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其指针的张角大小来定性显示其金属球与外壳之间的电势差大小,如图所示,AB为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金属板,当开关S闭合后,静电计G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不考虑静电计引起的电荷量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开关S闭合,将两极板间距减小,板间场强减小 B、保持开关S闭合,将R的滑片向左移动,静电计指针张开角度变大 C、断开开关S后,紧贴极板插入金属板,静电计指针张开角度减小 D、断开开关S后,将两极板间距增大,板间电压减小
  • 2、如图示,在匀强电场中有边长为10cm的等边三角形△ABC,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ABC所在平面,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2V、6V和-2V,则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E为(       )

    A、20V/m B、40V/m C、60V/m D、80V/m
  • 3、下列不属于比值定义的是(  )
    A、电场强度E=Fq B、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E=kQr2 C、电容C=QU D、电势φ=Epq
  • 4、在图甲所示的x轴上固定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Q(图甲中未画出),A、B为x轴上的两点,在A、B两点分别放置不同的试探电荷,以x轴的正方向为电场力的正方向,放在A、B两点的试探电荷所带电荷量与其受到的电场力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3×103N/C B、A点的电场强度大于B点的电场强度 C、点电荷Q在A、B之间 D、点电荷Q在B点右侧
  • 5、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两个相同金属球,两球心相距4r , 若它们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q , 则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静电力F的大小为(  )

    A、F=kq24r2 B、F=kq216r2 C、F>kq216r2 D、F<kq216r2
  • 6、测定压力变化的电容式传感器如图所示,A为固定电极,B为可动电极,组成一个电容大小可变的电容器。可动电极两端固定,当待测压力施加在可动电极上时,可动电极发生形变,从而改变了电容器的电容。现将此电容式传感器连接到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待测压力增大时(       )

    A、电容器的电容将增大 B、电容器将会放电 C、电阻R中有从a流向b的电流 D、电阻R中有从b流向a的电流
  • 7、在一列沿水平直线传播的简谐横波上有相距3m的A、B两点,如图甲、乙分别是A、B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已知该波波长大于2m,求:

    (1)、这列波的周期;
    (2)、这列波可能的波速。
  • 8、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曲线,虚线是在t=2s时刻的波形曲线。

    (1)、求该波的周期;
    (2)、若波速是3.5m/s,判断波的传播方向。
  • 9、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直角三棱镜截面ABC的单色光从真空垂直BC边从P点射入三棱镜,P点到C点的距离为1.6L,AB边长为3L,光线射入后恰好在AC边上发生全反射。已知∠C = 37°,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sin37° = 0.6,cos37° = 0.8,求:

    (1)、该三棱镜的折射率n;
    (2)、光线从BC边传播到AB边所用的时间t(只考虑一次反射)。
  • 10、按要求完成下面实验:
    (1)、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利用单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在测量单摆周期时,某同学在摆球某次通过最低点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同时数“1”当摆球第二次通过最低点时数“2”,依此法往下数,当他数到“50”时,停表停止计时,读出这段时间t。则该单摆的周期为。如果他在实验中误将周期计算为t50 , 则测得的g值(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2)、在完成“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时。

    ①实验需测量的相邻条纹间距Δx指的是图中的

    A.        B.         C.            D.

    ②已知双缝的间距为0.3mm,实验中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2m,第1条亮纹与第5条亮纹间的距离为12.160mm,则该单色光的波长为m。

  • 11、如图所示是一玻璃球体,其半径为R,O为球心,AB为水平直径。M点是玻璃球的最高点,来自B点的光线BD从D点射出,出射光线平行于AB,已知∠ABD=30°,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玻璃的折射率为3 B、光线从B到D需用时3R3c C、该玻璃球的临界角应小于 45° D、若增大∠ABD,光线不可能在DM 段发生全反射现象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用自然光照射透振方向(箭头所示)互相垂直的前后两个竖直放置的偏振片,光屏依然发亮 B、图2为光导纤维示意图,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折射率小 C、图3所示的雷达测速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D、图4所示的照相机镜头上呈现的淡紫色是由光的衍射现象引起的
  • 13、如图所示,P、Q是两种透明材料制成的两块直角梯形的棱镜,叠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长方体。某单色光沿与P的上表面成θ角的方向斜射向P,其折射光线正好垂直通过两棱镜的界面。已知材料的折射率nP<nQ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有光线从Q的下表面射出 B、从Q的下表面射出的光线一定与入射到P的上表面的光线平行 C、光线在P中的波长小于在Q中的波长 D、如果光线从Q的下表面射出,出射光线与下表面所夹的锐角一定小于θ
  • 14、水平弹性轻绳右端固定,左端a与波源相连,绳上a、b间距是b、c间距的2倍。波源振动一段时间后的波形如图所示,则当波传播到c点时(  )

    A、a、c两点均将向上运动 B、a、c两点均将向下运动 C、a点将向上运动,c点将向下运动 D、a点将向下运动,c点将向上运动
  • 15、如图所示为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得到的甲、乙两种单色光的干涉条纹,下列有关两种单色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光的波长小于乙光的波长 B、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大于乙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率 C、若甲光是黄光,乙光可能是红光 D、若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由空气进入同种介质,甲光的折射角较大
  • 16、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相干波源,它们振动同步且振幅相同,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在某一时刻它们所发出的波的波峰和波谷。关于图中所标的a、b、c、d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b处振幅始终最大 B、质点c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零 C、质点a经过半个周期时,振动加强 D、此时质点d处于平衡位置,质点d为振动减弱点
  • 17、佛山科学馆有一个“最速降线”的展示项目。如图,在高度差相同的三个不同轨道中,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铁球a、b、c分别放在Ⅰ、Ⅱ、Ⅲ轨道的起点M,同时由静止释放,发现I轨道上的铁球a最先到达终点N。关于三个铁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铁球运动的位移大小相等 B、三个铁球运动的路程大小相等 C、铁球a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小 D、铁球c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 1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初始弹簧处于压缩且锁定状态,解锁后,滑块A离开弹簧向右滑动,通过光电门传感器1后与滑块B碰撞,已知两挡光片相同,测得滑块A第一次通过光电门传感器1的时间为t1 , 第二次通过光电门传感器1的时间为t2 , 滑块B通过光电门传感器2的时间为t3

    (1)、为测量弹簧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除A的质量外,还须测量的物理量是
    (2)、若A、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两滑块的质量比mAmB=(用测得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用如图甲所示的“碰撞实验器”可验证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定律。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水平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质量为m1的小球A多次从斜轨上位置G点由静止释放,找到其落点的平均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质量为m2的小球B静置于轨道末端的水平部分,再将小球A从斜轨上位置G由静止释放,与小球B碰撞,如此重复多次,M、N为两球碰后的平均落点,重力加速度为g,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保证碰撞时小球A不反弹,两球的质量必须满足m1m2(填“<”或“>”),

    ②若两球发生弹性碰撞,其表达式可表示为(用OM、OP、ON来表示)。

    ③若实验中得出的落点情况如图乙所示,假设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入射小球A的质量m1与被碰小球B的质量m2之比为

  • 19、分拣机器人在智能系统的调度下,能够自主规划路线,确保高效、准确的分拣作业。如图所示为某次分拣过程示意图,机器人从A处由静止出发沿两段直线路径AB、BC运动到C处停下,再将货物从托盘卸到分拣口。已知机器人最大运行速率vm=3m/s , 机器人加速或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2.5m/s2 , AB距离x1=6m , BC距离x2=2.5m , 机器人途经B处时的速率为零,要求机器人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分拣口。求:

    (1)、机器人从A到B过程中,从静止加速到最大运行速率vm所需时间t0
    (2)、机器人从A运动到B的时间t1
    (3)、机器人从B运动到C的平均速度大小v¯
  • 20、一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0=72km/h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前方道路出现状况,驾驶员立即刹车,汽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后t=2s内的位移大小为x=30m。求:
    (1)、汽车刹车后2s末的速度v2大小;
    (2)、汽车刹车后第4秒内的位移x4大小;
    (3)、汽车刹车后8s内的平均速度v8大小。
上一页 872 873 874 875 8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