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H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反应制得,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如图表示物质的能量变化 B、断开键会释放能量 C、断开键会吸收能量 D、形成键会吸收能量
-
2、SiC可用作耐火材料。C和Si它们原子结构中相同的是A、质子数 B、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电解饱和NaCl溶液: B、与NaOH溶液反应制取漂白剂: C、向KI溶液中通制取: D、用治疗胃酸过多:
-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Al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Cl2的结构式: C、H2O的电子式:H:O:H D、NaHCO3的电离方程式:
-
5、在化学反应中可用作示踪原子。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子数为18 B、质子数为18 C、中子数为18 D、质量数为18
-
6、阅读以下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等。海水晒盐后得到粗盐,粗盐中主要含NaCl,还含有少量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析出粗盐后的母液制取Br2的过程为:向母液中通入Cl2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鼓入热空气将Br2吹出,并用SO2水溶液吸收(吸收反应为SO2+Br2+2H2O=H2SO4+2HBr),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蒸馏后获得Br2。
(1)、Br2的摩尔质量为160 g/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溴原子的质量为160g B、1 mol Br2的质量为160 g C、1个Br2分子的质量为160g D、1 g Br2的物质的量为160 mol(2)、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A、CaCl2 B、MgCl2 C、Na2SO4 D、HBr(3)、将粗盐溶于水后,先后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和 , 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A、Mg2+ B、Ca2+ C、 D、Cl-(4)、关于SO2水溶液吸收Br2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B、Br2为氧化剂 C、SO2得到电子 D、H2O为还原剂 -
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胆矾的化学式为 , 其中“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8、下列有关二氧化硫的说法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气小 C、无色无味 D、能将品红溶液氧化褪色
-
9、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制取
B.干燥
C.收集
D.吸收
A、A B、B C、C D、D -
10、人的生存离不开电解质。下列物质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NaCl B、 C、 D、葡萄糖
-
11、磷酸铁是常用于生产电池的正极材料。属于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
12、俗名往往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下列对物质俗名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双氧水: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B、干冰:形态像冰,融化或气化后没有水生成 C、熟石灰:将生石灰加热后所得产物 D、天然气:自然存在的可燃性气体
-
13、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元素的循环。下图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A、碳循环 B、氮循环 C、氧循环 D、硫循环
-
14、青蒿素是抗疟疾有效成分,曾经挽救成千上万人生命。因青蒿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是A、钱学森 B、侯德榜 C、屠呦呦 D、袁隆平
-
15、如图所示是模拟制备氯水并检验Cl2性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去,挥发的HCl较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瓶中固体试剂X应是MnO2 B、水浴加热抽滤瓶能加快Cl2与水反应速率,增大氯水中HClO的浓度 C、干燥有色布条褪色,说明Cl2分子有漂白性 D、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
-
16、
近年来,碳中和、碳达峰成为热点。以CO2、H2为原料生产甲醇是一种有效利用二氧化碳的途径。
途径一:涉及的反应有
Ⅰ.
Ⅱ.
Ⅲ.
(1)关于反应Ⅰ,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恒容下达平衡状态时,再充入少量氦气,正逆反应速率不变 B. 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C. 当反应达平衡状态时, D. 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反应物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 (2)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根据反应Ⅰ-Ⅲ,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工业中,对于反应Ⅰ,通常同时存在副反应Ⅳ: 。在一定条件下,在合成塔中充入一定量和。当气体总压强恒定为1MPa时,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________0(填“>”、“<”、“=”);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因是_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温度为℃),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和4.0mol , 发生反应Ⅰ,初始压强为 , 5min达到平衡,压强为 , 则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_。
途径二:涉及的反应有
Ⅰ.
Ⅱ.
Ⅲ.
(5)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和3mol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为amol,CO为bmol,反应Ⅲ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用含a、b、V的代数式表示)。
(6)时,反应Ⅲ的速率方程为 , 其中x表示相应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为平衡常数(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k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已知保持不变,达到平衡时, , 此时反应Ⅲ的速率________(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
-
17、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 , 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制备流程如图所示:(1)、中Fe为+2价,Cr的化合价为。(2)、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 , 该反应的还原剂为 , 配平后还原剂与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硅、铝等杂质在该步骤变为、。(3)、为了提高步骤②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写两条)(4)、滤渣1主要成分是 , 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和。(5)、写出步骤④的离子方程式。(6)、步骤④反应平衡常数 , 滤液③中 , 则溶液中。(7)、向“滤液3”中加入适量KCl,经过操作X后得到固体。操作X为: , 过滤。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
-
18、
纯过氧化氢()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与水以任意比混合,水溶液俗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小组A查阅资料后发现为二元弱酸, , 。
(1)在水溶液中分步电离,写出其电离方程式:。
(2)如果常温下溶液pH=7,的酸式酸根离子与的浓度比为。
实验Ⅰ:小组B验证氧化时发现异常现象,并进行了深入探究。
实验Ⅰ装置操作如下图;现象:溶液立即变红,继续滴加溶液,红色变浅并逐渐褪去。
(3)实验Ⅰ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 , (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4)实验Ⅰ中红色褪去的原因:取反应后溶液,(填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溶液中有 , 而几乎无。
(5)查阅资料发现,酸性溶液中能氧化 , 但反应很慢且无明显现象,对该反应没影响。进行实验Ⅱ,发现实验Ⅱ褪色相对较快,由此推测在酸性溶液中能加快与的反应。补充Ⅲ,推测得到了证实。参照实验Ⅱ的图例,补全实验Ⅲ加入的试剂和现象。
①;②几滴;③。
-
19、
硫代硫酸钠晶体( , )可用作定影剂和还原剂。
Ⅰ.滴定——纯度测量
硫代硫酸钠晶体容易变质,可利用氧还反应测定其纯度(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称取a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配制成100mL溶液。取bmol/L的标准溶液c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加入淀粉溶液,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溶液滴定(发生反应:)至终点。经过3次平行实验,样品溶液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滴定前刻度(mL)
滴定后刻度(mL)
1
0.00
24.78
2
4.50
30.80
3
1.46
26.28
(1)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填字母)。A.眼睛始终注视滴定管中液面变化
B.为了使实验中颜色变化更明显,应尽量多加一些指示剂
C.进行2-3次平行试验,以减少实验误差
(2)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3)该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的纯度为(小数点后保留2位)。(4)下列操作中,会使最后计算的纯度偏小的操作为(填字母)。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
B.滴定振荡时用力过大,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到锥形瓶外
C.溶液变色后没有等半分钟直接读数,最后发现溶液褪色
D.锥形瓶没有干燥直接用于实验
E.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Ⅱ.应用——利用定量探究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查阅资料:该反应速率与和的关系为 , k为常数。
实验任务:测定不同浓度下的反应速率确定m、n的值。
实验方法:按如表体积用量V将各溶液混合,溶液最后加入,记录开始反应至溶液出现蓝色所用的时间t。
实验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慢)、(快)。
实验记录表:
实验编号
A
B
C
D
E
溶液/mL
10
5
2.5
10
10
溶液/mL
10
10
10
5
2.5
溶液/mL
3
3
3
3
3
溶液/mL
0
溶液/mL
0
0.2%淀粉溶液/mL
1
1
1
1
1
t/s
(5)加入、溶液的目的是控制实验条件,其中 , 。(6)当溶液中(填化学式)耗尽后溶液出现蓝色。根据实验A的数据,反应速率(列出算式)。(7)根据实验数据可确定m、n的值。n=1的判断依据是(用t的关系表示)。 -
20、室温下,某溶液初始时仅溶有M和N且浓度相等,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②。反应①的速率可表示为 , 反应②的速率可表示为(、为速率常数)。反应体系中组分M、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30min时间段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B、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 C、反应开始后,体系中Y和Z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 D、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62.5%的M转化为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