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分别为mAmB的小球A、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右运动,2mA=mB , 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球发生正碰,碰前速度分别为vA=6m/svB=4m/s , 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A'vB' , 则下列选项中可能正确的是(  )

    A、vA'=2m/svB'=6m/s B、vA'=4m/svB'=5m/s C、vA'=4m/svB'=6m/s D、vA'=8m/svB'=2m/s
  • 2、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有一边长为l、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在导线框右侧有一宽度大于l的条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的边界与导线框的左、右边框平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线框以向右的初速度v0进入磁场。

    (1)求dc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0

    (2)求dc边刚进入磁场时,ab边的瞬时电功率P0

    (3)若导线框能够完全通过磁场区域并继续运动,请在图乙中定性画出导线框所受安培力大小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并说明安培力随时间变化的原因。

  • 3、如图是一个铝框放在蹄形磁铁的两个磁极之间。铝框可以绕支点自由转动,先使铝框和磁铁静止,转动磁铁,观察铝框的运动,可以观察到(  )

    A、铝框与磁铁转动方向相反 B、铝框始终与磁铁转动的一样快 C、铝框是因为受到安培力而转动的 D、当磁铁停止转动后,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铝框将保持匀速转动
  • 4、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械振动必有机械波 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是横波 C、在机械波的传播中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D、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总在同一直线上
  • 5、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速度定义式v=ΔxΔt , 当Δt非常非常小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C、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D、牛顿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 6、如图所示,轻质网兜兜住重力为G的足球,用轻绳挂于光滑竖直墙壁上的A点,轻绳的拉力为FT , 墙壁对足球的支持力为FN , 则(  )

    A、FT<FN B、FT=FN C、FT>G D、FT=G
  • 7、一物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t=0时刻起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开始运动,F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则(  )

       

    A、01.5s时间内,第1s末物块的动量最大 B、第2.0s末,物块回到出发点 C、01.0s时间内,F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D、0.5s1.5s时间内,F的冲量为0
  • 8、如图所示,轻质弹簧和物块组成一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在物块上装有一记录笔,在竖直面内放置有记录纸。当弹簧振子沿竖直方向上下自由振动时,以速率v水平向左匀速拉动记录纸,记录笔在纸上留下如图所示余弦型函数曲线形状的印迹,图中y1y2x0、2x0、3x0为记录纸上印迹的位置坐标值,P、Q分别是印迹上纵坐标为y1y2的两个点。若空气阻力、记录笔的质量及其与纸之间的作用力均可忽略不计,则可判断(  )

       

    A、该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为x0v B、该弹簧振子的振幅为y1-y2 C、在记录笔留下PQ段印迹的过程中,物块所受弹力的冲量为零 D、在记录笔留下PQ段印迹的过程中,弹力对物块所做的总功为负功
  • 9、如图所示,在y>0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并指向纸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带负电的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以速度v0从O点射入磁场,入射方向在xOy平面内,与x轴正向的夹角为θ=30° , 粒子重力不计。求:

    (1)该粒子在磁场中离x轴的最远距离;

    (2)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 10、从太阳和其他星体发射出的高能粒子流,成为宇宙射线,在射向地球时,由于地磁场的存在改变了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对地球起到了保护作用.如图为地磁场对宇宙射线作用的示意图.现有来自宇宙的一束质子流,以与地球表面垂直的方向射向赤道上空的某一点,则这些质子在进入地球周围的空间时将(          )

       

    A、竖直向下沿直线射地面 B、相对于预定地点向东偏转 C、相对于预定地点稍向西偏转 D、相对于预定地点稍向北偏转
  • 11、如图所示,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子弹(可视为质点)以速度v从左向右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动,穿过第三块木块时速度刚好减小为零,且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三木块的厚度之比d1:d2:d3为(  )

       

    A、3:2:1 B、9:4:1 C、5:3:1 D、3:2:1
  • 12、嫦娥五号探测器(以下简称探测器)经过约112小时奔月飞行,在距月面约400km环月圆形轨道成功实施3000N发动机点火,约17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判断,嫦娥五号探测器近月制动正常,从近圆形轨道Ⅰ变为近月点高度约200km的椭圆轨道Ⅱ,如图所示。已知月球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4 , 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 请通过估算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4∶81 B、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2∶9 C、“嫦娥五号”进入环月椭圆轨道Ⅱ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从Q点运行到P点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D、关闭发动机后的“嫦娥五号”不论在轨道Ⅰ还是轨道Ⅱ运行,“嫦娥五号”探测器在Q点的速度大小都相同
  • 13、如图所示为某小型电站高压输电示意图。发电机输出功率恒定,升、降压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在输电线路的起始端接入A、B两个理想互感器,互感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分别为100:1和1:10,电压表的示数为220V,电流表的示数为5A,线路总电阻r=10Ω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电机输出的电功率1100kW B、线路上损耗的功率2500W C、互感器A是电流互感器,互感器B是电压互感器 D、用户使用的用电设备变多,降压变压器输出电压U4大小不会改变
  • 14、如图所示,以原点O为界在x轴上有两段不同材料的绳子,波源S1和S2分别置于x=3m和x=6m处,同时产生两列简谐横波甲和乙,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x轴负方向传播,t=0时刻,x=1m和x=2m处的质点刚好开始振动,某时刻两列波恰好同时到达原点处的质点O,若从t=0开始到t=56s时间内P点经过的路程为3cm,求:

    (1)甲、乙两波的频率之比;

    (2)乙波在右侧绳子中的传播速度大小;

    (3)从t=0到t=7s,原点处的质点O经过的路程。

       

  • 15、如图所示,小球以初速度v0正对倾角为θ的斜面水平抛出,重力加速度为g,若小球到达斜面的位移最小,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v0gtanθ B、小球的水平位移大小为2v02gtanθ C、由于不知道抛出点位置,位移大小无法求解 D、小球的竖直位移大小为v02gtanθ
  • 16、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钢球从A、B装置正上方同时释放,分别与A、B装置底部发生碰撞,碰后两球沿竖直方向反弹且速度相同。A装置底部为钢板,B装置底部为泡沫,用压力传感器同时测出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①和曲线②。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球到达底部时,碰前的动量不同 B、整个碰撞过程中,两球所受合力的冲量一样大 C、曲线①代表B装置碰撞情况,曲线②代表A装置碰撞情况 D、曲线①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小于曲线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
  • 17、质量为M的小孩站在质量为m的滑板上,小孩和滑板均处于静止状态,忽略滑板与地面间的摩擦。小孩以相对滑板的速度v沿水平方向跃离了滑板,则跃离后滑板的速度大小为(  )

    A、mMv B、mM+mv C、mMmv D、MM+mv
  • 18、如图所示,导热良好的汽缸用质量不计,横截面积为S的光滑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下表面与汽缸底部之间的距离为L。在活塞上放一重物,活塞平衡时下表面距离汽缸底部的高度为34L。已知大气压强为p0 , 环境温度为T0 , 重力加速度为g。

    (1)求重物的质量;

    (2)若缓慢升高气体的温度,求当活塞回到原位置时,气体的温度T;

    (3)在第(2)问中,已知气体吸收热量为Q,求气体内能的增加量U。

  • 19、某研究小组在研究“估测甩手时指尖的最大向心加速度”课题研究时,利用摄像机记录甩手动作,A、B、C是甩手动作最后3帧(每秒25帧)照片指尖的位置。根据照片建构A、B之间运动模型:开始阶段,指尖A以肘关节M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到接近B的最后时刻,指尖以腕关节N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测得A、B之间的距离为26cm,B、N之间的距离为17cm。粗略认为A、B之间平均速度为甩手动作最后阶段指尖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重力加速度为g。请估测甩手时指尖的最大向心加速度(  )

    A、5g B、10g C、25g D、50g
  • 20、电容器作为储能器件,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常用图示的电路给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和放电。

    (1)若通过图中电流表的电流方向向左,则此时单刀双掷开关S应置于接线柱 , 电容器处于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变化是(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整个电路中能量的转化情况为

    (2)用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分别代替图中的电压表与电流表,采集所测电路的电压、电流信号。

    a.下图中表示电容器放电过程中电压变化的图像为;(选涂:A. a             B. b)

       

    b.下图中表示电容器充电过程中电流变化的图像为。(选涂:A. a             B. b)

              

上一页 1021 1022 1023 1024 10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