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x轴正半轴和负半轴存在两种不同材质的弹性绳(相连于O点),x=6mx=12m处为两波源,分别向右、向左传播形成振幅均为4cm的简谐横波,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x=2mx=4m处的质点刚好开始振动,已知波在左右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为1:2t=0st=512s时间内P点经过的路程为6cm , 求:

    (1)、波2的振动周期
    (2)、波2在x轴负半轴的传播速度
    (3)、不考虑不同介质中的振幅变化,两列波相遇后在x=1m处质点的振幅
  • 2、安全气囊是有效保护乘客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安全气囊的性能测试中,可视为质点的头锤从离气囊表面高度为H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与正下方的气囊发生碰撞。以头锤到气囊表面为计时起点,气囊对头锤竖直方向作用力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可近似用图乙所示的图像描述。已知头锤质量M = 30 kg,H = 3.2 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 = 10 m/s2。求

    (1)、碰撞过程中F的冲量大小和方向
    (2)、碰撞结束后头锤上升的最大高度
  • 3、某同学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选用金属丝的电阻约为30Ω。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d=mm。

    (2)、现有电源(电动势E为3.0V , 内阻不计)、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器材:

    A.电流表(量程0~0.6A , 内阻约0.1Ω)       B.电压表(量程0~3V , 内阻约3

    C.滑动变阻器(0~5Ω , 额定电流2A)       D.滑动变阻器(0~200Ω , 额定电流1A

    为减小误差,且电压调节范围尽量大,滑动变阻器应选(选填器材前的字母)。然后利用图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某合金丝的电阻率,补充完成答卷中图乙实物间的连线

    (3)、改变合金丝右端PN接入电路的长度L,记录L及对应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并作出UIL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图丙得到图线的斜率为k,则该合金丝的电阻率ρ=(用d、k表示);
    (4)、图丙中图线的纵轴截距b表示

  • 4、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着半径为R、质量为3m的半圆形槽,AB为槽的水平直径。质量为m的小球自左端槽口A点的正上方距离为R处由静止下落,从A点切入槽内。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槽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为0.5R B、小球在槽中运动的最大速度为3gR C、小球能从B点离开槽,且上升的最大高度小于R D、若槽固定,小球在槽中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的最大功率为89mg3gR
  • 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1是波传播到x=5m的M点时的波形图,图2是质点N(x=3m)从此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像,Q是位于x=10m处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1.25m/s B、t=8s时质点Q首次到达波峰位置 C、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为80cm D、该简谐横波的起振方向为y轴正方向
  • 6、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静置着A、B、C、D四个物块,其中mA=mB=mC=m , B、C两物块用一轻质弹簧连接,某一瞬间,物块A以速度v0向右滑动与物块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然后继续向右运动,当物块B、C速度相等时,物块C恰好与物块D发生弹性碰撞,碰后物块D的速度为v06 , 设整个过程中碰撞时间均极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18mv02 B、物块D的质量为4m C、物块C对物块D的冲量大小为13mv0 D、物块C、D碰撞后弹簧再次压缩至最短时物块C的速度大小为v06
  • 7、“娱乐风洞”是一项新型娱乐项目,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通过风机制造的气流把人“吹”起来,使人产生在天空翱翔的感觉。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游客恰好静止在直径为d的圆柱形竖直风洞内,已知气流密度为ρ , 游客受风面积(游客在垂直于风力方向的投影面积)为S , 风洞内气流竖直向上“吹”出且速度恒定。假设气流吹到人身上后速度变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流速度大小为4mgρπd2 B、单位时间内流过风洞内某横截面的气体体积为mgSρ C、若风速变为原来的12 , 则游客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2g D、单位时间内风机做的功为πd28m3g3ρS3
  • 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图甲是t=1s时刻的波形图;P是介质中位于x=2m处的质点,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速为4m/s B、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C、x=3m处的质点在t=20s时位于波峰位置 D、质点P在0~6s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为30cm
  • 9、将小球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该小球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其速度—时间图像(vt)如图所示。t1时刻到达最高点,t2时刻落回抛出点,且下落过程中小球一直加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到t2时间内,小球的动量变化率先减小再增大 B、小球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重力的冲量相同 C、t2时刻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为gt22v0 D、t2时刻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为gt2v0
  • 10、如图所示,树梢的摆动可视为周期12s、振幅1.2m的简谐运动。某时刻开始计时,36s后树梢向右偏离平衡位置0.6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计时的时刻树梢恰位于平衡位置 B、树梢做简谐运动的“圆频率”约为0.08Hz C、树梢在开始计时后的36s内通过的路程为4.8m D、再经过4s,树梢可能处于向左偏离平衡位置1.2m处
  • 11、某小组利用频闪照相的方法研究单摆的运动过程,即用在同一张底片上多次曝光的方法,在远处从与单摆摆动平面垂直的视角拍摄单摆在摆动过程中的多个位置的照片。从摆球离开左侧最高点A时开始,每隔相同时间曝光一次,得到了一张记录摆球从A位置由静止运动到右侧最高点B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摆球运动到最低点O时摆线被一把刻度尺挡住。对照片进行分析可知(  )

    A、摆球在A点所受合力大小大于在B点的合力 B、摆球经过O点前后瞬间加速度大小不变 C、小球在A点受绳的拉力大小大于其在B点受绳的拉力 D、O点左右两侧的摆长之比为4:3
  • 12、如图甲所示是郑新黄河大桥的照片,乙图中abcde是五个连续等距的桥墩,若一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通过ab段的时间为t , 则(  )

    A、汽车通过de段的时间为23t B、汽车通过ae段的平均速度等于汽车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 C、汽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等于汽车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 D、汽车通过bcde时的速度之比为1:2:3:4
  • 13、一辆模型测试车以10m/s的初速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加速度大小为4m/s2。设模型车在开始减速的第1s内的位移为x1 , 第2s内的位移为x2 , 第3s内的位移为x3 , 则x1:x2:x3为(  )
    A、16:8:1 B、9:4:1 C、5:3:1 D、4:2:1
  • 14、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酒后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反应距离”是指“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制动的加速度大小都相等。根据下表中数据求:

    速度(m/s)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15

    7.5

    15.0

    22.5

    30.0

    (1)、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增加几秒?
    (2)、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3)、若驾驶员酒后以v1=25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m处有险情,能不能安全停车?
  • 1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长木板B,木块A放在B的上面,水平轻质弹簧连接A和右端墙壁,弹簧劲度系数k=300N/m。水平力F1=21N向左拉动B,使其向左匀速运动,弹簧的伸长量恒为x=2cm , 已知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2kg,mB=3kg,g=10N/kg。求:

    (1)、弹簧弹力的大小F2
    (2)、B对A的摩擦力大小f;
    (3)、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16、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所示,A、B、C、D、E为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1)、实验中选用电火花计时器是使用(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工作电压是V。
    (2)、接通电源与让释放纸带,这两个操作的先后顺序应当是(  )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接通电源或先释放纸带都可以
    (3)、AC两点间的距离为sAC=cm,物体运动在B点的瞬时速度为vB=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小车的加速度a=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7、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将弹簧a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弹簧a的右侧固定一刻度尺,记录不挂钩码时弹簧a的长度l0 , 在弹簧a下端悬挂不同质量的钩码,记录每次实验钩码的质量m及对应的弹簧a的长度L,重力加速度g取9.8m/s2

    (1)、由x=ll0求出每次弹簧a的伸长量x,根据测量数据作出xm图像,如图乙所示中的图线A。由图线A可得弹簧a的劲度系数k=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由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该同学再用弹簧b重做实验,得到的xm图像如图乙所示中的图线B,由图像可知,弹簧b的劲度系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弹簧a的劲度系数。若继续增大悬挂钩码的质量,测得的数值绘出的图像发现向上弯曲,其原因是
  • 18、高铁站台上,5位旅客在各自车厢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每节车厢长为l,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站在2号候车线处的旅客发现1号车厢经过他所用的时间为t,动车停下时该旅客刚好在2号车厢门口(2号车厢最前端),如图所示。则(  )

    A、动车从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开始到停止运动,经历的时间为2t B、动车从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开始到停止运动,平均速度为lt C、1号车厢头部经过5号候车线处的旅客时的速度为4lt D、动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lt2
  • 19、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所示,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刹车失灵前与失灵后,小汽车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 B、在t=5s时两车发生追尾事故 C、在t=3s时两车发生追尾事故 D、不会发生追尾事故
  • 20、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B、合力的大小可能比两个分力都小 C、两个分力的大小同时增加10N,合力大小随之增加10N D、两个分力夹角小于180°时,合力大小随夹角的减小而减小
上一页 512 513 514 515 5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