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水系可充电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极b为阳极 B、充电时,阳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 D、放电时,溶液中向电极b方向迁移 -
2、 配合物间的结构转变是一种有趣的现象。配合物1经过加热可转变为配合物2,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配合物1中含有2种配体 B、配合物2中N原子采取杂化 C、转变过程中涉及配位键的断裂和形成 D、转变前后,Co的化合价由价变为0价 -
3、 对于下列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浓硝酸中加入少量氧化亚铜: B、以热氢氧化钠溶液洗涤附着在试管内壁的少量硫: C、醋酸铵的水解: D、向碘酸钾溶液中滴加双氧水:
-
4、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 ,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X与Z同主族,W与X质子数之和等于Z的质子数,Y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 B、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C、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D、Y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
-
5、 化合物L是从我国传统中药华中五味子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天然产物,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B、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C、能与溶液反应放出气体 D、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 -
6、 下列图示中,操作规范的是( )


A.配制溶液
B.洗涤盛有废液的试管


C.蒸发浓缩NaCl溶液
D.长期存放标准溶液
A、A B、B C、C D、D -
7、 W是一种短周期金属元素的单质,V是无色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略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V可通过排水法收集 B、X与水反应能生成气体V C、Y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D、电解Z的水溶液可得到W -
8、 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正确的是( )A、CaO的电子式:
B、的结构示意图:
C、中子数为38的镓原子:
D、
的化学名称:乙基戊烷
-
9、 我国传统手工艺品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下列手工艺品中主要成分为无机物的是( )


A.云锦
B.牡丹瓷


C.麦秆画
D.油纸伞
A、A B、B C、C D、D -
10、某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不计),当左侧充入 , 右侧充入一定量的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侧与右侧原子数之比为8:3 B、右侧的质量为22g C、右侧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44倍 D、保持温度不变,若改变右侧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容器正中间,则应再充入 -
11、利用反应可捕集 ,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的俗名:苏打 B、N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D、的电离方程式:
-
12、
原电池和电解池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Ⅰ.电解溶液
(1)实验室中电解溶液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某同学用如上图装置模拟工业电解精炼铜实验,则为(填“精铜”或“粗铜”)。
②某同学用下图电解溶液,均为碳棒,写出的电极反应式:。

③某同学一不小心将一段铜棒掉入溶液中,仍用上图完成电解溶液实验,发现铜棒(填“A”或“B”)端变粗。
Ⅱ.燃料电池在工业上的应用
(2)利用燃料电池电解,可将雾霾中的分别转化为和 , 下图装置所示。充入的一端是(填“甲”或“乙”)。通入一端的电极反应式为 , 当电路中转移电子时,的浓度为(电解过程中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
13、催化氢化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反应原理如下:
Ⅰ.
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2)、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和发生反应,下列事实能说明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反应Ⅱ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再变化
c.与的浓度之比为 d.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3)、在某容器中进行反应Ⅰ和反应Ⅱ,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表示的物理量为(填“温度”或“压强”);(填“>”或“<”) , 理由是。
(4)、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平衡时,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和。①能增大反应Ⅰ平衡常数的措施为;不影响平衡状态,但可缩短达到平衡时间的措施为。
②该温度下反应Ⅱ的平衡常数。
-
14、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 , 其中还含有少量CaO、MgO、SiO2、Al2O3等杂质)制取高纯硫酸锰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一些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Mn(OH)2
Al(OH)3
开始沉淀pH
1.5
6.5
7.7
3.8
沉淀完全pH
3.7
9.7
9.8
5.2
常温下,一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表:
难溶电解质
MnF2
CaF2
MgF2
Ksp
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铁屑表面油污,可采用的方法是;将软锰矿、铁屑和硫酸按一定比例放入反应装置中,搅拌、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其中搅拌、加热的目的是。(2)、“浸取”时,铁屑与MnO2反应生成Fe3+的离子方程式为。(3)、“沉铁、铝”时,加CaCO3控制溶液pH范围是;完全沉淀时,金属离子浓度为1.0×10-5 mol/L,则常温下Ksp[Al(OH)3]=。(4)、深度除杂中加入MnF2可以除去。(5)、用石墨和金属Mn作电极,电解硫酸锰溶液可以制取金属锰,其中金属Mn应与电源(填“正”或“负”)极相连;阳极产生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气体时,理论上可以制取gMn。 -
15、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一定温度下(简写为HAc)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测定HAc的浓度。
(1)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准确移取20.00 mL HAc溶液,转移至锥形瓶,加入2滴________。(填“酚酞”。“石蕊”或“甲基橙”)作指示剂,用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平行测定4次,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分别为20.05 mL、20.00 mL、18.40 mL、19.95 mL,则________mol·L-1。
(2)滴定管在洗涤前应先检查________。实验操作中,滴定管盛装NaOH溶液后排气泡动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B.
C.
D.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 锥形瓶盛装HAc溶液前未干燥,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B. 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变化 C. 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测得醋酸浓度偏低 D. 接近滴定终点时,改为滴加半滴NaOH溶液,溶液出现颜色变化,即达到滴定终点 【实验二】探究25℃下HAc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将实验一中的HAc溶液和与其等浓度的(简写为NaAc)溶液按一定体积比混合,测pH。
序号
V(HAc)/mL
V(NaAc)/mL
/mL
pH
Ⅰ
40.00
0
2.86
Ⅱ
4.00
a
b
0
3.36
…
Ⅶ
4.00
c
d
3∶4
4.53
Ⅷ
4.00
4.00
32.00
1∶1
4.65
(4)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a=________,d=________。
(5)对比实验Ⅰ和Ⅱ可得结论:稀释HAc溶液,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结合表中数据,给出判断理由:________;由实验Ⅱ~Ⅷ可知,增大浓度,HAc电离平衡________向移动(填“正”、“逆”)。
-
1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和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前者的导电性强
醋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B
用试纸测得:溶液的约为9,溶液的约为8
电离出的能力比的强
C
在的溶液中先滴入几滴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
溶液,又出现黑色沉淀
D
常温下,分别测量浓度均为的溶液和溶液的 , 前者的大
酸性:
A、A B、B C、C D、D -
17、室温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中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中: B、b点为中和点,且 C、c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D、d点溶液中: -
18、将和混合气体充入容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在和温度下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容器内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 B、温度时,前12分钟的平均反应速率 C、温度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D、温度时,若起始向容器中通入和 , 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
19、下列关于实验仪器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B.配制溶液时转移溶液


C.蒸干氯化铝溶液制备无水氯化铝
D.用于制备氯气
A、A B、B C、C D、D -
20、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已知反应: , 在有存在时(对反应有催化作用)的反应机理为:基元反应①: , 基元反应②: ,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存在时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B、是反应的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 C、决定反应速率的是基元反应① D、增大压强和加入催化剂都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