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开关S闭合后,平行金属板中的带电液滴处于静止状态,电流表和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b端滑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3的功率变大 B、电压表、电流表示数都变小 C、液滴将向下运动 D、电容器C所带电量增加
  • 2、如图所示,在一对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O点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B、C两点和A、D两点分别是两点电荷连线上关于O点对称的点,M点、N点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上关于O点对称的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两点电场强度等大反向 B、A、D两点电场强度等大反向 C、在C点无初速度释放一个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C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D、在C点无初速度释放一个电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C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子先做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减速直线运动
  • 3、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5 V,表示该电池(  )
    A、一定有1.5 J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B、在工作状态下两极间的电压恒定为1.5 V C、比电动势为1.2 V的电池存储的电能多 D、将1 C电荷量由负极输送到正极过程中,电源把1.5 J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电场强度表达式E=Fq可知电场强度E与电场力F成正比,与电荷量q成反比 B、由电阻表达式R=ρLS知,一根圆柱形状的金属导体,将它沿平行于电流的长度方向均匀拉长到直径变为原来的一半,那么该导体的电阻变为原来的16倍 C、由电势能表达式Ep=qφ可知负电荷在电势高的位置电势能大 D、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qSv中v为电流传导的速度
  • 5、如图所示,粒子源S不断沿y轴正方向发射质量为m,带电量大小为q的带正电粒子。粒子首先进入偏转区,其中有匀强电场E,沿y轴方向区域宽度为d,沿x轴方向左右无边界。离开电场后,粒子进入沉积区,在沉积区中,粒子受到大小恒为f=2qE的摩擦阻力作用。粒子会在阻力作用下停止在沉积区中并被探测到,不计重力,建立坐标系xOy如图所示。

    (1)、若已知粒子在沉积区沿x轴方向位移为d,沿y轴方向位移为2d,求粒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大小;
    (2)、若离子源发射的粒子初速度为v0=2qEdm ,求出带电粒子沉积处的坐标(x,y);
    (3)、承接(2),如果电场大小并不稳定,而是随时间在0和E之间波动,但由于粒子初速度较高,可以认为每个单独的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电场是不变的匀强场。分析可以得出带电粒子在沉积区能够到达的位置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图形OBCD,请求B、C、D三个点的坐标,并求BD段曲线的方程(用x=f(y)的形式表示)。
  • 6、汽车相关现象:当汽车的电动机启动时,车灯亮度瞬间变小。汽车的电源、电流表、车灯、电动机连接的简化电路如图所示,若汽车电源的电动势E=15V,内阻r =0.1Ω。

    (1)、车灯接通、电动机未起动时,电流表示数为I1=10A , 此时车灯功率P1多大?
    (2)、电动机启动的瞬间,电流表示数达到I2=50A,电动机启动时车灯的功率减少量ΔP多大?(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在(2)所述情况下,电动机的功率P3多大?(结果保留1位小数)
  • 7、如图所示,长为L的绝缘细线一端系一质量为m、带正电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O 点,整个装置置于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现拉直细线将小球自O点正下方由静止释放,小球摆动的最大偏角θ=60°,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所带电荷量q;
    (2)、小球摆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
  • 8、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如图所示,图1和图2为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两种电路,图3和图4为误差分析图像,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都不是理想电表,所以测量结果存在系统误差。

    (1)、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为了减小系统误差,应采用(填写“图1”或“图2”)所示电路。
    (2)、关于图1和图2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原理上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都偏小 B、图1,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是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C、图2,原理上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都偏大 D、图2,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是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3)、图3是用(填写“图1”或“图2”)电路处理的结果,其中图线(填写“①”、或“②”、或 “③”、或“④”)表示真实图线;
    (4)、图4是用(填写“图1”或“图2”)电路处理的结果,其中图线(填写“①”、或“②”、或 “③”、或“④”)表示测量图线。综合利用图3与图4,可消除因电表不理想而引起的系统误差。
  • 9、练习使用多用表,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不同量程读数如下:

    (1)、若测量电流,且量程为0~10mA,指针如图,则读数为
    (2)、若测量电压,且量程为0~50V,指针如图,则读数为
    (3)、若测量电阻,且选“×100”的挡位,指针如图,则读数为
  • 10、小华同学做实验,如图所示为先后四次测电阻Rx的电路,小华把每一次测得的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作为Rx的测量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B、C、D均为分压电路 B、图A电路,R0取某一特定的阻值,可以消除测量Rx的系统误差 C、图B、C电路,R0取某一特定的阻值,均可以消除测量Rx的系统误差 D、图D,R0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产生误差的原因是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 11、将一电源、定值电阻R0=3Ω及电阻箱连成如图甲所示的闭合回路,闭合开关后调节电阻箱的阻值,测得电阻箱功率与电阻箱读数变化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电源电动势为12V B、该电源的内阻为4Ω C、当外阻等于内阻时,R的功率最大 D、当电阻箱的功率最大时,R0两端的电压为4.5V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闭合回路中,电源内部只有非静电力做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B、金属、合金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串联电路中增加一个电阻则总电阻变大,任意一个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大 D、并联电路中增加一个支路则总电阻变小,任意一个支路的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大
  • 13、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内阻r可认为不变,定值电阻R1=0.5r,定值电阻R2=2r,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等于r,闭合开关S,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有一带电液滴恰好保持静止。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上移动,稳定后理想电压表V1、V2、V3的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ΔU1、ΔU2、ΔU3 , 理想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Δ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U1>ΔU2 B、ΔU1ΔIΔU2ΔIΔU3ΔI均不变 C、电源的输出功率变大,电源效率变大 D、带电液滴将向下运动,定值电阻R2中有从a流向b的瞬间电流
  • 14、如图所示,a、b为两个固定的带等量电荷的正点电荷,cd为ab的垂直平分线,一负点电荷从c点由静止释放,只受电场力作用,在cd间做往复运动,则关于此负电荷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c到d,所受电场力大小不变 B、从c到d,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从c到d,速度可能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 D、从c到d,加速度可能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
  •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分别为R1= R2=6Ω,R3= R4=3Ω,现在M、N两点间加12V的稳恒电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间的总电阻为9Ω B、R1和R2两端的电压比为2∶1 C、流过R2和R3的电流比为1∶2 D、R1和R4两端的电压比为2∶1
  • 16、四个相同的小量程电流表分别改装成电流表A1、A2和电压表V1、V2。连接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稳定时电流表A1的示数大于A2 , 电压表V1的示数大于V2 , 则(  )

    A、电流表A1的内阻大于A2的内阻 B、电流表A1的电功率大于A2的电功率 C、电压表V1的内阻小于V2的内阻 D、电压表V1的指针偏角小于V2的指针偏角
  • 17、某一次闪电的过程简化为:当雷雨云移到某处时,云的中下部是强大负电荷中心,云底相对的下垫面为正电荷中心,云底出现大气被强烈电离的一段气柱,可视为半径约50m的圆柱。在闪电前云地之间电势差约为9×108V , 云地间距离约为900m;第一个闪击中,云地间闪电电流的瞬时值约为1×105A , 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5μs,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闪击转移的电荷量约为6.5C B、被电离的气柱阻值约为103Ω C、闪电前云地间电场强度约为8.1×1010V/m D、被电离的气柱的电阻率约为7.85×104Ω/m
  • 18、如图所示,竖直面内固定一均匀带电圆环A,所带电荷量为Q,圆环A的轴线(过圆心且垂直于圆环平面)上距离圆心为r处有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于O点,静止时小球与O点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小球与圆环连线与轴线的夹角为α,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与圆环之间的库仑力大小为(  )

    A、kQqr2 B、kQqr2cos2α C、mgtanθ D、mgcosθ
  • 19、下列物理量,用比值法定义的是(  )
    A、I=UR B、C=ΔQΔU C、E=Ud D、 φ=Epq
  • 20、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板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下极板接地。极板长L=0.4m两极板间距离d=1.6cm。大量分布均匀的带负电粒子流以相同的水平初速度从两板正中央下方连续射入极板间,粒子刚进入时极板间电压U=128V,极板正中央的粒子刚好落到上极板中点O处。已知微粒质量m=2.0×1015kg , 电量q=1.0×1017C , 电容器电容C=5.0×107F , 忽略粒子的重力、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和空气阻力。求:

    (1)、粒子刚进入时极板间电压U=128V,极板正中央的粒子刚好落到上极板中点O处,求带电粒子入射初速度的大小;
    (2)、由于电场力作用微粒能落到上极板上,使两极板间的电势差逐渐减小,当两极板间电场强度为多大时,不再有带电粒子落到极板;
    (3)、最终落到极板上的带电粒子总个数。
上一页 775 776 777 778 77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