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7年高考物理一调试卷
- 广东省阳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 广东省珠海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嘉兴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1、如图,一理想变压器端接电压恒定交流电源,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 , 已知。当开关断开时,变压器输出功率为;当开关闭合时,变压器输出功率为 , 且 , 则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
A、 B、 C、 D、 -
2、如图1,分别用两种材料作K极进行光电效应实验研究,用频率为的入射光照射K极,且保持入射光不变,则光电子到达A极时动能的最大值随电压变化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且两线平行,已知普朗克常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斜率是普朗克常量 B、图线斜率是电子电量 C、材料的逸出功 D、材料的逸出功之比为 -
3、已知M、N两颗卫星为赤道平面的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绕行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O为地心,如图所示。M、N两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为2∶1,卫星N的运行周期为T,图示时刻,卫星M与卫星N相距最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M的运行周期为2T B、经过时间4T,卫星M与卫星N又一次相距最近 C、卫星N的发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D、M、N分别与地心O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之比为 -
4、如图,小红同学用一半圆柱形均匀透明材料研究光的全反射的横截面。他用一束复色光(两种单色光组成)从空气沿半径方向入射到圆心O,当时,有两束折射光射出半圆柱体,当时,c光刚好消失,且光与反射光d刚好垂直,已知 , 则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该材料中光的传播速率比c光小 B、该材料对光、c光的折射率之比为 C、通过同一双缝干涉仪观察到c光的条纹间距比光较大 D、光频率比c光频率高 -
5、如图,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经状态变化到状态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状态的压强是状态的压强的4倍 B、状态到状态过程,气体一直对外做功 C、状态到状态过程,气体吸收的热量等于其内能的增加量 D、状态到状态过程,气体压强不变 -
6、如图所示,在空间轴上方有沿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 , 在轴下方有方向与轴成角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现有一带正电量q,质量为m的粒子从以沿方向的速度射出,忽略粒子所受的重力。若粒子第一次经过轴时速度方向与轴成角,则( )
A、与满足 B、粒子第2次经过轴时的位置为 C、粒子第20次经过轴时的位置为 D、粒子第20次经过轴时速度大小为 -
7、一辆公交车从静止开始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刚出发时,距离车头反光镜的后方有一乘客以某一速度追赶这辆车。已知只有乘客离车头反光镜的距离在以内且像在镜中保留时间至少为时才能被司机看清,并能立即刹车,且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仍为。不计公交车的长度,问:
(1)若该乘客匀速追赶该车辆的速度 , 且司机未看到该乘客,求该乘客与车头反光镜的最小距离;
(2)若该乘客匀速追赶该辆车的速度为 , 且司机刚能看清该乘客就立即刹车,求该乘客追上公交车的总时间;
(3)求该乘客想要乘上这辆车,匀速追赶的速度至少为多大?
-
8、2023年成都市将排球纳入中考体育选考科目,测试时在测试区域内连续正面双手垫球,达到规定高度,每击球一次,计数一次,球落地为结束。测试场地为边长3m的正方形区域,垫球最低距离地面高度:男生为2.35m,女生为2.15m。某女生测试时每次将排球竖直向上垫起,垫球点离地高度0.9m,忽略空气阻力,将排球视为质点,g=10m/s2。求:(1)、该女生这次测试有效垫球的最小初速度v;(2)、若该女生每次以6m/s的速度将排球竖直向上垫起,忽略击球时间,该生一分钟能垫多少个球;(3)、某次她以7.5m/s的速度将排球竖直垫起后,她因未能接到球,排球最后落地,求排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该小问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
9、为方便同学安全上下楼梯,学校在艺术楼安装有一部电梯,设电梯上升的高度为18m。(1)、假设电梯由静止先匀加速上升,再匀减速上升直到停止,电梯的最大速度为3m/s,加速上升的时间是减速上升时间的2倍,求电梯匀加速上升时的加速度大小;(2)、假设电梯由静止以1.5m/s2加速度先匀加速上升,然后匀速上升,最后以1.0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上升直到停止,全程用时13.25秒,则电梯上升的最大速度为多大?
-
10、在体育模块课程选择时,有同学选择了轮滑运动。如图,轮滑训练场沿直线等间距地摆放着若干个定位锥筒,锥筒间距均为d1.8m,该同学穿着轮滑鞋向右匀减速滑行。现测出他从1号锥筒运动到2号锥筒用时t10.4s,从2号锥筒运动到3号锥筒用时t20.5s。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求该同学:
(1)、滑行的加速度;(2)、最终停在哪两个锥筒之间。 -
11、光电门是物理实验中用来测量时间的一种常用设备,如图甲所示,S是光源,K是光接收器,当有不透明物体通过光电门时,物体会遮住光源,接收器K接收不到光信号,计时器便开始计时,当物体通过后,接收器K重新接收到光信号,计时结束,即可记录物体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如图乙所示,某同学用光电门测量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小车上安装有遮光板,A、B是安装在斜面上不同位置的两个光电门(计算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1)、若已知遮光板宽度d=2cm,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以一定的初速度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两光电门计时器记录的时间分别为t1=0.02s,t2=0.01s,则小车通过A、B两光电门的速度分别为vA=m/s,vB=m/s;(2)、在(1)的基础上,又测得挡光片从光电门A遮光结束到光电门B遮光结束的时间为t3=0.500s。根据 , 可得小车在AB间的加速度a=m/s2 , 但这样测到的加速度真实的加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12、如图所示是某种打点计时器的示意图。
(1)、该打点计时器是(选填“电火花”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时使用(选填“220V”、“6V”)交流电源。如下图是某同学用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是50Hz)记录小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E是纸带上五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4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D两点间距cm,AD段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m/s2(后两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如果电源频率变为49Hz而同学不知道,则该平均速度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选填“偏大”或“偏小”)。
-
13、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险情紧急刹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车。已知汽车刹车时前2秒内的位移为24m,在最后1秒内的位移为1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加速度大小是2m/s2 B、汽车的初速度大小是12m/s C、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车用时6s D、汽车从开始刹车到停车运动了49m
-
14、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cm。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短 B、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m/s C、使用该直尺用上述方法测得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0.5s D、若将尺子上原来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得到的时间刻度是不均匀的 -
15、一辆长为的电动小车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s拍摄的一组照片,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测量结果如图所示。则小车的加速度为( )
A、0.2m/s2 B、0.5m/s2 C、1.0m/s2 D、5.0m/s2 -
1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 ,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1)、现开始用一恒力F(已知)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的大小;(2)、若物块A只是压在弹簧上端(未与弹簧连接),用沿斜面方向的力拉A,使A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拉力大小不再改变,求此过程中拉力的最大值。 -
17、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小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及加速度.
(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__.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乙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x1=3.59 cm,x2=4.41 cm,x3=5.19 cm,x4=5.97 cm,x5=6.78 cm,x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m/s2 , 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 V,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8、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A、
B、
C、
D、
-
19、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A上放有质量为2m的木块C,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块C迅速移开,若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木块C移开的瞬间( )
A、木块B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迅速变为2mg B、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 C、木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2g D、弹簧的弹性势能立即减小 -
20、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弹簧一端与斜面底部的挡板连接,另一端自由伸长到D点,将质量为的物块乙轻放在弹簧上端,不栓接。质量为的物块甲以初速度沿斜面向下运动,到达D点后两物块相碰并粘连在一起,之后整体向下压缩弹簧至F点(F点图中未画出)后弹回,到E点时速度减为0,已知AD间的距离为 , DE间的距离为。两物块均可视为质点,物块甲、乙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 , 弹簧弹性势能表达式为 , 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形变量。重力加速度g取 , , 。
(1)求物块甲到达D点时的速度;
(2)求F点与D点间的距离以及弹簧压缩至F点时弹性势能;
(3)若物块甲到达D点后两物块相碰不粘连,试求:
①两物块分离的位置距F点的距离;
②两物块分离时到物块再次相撞经历的时间(可用根号形式表示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