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实现有以下两条途径,其中 , , 则为
A、 B、 C、 D、 -
2、下列陈述Ⅰ与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利用海水制和Mg
具有还原性、具有氧化性
B
装有的密闭烧瓶冷却后颜色变浅
转化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向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 , 溶液变红色后褪色
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有漂白作用
D
高温、高压下,和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氨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均可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
A、A B、B C、C D、D -
3、冰融化的过程中,其焓变和熵变正确的是A、△H>0,△S>0 B、△H>0,△S<0 C、△H<0,△S<0 D、△H<0,△S>0
-
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B、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氯水中加入粉末可以提高氯水中的浓度 D、工业上合成氨时将温度控制在
-
5、用5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下列关于实验及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B、不能用塑料材质的环形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C、在25 ℃和101 kPa下,用25 mL 0.50 mol/L的盐酸与25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反应,测出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为了使酸碱充分反应,NaOH应当缓慢分次倒入溶液并搅拌测量终止温度时,应当记录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 -
6、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A.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
B.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C.反应开始后,甲处液面低于乙处液面
D.反应开始后,针筒活塞向右移动
A、A B、B C、C D、D -
7、在密闭容器中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A)、v(B)、v(C)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A、2A+3B=2C B、3A+B=2C C、A+3B=2C D、A+B=C
-
8、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图示相符的是
A、CO2通过炽热的C B、Fe粉溶于稀硫酸 C、NaHCO3溶于盐酸 D、Ba(OH)2·8H2O与 NH4Cl反应 -
9、2023年7月12日,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下列不能作为火箭推进剂的是A、液氧-液氢 B、液氮-液氢 C、液氧-甲烷 D、液氧-煤油
-
10、等浓度的两种一元酸和分别用同一浓度的溶液滴定,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起始酸性:HA>HB B、起始浓度: C、HA和HB起始溶液体积相同 D、滴定HA和HB均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
11、
硫化氢既是一种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也是一种可以转换合成为多种化工产品的硫资源,合理地利用这部分硫资源对环境保护及提高能源经济效益都非常重要。
Ⅰ.硫化氢和甲烷重整制氢气是硫化氢利用的一种新途径。
该途径主反应为:
副反应:
(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有(填标号)。
a.
b.
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2)实验测得主反应(是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①主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与速率常数的关系:。
②反应达平衡后,仅升高温度,增大的倍数(填“>”“<”或“=”)增大的倍数。
③若在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 , 在一定温度下只发生主反应,达到平衡时,为 , 则的转化率为 , (请写出计算式)。
(3)在反应温度为、进料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时,转化率可达90%,但后催化剂也迅速失活。其原因为。
Ⅱ.硫化氢回收制硫黄是硫化氢利用的另一种途径。和在硫酸铝溶液中发生反应:。探究硫化氢转化率的影响因素,其他条件相同时,的转化率随投料比的变化如图1所示,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

(4)该工艺的最优条件为。
(5)当温度升高至时,的转化率下降,从溶解度分析其原因可能为。
-
12、已知室温下浓度均为的各溶液如下表所示。
溶液
5.1
4.0
11.0
9.7
11.6
(1)、①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②侯氏制碱法中,使从母液中析出的措施不包括(填标号)。
A.冷却 B.加入食盐细颗粒 C.通入
③时,将氨水与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 , 试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的电离常数。
(2)、①上述5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填化学式)。②溶液中,(填“>”“<”或“=”)。
(3)、①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在一定温度下,溶液加水稀释至过程中,下列数值变小的是(填标号)。
A. B. C. D.
③已知时氢氰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 同浓度、同体积的与的混合溶液呈(填“酸”“碱”或“中”)性。
-
13、食醋是日常饮食中的一种调味剂,国家标准规定酿造食醋中醋酸含量不得低于。用标准溶液可以测定食醋中醋酸的浓度,以检测白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某品牌白醋的醋酸浓度测定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市售食用白醋醋酸浓度,当醋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测得溶液中 , 则此时溶液中的。(已知室温下醋酸的)(2)、根据该同学的计算结果,应该选作指示剂(填“酚酞”“甲基橙”或“石蕊”)。(3)、该滴定达到终点时的现象是。(4)、某次实验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则所用溶液的体积为。
(5)、用标准溶液滴定上述稀释后的醋酸溶液,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1
25.00
0.02
25.01
2
25.00
0.70
25.71
3
25.00
0.50
24.2
则该白醋的浓度是 , (填“符合”或“不符合”)国家标准。
(6)、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白醋中醋酸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A、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溶液 B、滴定前盛放白醋稀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滴定过程中摇动时有液滴溅出 D、读取溶液体积时,开始时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
14、
根据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Ⅰ.室温下,有如下四种溶液:①溶液;②的溶液;③的溶液;④的溶液。
(1)①和③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之比为。(2)将②稀释1000倍,稀释后溶液中约为。(3)④中(填准确数值,无需运算)。Ⅱ.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为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采用以下方法将其资源化利用。
(4)和可用溶液吸收,主要反应:;。下列措施不能提高尾气中和去除率的有(填标号)。
A.加快通入尾气的速率
B.采用气、液逆流的方式吸收尾气
C.吸收尾气过程中定期补加适量溶液
(5)工业上用与反应合成甲醇(a和b均大于零):①
②
③
则(用含的代数式表示),(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和发生反应③,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的转化率保持不变
C.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
15、室温下,取浓度均为0.1mol·L-1的NaCl溶液、K2CrO4溶液各10.00mL于锥形瓶中,分别用0.1mol·L-1的AgNO3溶液滴定,滴定过程中的pX[pX=-lg c(X),X=Cl-、]与滴加AgNO3溶液体积的关系图所示,已知:Ag2CrO4为红色,lg3=0.4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用K2CrO4溶液作AgNO3溶液滴定NaCl溶液的指示剂 B、Ksp(Ag2CrO4)=4.0×10-12 C、a=8.53 D、其他条件不变,若将NaCl溶液改为NaI溶液,则滴定终点向下移动 -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溶液和溶液倒入淀粉和的混合溶液中,该实验的反应原理有①;②;③(橙红色)。观察到的现象为先产生橙红色沉淀,几秒钟后溶液颜色变为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混合液的减小 C、该实验条件下,反应速率: D、可以用溶液代替溶液进行上述实验
-
1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以及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常温下,测定和溶液的
B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与发生双水解
C
常温下,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浅红色
D
常温下,用计分别测定溶液和溶液的
测得都等于7
同温下,不同浓度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A、A B、B C、C D、D -
18、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对应的温度大小关系为 B、P点溶液中可大量存在 C、温度不变,通入少量氯化氢气体,可使溶液从Q点变到N点 D、在温度下,将的盐酸和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呈中性 -
19、高氯酸、硫酸、硝酸和盐酸都是强酸,其酸性在水溶液中差别不大。以下是某温度下这四种酸在冰醋酸中的电离常数。
酸
由以上表格中数据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冰醋酸中可发生化学反应 B、在冰醋酸中硝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C、水对这四种酸的强弱没有区分能力,但冰醋酸可以区分这四种酸的强弱 D、向的冰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 -
20、已知体系自由能变化ΔG=ΔH-TΔS。已知两个反应的ΔG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ΔH和ΔS随温度变化很小
A、反应②的ΔS<0 B、反应①在1200℃时能自发进行 C、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①②均能自发 D、反应②的ΔH>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