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用硬练习本做成一个斜面,使同一小钢球先后从斜面上A、B位置由静止释放滚下,钢球沿桌面飞出后均做平抛运动,最终落到同一水平面上。比较两次平抛运动,变化的物理量是(  )

    A、发生的位移 B、飞行的时间 C、速度的变化量 D、速度的变化率
  • 2、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均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在相等的时间内,动量改变量最大的是(  )

    A、 B、 C、 D、
  • 3、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车以相同的速率转弯行驶。图甲是水平路面、图乙是倾斜路面。关于两辆汽车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的向心力大小相等 B、两车都受到路面的滑动摩擦力 C、两车受到路面的支持力都竖直向上 D、乙车受到路面的摩擦力可能指向弯道外侧
  • 4、如图所示,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为了使摆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测量,可以增大(  )

    A、摆角 B、摆长 C、摆球质量 D、全振动的测量次数
  • 5、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小球从长度相等、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通过频闪照相机获得照片,则在同一高度上的小球具有相同的(  )

    A、速度大小 B、重力势能 C、动量大小 D、加速度大小
  • 6、中国古代灌溉农田用的桔是臂架型起重机的雏形。如图所示,用起重机将一质量m=1502kg的重物竖直向上吊起,若重物上表面是边长为d的水平正方形,四根长度均为d的吊绳分别连接在正方形的四个角,另一端连接在吊索下端的O点。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 忽略空气阻力和吊绳的重力,起重机的吊索吊着重物匀速上升过程中,吊索上的拉力大小和每根吊绳上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

    A、15002N,750N B、15002N,1500N C、30002N,750N D、30002N,1500N
  • 7、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需要研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 B、放大法 C、理想实验法
    (2)、某次实验获得的纸带如图乙所示,相邻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该小组在某次实验中,保持小车和砝码总质量不变,以槽码的重力为外力,通过改变槽码的个数,得到了图丙中的曲线图像,一位同学利用最初的几组数据拟合了一条直线图像。如图所示,作一条与纵轴平行的虚直线,与这两条图线及横轴的交点分别为P、Q、N,若此虚线对应的小车和砝码总质量为M,悬挂槽码的质量为m,则PNQN=(用M、m表示);

    (4)、该实验小组经过讨论后,改进了(3)中的实验方案,保持槽码、小车、砝码的总质量不变,把槽码分别逐个叠放在小车上,重复(3)中的实验。由此得到的a-F图像是一条(填“直线”或“曲线”)。
  • 8、如图1,一端封闭的两条平行光滑长导轨相距L,距左端L处的右侧一段被弯成半径为L2的四分之一圆弧,圆弧导轨的左、右两段处于高度相差L2的水平面上.以弧形导轨的末端点O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建立Ox坐标轴,圆弧导轨所在区域无磁场;左段区域存在空间上均匀分布,但随时间t均匀变化的磁场B(t) , 如图2所示;右段区域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不随时间变化,只沿x方向均匀变化的磁场B(x) , 如图3所示;磁场B(t)B(x)的方向均竖直向上,在圆弧导轨最上端,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ab , 与导轨左段形成闭合回路,金属棒由静止开始下滑时左段磁场B(t)开始变化,金属棒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经过时间t0金属棒恰好滑到圆弧导轨底端。已知金属棒在回路中的电阻为R,导轨电阻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1)若金属棒能离开右段磁场B(x)区域,离开时的速度为v,求:金属棒从开始滑动到离开右段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

    (2)若金属棒滑行到x=x1位置时停下来,求:金属棒在水平轨道上滑动过程中通过导体棒的电荷量q;

    (3)通过计算,确定金属棒在全部运动过程中感应电流最大时的位置。

  • 9、某探究小组探究单摆的装置如图甲所示,细线端拴一个球,另一端连接力传感器,固定在天花板上,将球拉开一定的角度(不大于5°)静止释放,传感器可绘制出球在摆动过程中细线拉力周期性变化的图像,如图乙。

    (1)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如图丙所示,读数为mm;

    (2)从图乙中可知此单摆的周期为(选填“t1”或“t2”),现求得该单摆的摆长为L , 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包括图乙中);

    (3)若科学探险队在珠穆朗玛峰山脚与山顶利用该装置分别做了实验。在山脚处,作出了单摆周期与摆长L之间的关系T2L图像,为图丁中直线c。当成功攀登到山顶后,又重复了在山脚做的实验。则利用山顶实验数据作出的图线可能是图丁中的直线

  • 10、某同学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

    (1)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源发出的光要经滤光片成为单色光,滤光片一般装在单缝前

    B.实验中要注意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以便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干涉条纹

    C.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最好测量相邻条纹间的中心距离

    D.如果把普通光源换成激光光源,则光具座上透镜、滤光片、单缝均可以撤去

    (2)该同学以某种单色光做实验时,先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一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刻度如图所示,读数为mm;转动手轮,当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时,读数是17.332mm,已知装置中双缝间距为0.2mm,双缝到屏的距离是1.0m,则测得此单色光的波光为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1、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其中风能就是一种。风力发电、输电简易模型如图所示,已知风轮机叶片转速为每秒k转,通过转速比为1:n的升速齿轮箱带动发电机线圈高速转动,发电机线圈面积为S,匝数为N,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t = 0时刻,线圈所在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流经过理想变压器升压后;输出电压为U。忽略线圈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 = 0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为最大 B、发电机输出交变电流的频率为kn C、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πknNSBU D、发电机产生的瞬时电动势e = 2πknNSBsin(2πknt)
  • 1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固定着两根相距L且电阻不计的足够长的光滑金属导轨,导轨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相同的铜棒a、b平行地静止在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每根铜棒的长度等于两导轨的间距、电阻为R、质量为m。现给铜棒a一个平行于导轨向右的瞬时冲量I,关于此后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棒b获得的最大速度为I2m B、铜棒b的最大加速度为B2L2Im2R C、铜棒b中的最大电流为BLImR D、铜棒b中产生的最大焦耳热为I24m
  • 13、图(a)中医生正在用“彩超”技术给病人检查身体;图(b)是某地的公路上拍摄到的情景,在路面上均匀设置了41条减速带,从第1条至第41条减速带之间的问距为100m。上述两种情况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彩超”技术应用的是共振原理 B、图(b)中汽车在行驶中顛簸是多普勒效应 C、图(b)中汽车在行驶中颠簸是自由振动 D、如果图(b)中某汽车的固有频率为1.5Hz,当该汽车以3.75m/s的速度匀速通过减速带时颠簸最厉害
  • 14、在光纤制造过程中,拉伸速度不均匀,会使得拉出的光纤偏离均匀的圆柱体,而呈圆台状,如图所示,已知此光纤长度为L,圆台对应底角为θ , 折射率为n,真空中光速为c。现光从下方垂直射入下台面,则(  )

    A、光从真空射入光纤,光的频率变小 B、光通过此光纤到达小截面的最短时间为Lc C、从上方截面射出的光束一定是平行光 D、若满足sinθ>1n , 则光在第一次到达光纤侧面时不会从光纤侧面射出
  • 15、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阳光下的肥皂薄膜呈现彩色条纹是光的折射现象 B、图乙中,激光切割主要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 C、图丙中,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利用了衍射图样 D、图丁中,戴特制的眼镜观看立体电影,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
  • 16、猎豹是一种广泛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大型猫科肉食性动物,捕猎时能达到最大时速30m/s。在一次捕猎过程中,猎豹发现它的正前方200m的地方有一只羚羊,开始以加速度a1=7.5m/s2加速至最大时速追击羚羊,羚羊在猎豹起跑3s后察觉后方有天敌追击自己,就以加速度a2=5m/s2加速至最大时速25m/s向正前方逃跑。现为了简便处理不考虑现实中猎豹和羚羊存在的转弯动作,两者均可看作质点且只做直线运动。
    (1)、求猎豹在其加速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和位移;
    (2)、求猎豹开始追击羚羊捕猎后第4s末,猎豹与羚羊之间的距离;
    (3)、若猎豹以最大时速追捕猎物的生理极限时间为20s , 后筋疲力尽以5m/s2做减速运动,羚羊一直按照最高时速逃跑,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分析本次猎豹为了捕猎成功,初始时与羚羊的距离不得超过多少。
  • 17、如图所示为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实验示意图,在平直公路上,汽车A向超声测速仪B做直线运动,设t1=0时汽车A与测速仪B相距d1=347.5m,此时测速仪B发出一个超声波信号和红外线,汽车A接收到红外线时刹车,当测速仪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汽车A恰好停止,此时汽车A和测速仪B相距d2=337.5m,已知超声波的速度v=340m/s,红外线的速度远大于超声波的速度。求:

    (1)汽车A接收到超声波的信号时,它与测速仪B的间距;

    (2)汽车A自刹车至停下的时间;

    (3)汽车A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和初速度的大小。

  • 18、甲、乙两辆玩具小车在0时刻都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坐标原点处做加速直线运动,甲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xt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1所示;乙的加速度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已知2s末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求:

    (1)甲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及2s内的位移大小;

    (2)2s末时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 19、
    (1)、关于“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A、电火花计时器接8V交变电源 B、把纸带上打的第一个点设为计时起点 C、释放小车时要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 D、先拉动纸带,再接通电源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电火花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电火花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T=0.02s , 将纸带上一点标记为A点,然后按打点顺序每隔4个点(图上没画出)依次标为B、C、……,小明通过测量计算得到两计数点间距分别是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9.41cm。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C、E、F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位置

    B

    C

    D

    E

    F

    速度(m/s

    0.737

    0.801

    0.928

    0.951

    (3)、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坐标图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

    (4)、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速度—时间关系图线计算出的小车的加速度a=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为验证上述结果,该同学将打点计时器打下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记为T,并做了以下的计算:a1=x2x1x1x0T2a2=x3x2x2x1T2a3=x4x3x3x2T2a4=x6x5x4x3T2。求出其平均值a'=a1+a2+a3+a44。你认为a和a'哪个更准确,请说明理由
    (6)、若用光电门测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已知遮光条的宽度为d=2.0cm , 遮光条先后通过两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分别为Δt1=0.20sΔt2=0.05s , 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1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光电门的时间为t=2.5s , 则加速度大小为m/s2 , 若不考虑测量引起的误差,该计算值(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或“不确定”)真实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20、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两车从t=0时刻开始计时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开始计时时乙车在甲车前x=6m处,且在t1=2st2=6s时两车各相遇一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6s内甲车的加速度大小是乙车的三倍 B、t=0时乙车的速度大小为16m/s C、当乙车停止运动时,甲、乙两车仍相距6m D、两车在运动过程中就相遇两次
上一页 550 551 552 553 5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