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一游戏装置由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倾斜直轨道AB、圆心为O1的圆弧形轨道BCD、圆心为O2的半圆形细圆管轨道DEF组成,轨道在B、D处平滑连接,C、O1、D、O2和F点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可视为质点的滑块质量m1=0.01kg , 轨道BCD和DEF的半径均为R=0.2m , 轨道AB的A端和B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A=1.0mhB=0.04m , 轨道均光滑,不计空气阻力,若滑块从轨道AB上某处由静止释放。

    (1)释放处距水平地面高度h1=0.45m , 求运动到最低点C时速度vC的大小及轨道对其支持力FN的大小;

    (2)滑块能从F点飞出落到水平地面上,求落地点离C点的最大距离xm

    (3)滑块始终不脱离轨道,求释放处距水平地面高度hx的范围。

  • 2、如图所示,运动员以v0=3m/s的速度将冰壶沿水平冰面投出,冰壶在冰面上沿直线滑行x1=20m后,其队友开始在冰壶滑行前方摩擦冰面,使冰壶和冰面的动摩擦因数变为原来的90%,以延长冰壶的滑行距离。已知运动员不摩擦冰面时,冰壶和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2。求此冰壶:

    (1)滑行20m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a1

    (2)滑至20m处的速度大小v1

    (3)投出后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x。

  • 3、如图所示,A、B、C、D是水平直线上的4个点,相邻两点间距均为r。在A点和B点放有电荷量均为Q的正点电荷。求:

    (1)两电荷间的库仑力大小;

    (2)A、B两处点电荷在C点的合场强;

    (3)要使C点的电场强度为0,则在D点放置一个怎样的点电荷?

       

  • 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需要的实验操作有

    A.调节滑轮使细线与轨道平行        B.倾斜轨道以补偿阻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静止释放        D.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2)经正确操作后打出一条纸带,截取其中一段如图乙所示。选取连续打出的点0、1、2,3、4为计数点,则计数点1的读数为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 , 则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用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实验中细线拉力大小近似等于重物所受重力大小,则实验中重物应选用下图中的(选填“A”、“B”或“C”)。

    A. B. C.

  • 5、如图,平行金属板中带电质点P原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选地面的电势为零,当滑动变阻器R4的滑片向b端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读数减小 B、小球的电势能减小 C、电源的效率变高 D、若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变化量分别为ΔUΔI ,则ΔUΔI<r+R1
  • 6、如图,在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将两个带正电的检验电荷q1、q2分别置于A、B两点,虚线为等势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若将q1、q2移动到无穷远的过程中外力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相等,则(   )

    A、q1在A点的电势能大于q2在B点的电势能 B、q1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q2在B点的电势能 C、q1的电荷量小于q2的电荷量 D、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
  • 7、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有两个固定的等量异种点电荷+Q和Q。直线MN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O是两点电荷连线与直线MN的交点。a、b是两点电荷连线上关于O的对称点,c、d是直线MN上的两个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B、a点的场强小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C、a点的场强等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 D、a点的场强等于b点的场强;将一检验电荷沿MN由c移动到d,所受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
  • 8、如图所示,直线Ⅰ、Ⅱ分别是电源1与电源2的路端电压随输出电流变化的特性图线,曲线Ⅲ是一个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曲线Ⅲ与直线Ⅰ、Ⅱ相交点的坐标分别为P(5,3.5)、Q(6,5)。如果把该小灯泡分别与电源1、电源2单独连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1与电源2的内阻之比是3∶2 B、电源1与电源2的电动势之比是3∶2 C、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的电阻之比是1∶2 D、在这两种连接状态下,小灯泡消耗的功率之比是7∶10
  • 9、图为“玉兔二号”巡视器在月球上从O处行走到B处的照片,轨迹OA段是直线,AB段是曲线,巡视器质量为135kg,则巡视器(  )

       

    A、受到月球的引力为1350N B、在AB段运动时一定有加速度 C、OA段与AB段的平均速度方向相同 D、从O到B的位移大小等于OAB轨迹长度
  • 10、质量为M的凹槽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内壁为光滑的半圆柱面,截面如图所示,A为半圆的最低点,B为半圆水平直径的端点。凹槽内有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用力F推动小滑块由A点向B点缓慢移动,力F的方向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而凹槽始终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推力F先增大后减小 B、凹槽对滑块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C、水平地面对凹槽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D、水平地面对凹槽的支持力一直减小
  • 11、如图所示,卫星沿圆形轨道I环绕地球运动,当其运动到M点时采取了一次减速制动措施,进入椭圆轨道(II或III)。轨道I、II和III均与地球赤道面共面,变更轨道后(  )

       

    A、卫星可能沿轨道III运动 B、卫星经过M点之后速度可能大于7.9km/s C、卫星经过M点时的加速度变大 D、卫星环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变大
  • 1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说法不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
    A、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D、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出了元电荷 e 的数值
  • 13、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且其单位用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表示正确的是(       )
    A、力:N B、电动势:A‧m C、功: kg2▪m2 /s2 D、电场强度: kg•m/A▪s 3
  • 14、如图所示,一种古老的舂米装置,使用时以O点为支点,人用脚踩踏板C,另一端的舂米锤B上升,松开脚后,B回落撞击谷槽A中的谷米。已知OC<OB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时间内B、C的转过的角度相等 B、B、C的线速度大小关系满足vB=vC C、B、C的角速度关系满足ωB>ωC D、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满足aB<aC
  • 15、研究表明,两块足够大的、正对的平行板电容器之间的静电力只与两板带电量有关,与两板间距无关。如图1所示,A板固定在绝缘的地面上,与之正对的B板通过两根完全相同的轻质绝缘弹簧相连,两弹簧对称且竖直。已知B板质量为m,两弹簧原长为L,A、B板不带电时两弹簧长度为9L10 , A、B板带等量异种电荷时两弹簧长度变为4L5。如图2所示,在B板正中上方高为h(h=L)处静止释放一绝缘物块C,C的质量也为m,C下落后与B碰撞时间极短,且碰后粘连在一起。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B与C碰前处于静止状态;A、B板面积足够大,厚度不计;A、B板带电量保持不变。求:

    (1)图1中两板之间的静电力大小;

    (2)图2中C与B板碰撞后,C的最大速度。已知弹簧的弹力做功可以用初、末位置的平均力做功来计算;

    (3)如果C的质量变为m1 , 从距离B板高为2h处静止开始下落,与B板碰撞后运动到最高点时距地面高6L5。求m1的大小。

       

  • 16、如图甲所示,粗糙程度相同的足够长的竖直墙面上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q>0的物体处于场强大小为E=5mg3q且与水平方向成θ=37°的匀强电场中,保持静止状态。t=0时刻一竖直方向的力F(大小未知)作用在物体上,同时物体得到一竖直向下的初速度v开始运动,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ht图像如图乙所示。0~t0段为一次函数;t0~2t0段为二次函数,且两段图像在t0处相切。带电物体视为质点,电量保持不变,sin370=0.6cos370=0.8 , 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t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t0~2t0物体受到竖直外力为恒力 C、t=32t0时刻物体机械能有最小值 D、t02~2t0物体的动能增加了4mv2
  • 17、如图,L形滑板A静置在粗糙水平面上,滑板右端固定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弹簧左端与一小物块B相连,弹簧处于原长状态。一小物块C以初速度v0从滑板最左端滑入,滑行s0后与B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然后一起向右运动;一段时间后,滑板A也开始运动.已知A、B、C的质量均为m , 滑板与小物块、滑板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求:

    (1)C在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C与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3)从C与B相碰后到A开始运动的过程中,C和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 18、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放置一个凹槽,槽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6 , 槽两端侧壁A、B间的距离d=0.10m。将一质量与槽相等、表面光滑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槽内上端靠侧壁B处,现同时由静止释放物块与槽。已知物块与槽的侧壁发生的碰撞为弹性碰撞,槽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块运动后瞬间,物块与槽各自的加速度大小a1、a2

    (2)物块与槽的侧壁发生第1次碰撞后的瞬间,物块和槽的速度大小v1'v2'

    (3)从物块开始运动至与槽的侧壁发生第2次碰撞所需的时间t。

  • 19、如图,一滑雪运动员质量m=60kg , 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A点以vA=12m/s的初速度水平飞出,恰能落到B点。在B点速度方向(速度大小不变)发生改变后进入半径R=20m的竖直圆弧轨道BO , 并沿轨道下滑。已知在最低点O时运动员对轨道的压力为2100NABBO的高度差分别为H=20mh=8m。不计空气阻力,g=10m/s2 , 求:

    (1)AB间的水平距离;

    (2)运动员在BO段时克服阻力做的功。

  • 20、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叫作阿特伍德机,是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常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校伽利略学习社对该装置加以改进,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乙所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挡光片的宽度,如图丙所示,则挡光片的宽度d=mm;

    (2)将质量均为M的重物A(含挡光片)、B(含挂钩)用轻绳连接后,跨放在定滑轮上,处于静止状态,测量出(选填“A的上表面”、“A的下表面”或“挡光片的中心”)到光电门中心的竖直距离h。

    (3)在B的下端挂上质量为m的物块C,光电门记录挡光片挡光的时间为t,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在重物A由静止运动至光电门的过程中,系统(重物A、B以及物块C)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 , 系统动能的增加量ΔEk=。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ΔEp=ΔEk , 则可认为该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均用相关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4)某次实验中,ΔEp小于ΔEk , 小李认为这是空气阻力造成的。小李的观点(选填“正确”或“错误”),其原因是

上一页 586 587 588 589 59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