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带滑轮的斜面体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角。轻质细线跨过顶端的光滑定滑轮。细线一端拴接物块A,另一端与另外两根细线结于O点,形成死结。结点O下方细线悬挂质量为1kg的B物块,左端细线用一水平力F拉住。静止时,滑轮左边细线与竖直方向成60°角,此时物体A与斜面体C间恰好无摩擦力。

    (1)、求物块A的质量。
    (2)、现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调整力F的方向直至竖直,期间所有物体均保持静止,问在此过程中F力的变化情况?并求出此过程中F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为了实现(2)中的条件,斜面体C与物块A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要多大?(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2、一辆小轿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以某一速度行驶时,司机低头看手机2s , 相当于盲开50m , 该车遇见紧急情况,紧急刹车的距离(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汽车所行驶的距离)至少是25m。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
    (1)、求题中汽车行驶的速度和刹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
    (2)、若该车以108km/h的速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某时刻该车正前方65m处另有一货车以36km/h的龟速匀速行驶,该轿车司机因用手机微信抢红包,2s后才发现危险,司机的反应时间(发现危险到踩下刹车的时间)为0.5s , 刹车的加速度与(1)问中大小相等。试通过计算说明轿车在不打方向的情况下是否会追尾大货车。
  • 3、李明同学在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时。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而又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要调整另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即可
    (2)、图是张华和李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填“张华”或“李明”)的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 4、某同学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图中仪器A叫作 , 使用220V(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释放小车前,小车应停在(选填“靠近”或“远离”)仪器A的位置。
    (2)、实验后,在打好的纸带上每5个点标记一个计数点,标记结果如图所示,A、 B、C、D为连续选择的计数点,A位置读数为20.0mm、B位置为mm、C位置模糊不清无法测量,D位置为77.0mm。则:
    (3)、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m/s
    (4)、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5、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球通过两根轻弹簧A、B连接,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实际长度相等。弹簧A、B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AkB , 且原长相等。弹簧A、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θ与45°。设A、B中的拉力分别为FAFB , 小球直径相比弹簧长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tanθ=12 B、kA=kB C、FA=3mg D、FB=2mg
  • 6、如图所示,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为G,其中b的下半部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加一水平作用力F,可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该过程分析,则应有(  )

    A、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是G B、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3G,以后逐渐减小为0 C、a、b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而后逐渐减小到G D、a、b间的压力由0逐渐增大,最大为G
  • 7、如图所示四幅图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物体在0 ~ t0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于v0t02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为2 m/s2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1 ~ t2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变化量 D、丁图中,t = 3 s时物体的速度为25 m/s
  • 8、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在斜面和固定的竖直挡板之间有两个匀质球PQP球的质量是Q球质量的三倍,各接触面均光滑,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PQ两球的球心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tanα=tanβ B、3tanα=tanβ C、2tanα=tanβ D、tanα=tanβ
  • 9、一辆汽车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司机观察到前方人行横道有行人要通过,于是立即刹车。从刹车到停止,汽车正好经过了24块规格相同的路边石,汽车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经过第1块路边石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2324v0 B、汽车经过第18块路边石末端时的速度大小为23v0 C、汽车经过前12块路边石与后12块路边石的时间比为1:2 D、汽车经过前18块路边石与后6块路边石的时间比为2:1
  • 10、我国高铁技术全球领先,乘高铁极大节省了出行时间。假设两火车站W和G间的铁路里程为1080km , W和G之间还均匀分布了4个车站。列车从W站始发,经停4站后到达终点站G。设普通列车的最高速度为108km/h , 高铁列车的最高速度为324km/h。若普通列车和高铁列车在进站和出站过程中,加速度大小均为0.5m/s2 , 其余行驶时间内保持各自的最高速度匀速运动,两种列车在每个车站停车时间相同,则从W到G乘高铁列车出行比乘普通列车节省的时间为(  )
    A、6小时25分钟 B、6小时30分钟 C、6小时32分钟 D、6小时40分钟
  • 11、一个人用手拿着两个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将其中一个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v竖直上抛,在同一高度将另一个小球以相同的初速度大小竖直下抛,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Δt。如果人站在四层楼的阳台上,用同样的初速度大小抛两小球,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 12、秋天到了,一片距离地面5米处的树叶从树上飘落,它可能经过多久后落到地面(  )
    A、0.1s B、0.5s C、1s D、5s
  • 13、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越来越大 B、能把线织成布,把布缝成衣服,靠的是纱线之间静摩擦力的作用 C、轻绳弹力方向一定沿绳的收缩方向,轻杆的弹力方向也一定沿杆方向 D、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
  • 14、某航班于北京时间3月4日20:08分(当地时间14:08)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起飞,于3月5日早上5时41分安全抵达杭州,飞行航程8210km。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20∶08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B、“飞行航程8210km”指的是飞机的位移 C、研究飞机的飞行路线可以把飞机看成质点 D、飞机的平均速度为v=xt=82109.55km/h=860km/h
  • 15、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如图所示是电磁炉的工作示意图,它不用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量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下列关于电磁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励磁线圈中电流变化的频率,可提高电磁炉的加热效果 B、炊具中的涡流是由励磁线圈中的恒定电流的磁场产生的 C、利用陶瓷材料制成的炊具可以在电磁炉上正常加热 D、电磁炉工作时,炉面板中将产生强大的涡流
  • 16、2024年3月7日起武汉计划投入1000辆新一代量产无人车“萝卜快跑”,实现无人运营。车辆顶部配的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能随时“嗅”着周围80m范围内车辆、路牌和行人的“气息”。
    (1)、假设一辆“萝卜快跑”以72km/h的速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车载雷达扫描到前方80m处的路牌上有限速40km/h的信息,立刻刹车(刹车过程可以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则“萝卜快跑”刹车的加速度a大小满足什么条件可按规定通过该路牌;
    (2)、假设“萝卜快跑”和普通出租车均以v1=36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距离斑马线s=10m处,发现一只小猫突然从斑马线一端开始跑向另一端,于是立即刹车。已知“萝卜快跑”和普通出租车刹车时加速度的最大值均为0.8g , 重力加速度g=10m/s2 , 刹车过程均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萝卜快跑”反应时间忽略不计,普通出租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s , 请分析“萝卜快跑”和普通出租车刹车后可不可以停在斑马线前;
    (3)、结合(2)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某设计团队设计方案如下:在斑马线前安装减速带使汽车的刹车加速度最大值达到1.2g , 试分析斑马线前减速带至少要多长。
  • 17、如图所示,小洋同学早上从家里到学校去,路上搭乘公共汽车。公共汽车司机从A点开始刹车,做初速度v0=12m/s、加速度大小a=1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公交车站C点时速度恰好减为零。在司机开始刹车的同时,小洋从B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最大速度后,立刻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小洋与公共汽车同时到达C点,此时小洋的速度恰好为零。已知B、C两点间的距离为x2=18m , 公共汽车可以看成质点。求:

    (1)、公共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t和距离x1
    (2)、小洋赶上公共汽车的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
    (3)、假设小洋同学追公共汽车的加速过程的加速度是减速过程加速度的2倍,求小洋加速和减速的加速度大小a1a2
  • 18、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在返回地球的整个过程中经历了如图甲所示全过程,在距离地面的高度只有10公里左右时,打开降落伞进行减速降落(如图乙)。最后嫦娥六号随降落伞左右飘动着轻轻稳定地落到地面,从打开降落伞到安全到达地面的过程,大约持续30分钟,所以也被不少无线电爱好者称之为“生死30分钟”。如果将下落过程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高度为h,下落时间为t,到达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求:

    (1)、嫦娥六号下降的初速度v0的大小;
    (2)、嫦娥六号的加速度a的大小。
  • 19、学校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已知金属小球的直径为d。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依次通过光电门A、B,数字计时器测得小球先后两次挡光时间分别为t1t2

    (1)、若测得小球通过光电门A、B的时间间隔t,则经过光电门A时的速度大小为vA= ,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若用刻度尺测出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L,由此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已知光电门A、B之间的距离为L,调节小球释放点的高度,多次实验,测得多组小球先后挡光的时间t3t4 , 作1t421t32图像,若图像与纵轴的截距为b,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用b、d、L表示);如果将光电门A的下边沿和光电门B的上边沿之间的距离作为光电门A、B间的距离,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与实际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 2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的频率为50Hz , A、B、C、D、E、F、G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F点由于不清晰而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的数据,推测F点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其读数应记为cm。
    (2)、计算出打F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F=m/s , 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上一页 863 864 865 866 8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