矛盾尖锐 D、实行文化专制
-
15、《琅琊台刻石》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碑刻铭文有:“维二十八年(前219),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前219年嬴政统一六国,立石刻 ②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
③借法家思想强化社会人伦秩序 ④歌功颂德以强化君主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6、有历史学家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下列属于“秦皇”开创的政治制度的是( )A、皇帝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
17、与春秋时期的战争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最大的不同是( )A、争夺土地和人口 B、争夺霸权 C、促进民族融合 D、兼并和统一
-
18、战国时期,发达的手工业部门有( )
①冶炼业 ②煮盐业 ③纺织业 ④漆器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19、韩非子被认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中国法律思想史纲》中提出:“韩非关于实行‘法治’的理论要比前期法家更系统更深入。”下列属于韩非子思想的是( )
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③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④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
20、“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材料反映了秦国富强的原因有( )
①“废井田,开阡陌” ②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
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④强拆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