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氢氧化钠广泛用于制肥皂、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化合物,属于一元碱 B、俗称苛性钠、烧碱、纯碱 C、在空气中易变质 D、可由碳酸钠和石灰乳反应制得
-
2、欲确定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 下列试剂或仪器通常不会被使用的是A、溶液 B、稀硝酸 C、胶头滴管 D、球形冷凝管
-
3、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场景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84”消毒液消毒
B.海水晒盐


C.雕刻雕像
D.用熟石灰为墙体刮白
A、A B、B C、C D、D -
4、在超高压下转化为平行六面体的分子(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B、中存在不同的氧氧键 C、转化为是熵减反应 D、常压低温下能稳定存在 -
5、氧化钪(Sc2O3)是一种稀土氧化物,可用于制作激光、半导体材料。以钪锰矿石(主要含MnO2、SiO2及少量Sc2O3、Al2O3、CaO、FeO)为原料制备Sc2O3的工艺流程如下,其中TBP和P507均为有机萃取剂。【注: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反萃取是用反萃取剂使被萃取物从负载有机相返回水相的过程,为萃取的逆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Sc2O3中Sc的化合价为。(2)、“溶解”时铁屑被MnO2氧化为Fe3+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滤渣”的主要成分是。(4)、有机萃取剂P507萃取Sc3+的反应原理为阳离子交换:ScCl3+3HR=ScR3+3HCl(HR代表P507)。在“富钪有机相”中反应生成Sc(OH)3的化学方程式是。(5)、“萃余液2”中的金属阳离子除Al3+、Ca2+外,还有。(6)、Sc2(C2O4)3在空气中“煅烧”生成Sc2O3的化学方程式是。(7)、某厂用1000kg的钪锰矿制备Sc2O3 , 最终得到Sc2O31380g,该矿中含钪的质量分数为。 -
6、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写出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与草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为探究H2C2O4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编号
H2C2O4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待测物理量
浓度/(mol·L-1)
体积/mL
浓度/(mol·L-1)
体积/mL
I
0.10
2.0
0.010
4.0
II
0.20
2.0
0.010
4.0
①下图是配制50 mL 0.010mol·L-1 KMnO4标准溶液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不正确的操作有(填字母)。

②本实验是通过测量来比较反应的快慢的。为了观察到准确的现象,H2C2O4与KMnO4溶液混合后的初始的物质的量浓度需要满足的关系为c(H2C2O4)∶c(KMnO4)(答案示例:“=a:b”“>a:b”“<a:b”,其中a:b为具体数值)。
③实验I测得反应时间为1 min,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0~1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mol·L-1·min-1(保留2位有效数字)。
(3)、为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小组完成以下实验:向三只比色皿中加入0.0010 mol·L-1酸性KMnO4标准溶液各1.5 mL,再向其中分别加入2 mol·L-1、1 mol·L-1、0.5 mol·L-1稀硫酸各0.5 mL,然后再分别加入0.10 mol·L-1的H2C2O4溶液2 mL,通过手持色度计和数据采集器测定溶液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注意:透光率可以体现溶液颜色深浅,颜色越浅,透光率越强。
①由图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②以0.5 mol·L-1稀硫酸的变化曲线为例,150 s前后曲线变化幅度不同的原因是。
-
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1盐酸倒入量热计的内筒,测出盐酸温度,用水将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用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分次缓慢倒入量热计的内筒中,搅拌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④重复测量2~3次,准确记录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步骤中有一处错误,是。(2)、(填“能”或“不能”)用相同形状的细铁丝代替玻璃搅拌器,理由是。(3)、假设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 , 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表:起始温度T1/℃
最高温度T2/℃
实验序号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0
23.2
2
20.2
20.4
23.4
3
20.1
20.1
24.3
4
20.6
20.6
23.6
①该实验中,计算反应放出热量的公式为Q=。
②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应先舍去第组数据(填实验序号)。
③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上述实验结果与中和热数值57.3 kJ·mol-1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不可能为_______。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用量筒量取盐酸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内筒中 D、测量稀盐酸的温度计未洗净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 -
8、某温度下发生反应2M(g))N(g),M和N的消耗速率与本身浓度的关系如图,已知:v消耗(M)=k1c2(M),v消耗(N)=k2c(N),k1和k2是速率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y代表的是 B、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C、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P点时反应逆向进行 D、若向1 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M,某时刻可能存在 -
9、掌握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保证。下列装置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验证CuCl2对双氧水分解的催化作用
B.验证Fe3+与I-的反应存在限度


C.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D.探究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A、A B、B C、C D、D -
10、乙烯直接水合法生产乙醇的反应为:C2H4(g)+H2O(g)C2H5OH(g)。下图为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H2O):n(C2H4)〕=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 B、图中a点乙醇的平衡产率为20% C、图中压强的大小关系为p1>p2>p3 D、恒压条件下向b点的体系中通入乙烯,乙烯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
11、利用研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进行如图实验。下列关于试管中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B、微热试管a中溶液,黄色加深,故ΔH<0 C、试管c比试管b黄色更深,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 D、试管d比试管b橙色更深,原因是c(H+)增大 -
12、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46gNO2和N2O4的混和气体所含原子数目为3NA B、1mol N2和3molH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6NA C、标准状况下,2.24L SO3中含有电子数为4NA D、1mol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2NA
-
13、某温度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 平衡时测得X的浓度是0.50mol·L-1 ,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容积的2倍,当达到新平衡时,测得X的浓度是0.30mol·L-1。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a+b<c B、达到新平衡时,混合物中Z的质量分数变小 C、扩大容器的容积时,正增大,逆减小 D、达到新平衡时,物质X的转化率增大
-
14、符号表征是理解和描述化学反应的基础,下列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将Cl2通入冷的石灰乳中制备漂白粉: B、将Na2O2置于水中: C、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D、将SO2通入酸性NaClO3溶液中制备:
-
15、在催化剂作用下,某可逆反应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反应i→ii的速率大于反应ii→iii的速率 C、使用催化剂可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 D、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
16、相同状况下,将装有和空气的集气瓶分别按下图甲、乙两种方式放置,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下列现象预测和分析错误的是

选项
现象预测
分析
A
甲盛的集气瓶气体颜色较快变浅
密度比空气大
B
乙盛空气的集气瓶出现红棕色
熵增的方向是自发的
C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所有瓶中气体颜色相同
最终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D
所有集气瓶中气体颜色均变深
反应逆向移动
A、A B、B C、C D、D -
17、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ΔH>0 B、恒温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v正增大,v逆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
-
18、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是化工领域的突出成就,其生产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净化原料气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催化剂“中毒” B、加压至 , 既加快反应速率,也提高了平衡转化率 C、工业上不用常温而选择400℃~500℃的高温,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D、冷却分离出 , 利于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产率 -
19、在一个绝热的、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NO(g)+O2(g)2NO2(g) ΔH<0。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气体的密度不变 B、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C、气体的颜色不变 D、体系的温度不变
-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C(s)+O2(g)=2CO(g) ΔH=-221.0kJ·mol-1 , 则C(s)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1 B、已知2C(s)+2O2(g)=2CO2(g) ΔH=a;2C(s)+O2(g)=2CO(g) ΔH=b,则a>b C、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已知H+(aq) +OH-(aq)=H2O(l) ΔH=-57.3kJ·mol-1 , 则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热57.3k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