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钛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回答下列问题:
    (1)、TiCl4的熔点(-25℃)远低于TiF4的熔点(377℃),原因是
    (2)、TiCl3常温下呈固态。

    ①区分TiCl3是晶体或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

    TiCl3水溶液可制备配合物[TiCl(H2O)5]Cl2H2O , 其配位原子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键类型有(填标号)。

    A.离子键      B.非极性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3)、TiN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如果Ti位于晶胞的棱心和体心,则N位于晶胞的

    ②已知A、B原子的坐标参数分别为(0,0,0)(1,1,1) , 则C处Ti原子的坐标为

    ③若TiN立方晶胞参数为a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 则TiN的密度是gcm3(列出计算式)。

  • 2、Ⅰ.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⑨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属于区。
    (2)、第二周期所有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介于①②之间的有种。由②③④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顺序是(填化学用语)。
    (3)、元素⑦⑧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试写出其结构式 , 该分子为(填“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
    (4)、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正确且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____(填标号)
    A、电负性:②>③ B、氢化物的稳定性:③>⑦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④>⑤ D、氢化物的沸点:③>⑦
    (5)、Ⅱ.LiBH4是储氢材料,已知其由Li+BH4(H为-1价)构成,LiBH4释放氢气的原理为2LiBH4=2LiH+2B+3H2

    写出BH4的电子式 , 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为

    (6)、LiBH4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有____。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分子间作用力
    (7)、氢化锂(LiH)中负离子半径大于正离子半径,其原因是
  • 3、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

    ① 3p轨道上只有一对成对电子的原子    ② 外围电子构型为2s22p5的原子;

    ③ 其3p轨道为半充满的原子            ④ 正三价的阳离子结构与氖相同的原子。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②>③>①>④ 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电负性:②>③>①>④ D、最高正化合价:②>③>①>④
  • 4、离子液体[Amim]BF4的合成路线为: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的中氯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5 B、[Amim]Cl中含有共价键和离子键 C、NaBF4的电子式为 D、[Amim]BF4可作为电解质用于电池中
  • 5、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
    A、HClO的电子式为 B、基态C24r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C、任何晶体中,若含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 D、NH3分子的VSEPR模型为
  •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 mol S8分子中含有的非极性共价键数目为8NA B、S8分子中S原子采用sp3杂化 C、1 mol C6H12分子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一定为NA D、SF6分子中S原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 7、烷烃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常见有甲烷型、乙烷型。甲烷中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得到的新戊烷一氯代物也是一种。某烃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代物(不考虑立体异构),该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
    A、C3H8 B、C4H10 C、C6H14 D、C8H18
  • 8、下列反应中,其有机产物含有两个官能团的是(  )
    A、1mol乙炔与2mol溴发生加成反应 B、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C、1mol苯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甲苯硝化生成三硝基甲苯
  • 9、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
    A、基态N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B、SO3的VSEPR模型: C、ClClppσ键的形成: D、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
  • 10、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类型相同的是(  )
    A、SiO2SO2 B、I2NaCl C、HClAr D、SiCMgO
  • 11、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理论解释

    A

    熔点:碳化硅<金刚石

    C-Si键能小于C-C键能

    B

    酸性:CF3COOH>CCl3COOH

    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F-C的极性大于Cl-C的极性,导致CF3COOH羧基中羟基的极性更大,更易电离出H+

    C

    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高于聚乙烯

    C-F的键能比C-H的键能大,键能越大,化学性质越稳定

    D

    对羟基苯甲醛()比邻羟基苯甲醛()的沸点低

    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

    A、A B、B C、C D、D
  • 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CH2Br中C-H键的极性比C-Br键的极性弱 B、1.8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NA C、足量的浓盐酸与8.7g MnO2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小于0.2NA D、1个丙炔分子中含有5个σ键和3个π键
  • 13、人们通常将在同一原子轨道上运动、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称为“电子对”,将在某一原子轨道上运动的单个电子,称为“未成对电子”。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
    A、1s22s22p63s23p6 B、1s22s22p63s23p63d54s2 C、1s22s22p63s23p63d54s1 D、1s22s22p63s23p63d104s1
  • 14、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均正确的是(  )
    A、AsH3 平面三角形sp3杂化 B、H3O+平面三角形sp2杂化 C、H2Se V形 sp3杂化 D、CO32- 三角锥形 sp3杂化
  • 15、已知:元素X、Y、Z、W的电负性数值分别为2.5、3.5、1.2、2.4。你认为上述四种元素中,哪两种最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  )
    A、X与Y B、X与W C、Y与Z D、Y与W
  • 16、一个氧原子的电子轨道有几个(  )
    A、8 B、4 C、5 D、6
  • 17、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过化学反应,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电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
    (1)、H2可用于工业合成氨气,已知拆开1molH—H、1molN≡N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946kJ,形成1molN—H会放出能量391kJ,则在反应N2+3H22NH3中,每生成2molNH3(填“吸收”或“放出”)热量kJ。
    (2)、Mg、Al设计成如图所示原电池装置:

    ①若溶液为硫酸溶液,Mg为极,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

    ②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3)、电化学法处理SO2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利用过氧化氢吸收SO2可消除SO2污染,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①石墨1为(填“正极”或“负极”);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③若11.2L(标准状况)SO2参与反应,则迁移H+的物质的量为

  • 18、Ⅰ.断开1 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的键能。下表列出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E):

    化学键

    H—H

    Cl—Cl

    O=O

    C—Cl

    C—H

    O—H

    H—Cl

    E/(kJ·mol-1)

    436

    247

    x

    330

    413

    463

    4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则此反应(填“吸收”或“放出”) kJ能量(用含有a、b的关系式表示)。
    (2)、反应H2(g)+12O2(g)=H2O(g)放出241.8 kJ能量,则根据所给键能数据可得x=
    (3)、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这一方法是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 ℃时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与氯化氢反应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Ⅱ.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

    实验序号

    A溶液

    B溶液

    20mL 0.1mol·L-1H2C2O4溶液

    30mL 0.1 mol·L-1KMnO4溶液

    20mL 0.2mol·L-1H2C2O4溶液

    30mL 0.1mol·L-1KMnO4溶液

    该实验探究的是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一,相同时间内针筒中所得的CO2体积大小关系是(填实验序号)。

     

    (5)、若实验①在2min末收集了2.24m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2min内,v(MnO4-)= (假设混合液体积为50mL)。
    (6)、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外,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
    (7)、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二,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产物MnSO4是该反应的催化剂、②
  • 19、绿矾(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也是一种工业原料。一种以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 , 含SiO2、Al2O3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绿矾的流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时,需将黄铜矿粉碎,其目的是;高温“焙烧”过程中生成了三种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是
    (2)、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下同);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
    (3)、“一系列操作”为:、过滤、洗涤、干燥。
    (4)、硫代硫酸钠(Na2S2O3)俗称“海波”或“大苏打”,也是一种重要的含硫盐。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易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其离子方程式为
    (5)、绿矾在空气中容易被部分氧化。现取被部分氧化的绿矾晶体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过滤得沉淀9.32g;再通入112mL(标准状况)氯气恰好将其中的Fe2+完全氧化。推测所取晶体中n(Fe2+)n(Fe3+)=
  • 20、某实验小组为验证NO2与水反应的产物与课本方程式中的产物是否一致,设计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装置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I:打开K1、K3、K5 , 关闭K2、K4 , 通入一段时间N2 , 关闭K1

    步骤II:打开K2 , 加入足量浓硝酸,同时打开pH传感器和c(NO3)传感器,记录数据如下:[pH越小表示c(H+)越大]

    步骤III:5min后,打开K4 , 用注射器将少量空气注入三颈烧瓶,关闭K4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
    (2)、“步骤I”中“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
    (3)、“步骤II”中“打开K2 , 加入足量浓硝酸”时,可观察到:圆底烧瓶中反应剧烈,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绿色,同时烧瓶上方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化学方程式为;片刻后,三颈烧瓶内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4)、“步骤III”中“用注射器将少量空气注入三颈烧瓶”的目的是检验(填化学式)。
    (5)、根据“步骤II”的数据采集和“步骤III”的实验现象,得到N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传感器所记录的数据结果也可能是因为造成的。
上一页 591 592 593 594 5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