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产大型飞机C919于7月7日12时01分在武汉天河机场降落描述的是时间间隔 B、神舟飞船发射过程中,火箭助推器脱落时,其与飞船发生相对运动 C、研究跳水运动员起跳姿势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 D、汽车速度计显示的是瞬时速度
-
2、某同学注意到市场最近流行的主动降噪耳机,开启降噪模式,耳朵立刻就有种世界都安静的体验。主动降噪耳机为了主动地消除噪声,在耳机内设有麦克风,用来收集周围噪声信号,然后通过电子线路产生一个与原噪声相位相反的降噪声波,再与噪声声波叠加相互抵消,从而实现降噪效果。如图是理想情况下的降噪过程,实线对应环境噪声声波,虚线对应降噪系统产生的等幅反相降噪声波。则( )
A、降噪过程应用的是声波的干涉原理,P点振动加强 B、降噪过程应用了声波的衍射原理,使噪声无法从外面进入耳麦 C、降噪声波与环境噪声声波的传播速度大小相等 D、质点P经过一个周期向外迁移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
3、如图所示,直线MN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电子1从磁场边界上的a点垂直MN和磁场方向射入磁场,经t1时间从b点离开磁场。之后电子2也由a点沿图示方向以相同速率垂直磁场方向射入磁场,经t2时间从a、b连线的中点c离开磁场,则为( )
A、3 B、2 C、 D、 -
4、探究电容器充放电规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有电源E,定值电阻R0 , 电容器C,单刀双置开关S。
(1)、为测量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电压U和电流I变化,需在①、②处接入测量仪器,位置②应该接入测(电流、电压)仪器。(2)、接通电路并接通开关,当电压表示数最大时,电流表示数为。(3)、根据测到数据,某过程中电容器两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该过程为(充电,放电)。放电过程中电容器两端电压U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0.2s时R0消耗的功率W。 -
5、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

(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m/s,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
6、某工厂用传送带将木炭从高处传送到低处,传送过程示意图可简化为下图,倾斜放置的传送带装置与水平地面夹角θ=37°,传送带以v0=5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某时刻,工人将质量为m=50kg的木炭轻放在传送带的顶端A,经过一段时间后,木炭从传送带底端B平滑滑上质量为M=25kg的木板左端(物体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再经过一段时间,木炭停止运动且未脱离木板。已知木炭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木炭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0.1,AB的距离为s=15.25m。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已知sin37°=0.6,cos37°=0.8)。求:
(1)、木炭刚放上传送带时的加速度a的大小和从A运动到B的时间;(2)、木炭运动到B的速度和在传送带上留下的划痕;(3)、木炭停止运动时的位置到传送带底端B的距离L。 -
7、某校一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设火箭从地面发射后,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火箭点火后可认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s到达离地面40m高处时燃料恰好用完,接着做竖直上抛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取 , 求:(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3)、火箭从发射到残骸落回地面过程的总时间(计算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
8、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倾角为的粗糙楔形物体C,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2m的物块B,B与一轻绳连接,且绕过一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定滑轮,另一端水平与一结点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右上方有一拉力F,初始夹角 , 如图所示。现让拉力F顺时针缓慢转动且保持大小不变,转动过程B、C始终保持静止。已知B与滑轮间的细绳与斜面平行,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一直减小 B、B、C间的摩擦力先增大再减小 C、物体C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再减小 D、物体C对地面的摩擦力的最大值为 -
9、小帅同学用轻质圆规做了如图所示的小实验,圆规两脚A与B分别模拟横梁与斜梁,钥匙模拟重物,重力为mg。将钥匙对绳子的拉力分解为拉伸A脚的分力F1和压缩B脚的分力F2 , 则( )
A、F1=mgtanα 方向水平向右 B、F1= 方向水平向右 C、F2=mg cosα方向斜向左下方 D、F2= 方向斜向右上方 -
10、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某软件的一张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具体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10分钟,5.4公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 B、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 C、5.4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 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
11、滑雪运动员沿斜坡滑道下滑了一段距离,重力对他做功1000J,阻力对他做功-200J。此过程关于运动员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减少了800J B、动能增加了1200J C、机械能增加了1000J D、机械能减少了200J
-
12、一辆汽车从O点以一定的初速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第2s内位移为2m,前5s内的位移为15m,求:(1)、汽车的加速度与汽车的初速度大小;(2)、汽车在第二个5s内的位移大小;(3)、若汽车在启动过程中发现前方有突发情况,司机紧急刹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内的位移分别为8m和6m,那么从2s末开始,汽车还能继续向前滑行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
13、一辆汽车以12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若汽车先以的加速度匀加速10s后,再以的加速度匀减速刹车,若以汽车开始加速为计时起点。
(1)求汽车10s末的速度;
(2)求汽车运动10s和20s的位移;
(3)画出汽车在20s内的v-t图像。

-
14、某型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某型号的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加速时可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m/s2 , 飞机跑道长160m,当飞机的速度达到50m/s时才能离开航空母舰起飞,设航空母舰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求:(1)、若某舰上不装弹射系统,通过计算判断该型号飞机是否能在此舰上正常起飞。(2)、若要求该飞机滑行160m后起飞,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多大的初速度?
-
15、如图所示,甲、乙是实验室常用的两种打点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

图甲是(填“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时电源采用的是(填“直流”或“交流”)电,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s打一次点。
(2)、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周期为T,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vA= ,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用T与纸带上间距x1、x2、x3、x4、x5、x6表示)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选填“大”或“小”) -
16、小明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3.0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 则:
(1)、可通过数据求出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 , 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 , 从而计算出滑块的加速度a=m/s2(所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以v1和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 , 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遮光片的宽度适当一些。 -
17、新能源汽车除了能有效减少废气排放,还具有稳定性、加速性能好等优点。关于运动中的新能源汽车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时,加速度不一定大 B、加速度越大,则汽车速度变化越大 C、汽车具有向东的加速度,速度的方向可能向西 D、在时间t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一定不断增大
-
18、汽车刹车过程可以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刹车3 s后停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前1 s内、前2 s内、前3 s内的位移之比为1∶4∶9 B、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速度之比为3∶2∶1 C、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5∶3∶1 D、这连续三个1 s内的速度改变量之比为1∶1∶1
-
19、汽车从A到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经过A点时速度为2m/s,经过B点时速度为8m/s,AB间距离为L。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是5m/s B、汽车经过AB位移中点时速度是5m/s C、若汽车前一半时间发生位移x1 , 后一半时间发生位移x2 , 则x1<x2 D、若汽车前一半位移所用时间t1 , 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t2 , 则t1<t2
-
20、2023年“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中,某一赛车由静止开始向前做直线运动,计算机记录其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4s内,赛车处于静止状态 B、在4s末,赛车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赛车在0~2s内比4~6s内的加速度大 D、在0~6s内,第5s末赛车离出发点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