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7年高考物理一调试卷
- 广东省阳江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模拟试卷
- 广东省珠海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广东省惠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嘉兴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辽宁省沈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b卷)
- 2016-2017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1、如图所示,静止于A处的带正电离子(电荷量为q,质量为m),经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加速后从B点飞出,恰好以源电荷Q(可视为点电荷)为圆心、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做匀速圆周运动,并从P点垂直于边界CN进入矩形有界匀强偏转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离子恰好能打在M点。已知NP间的距离等于NM间距离,离子的重力不计,源电荷Q产生的电场对加速电场和偏转电场均无影响,静电力常量为k。求:
(1)离子从B点飞出时的速度v的大小;
(2)源电荷Q的电性和电量为多少;
(3)P、N两点间的电势差。

-
2、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从最右端滑动到最左端,测得电压表V随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电表内阻的影响。求:
(1)、定值电阻R0的阻值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m;(2)、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
3、一电量的点电荷,放在A点时所受电场力大小是。将它从电场中A点移到零电势O点处,电场力做功。选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求:(1)、A点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2)、电势差;(3)、A点电势为多少?(4)、q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为多少?
-
4、某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阻箱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使用的器材还包括定值电阻()一个,开关两个,导线若干,实验原理图如图(a)。
(1)在图(b)的实物图中,已正确连接了部分电路,请把余下电路连接完整。
(2)请完成下列主要实验步骤:
①检查并调节电压表指针指零;调节电阻箱,示数如图(c)所示,读得电阻值是;
②将开关S1闭合,开关S2断开,电压表的示数是1.49V;
③将开关S2闭合,电压表的示数是1.16V;断开开关S1。
(3)使用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是 , 内阻是(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
5、在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请跟据题目要求填空:图甲为多用电表的示意图,其中S、K、T为三个可调节的部件,现用此电表测量一阻值约为20~30 Ω的定值电阻,测量的某些操作步骤如下:
①调节可调部件 , 使电表指针停在左端的“0”刻度处位置;
②调节可调部件K,使它的尖端指向位置;
③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笔尖 , 调节可调部件T,使电表指针指向位置。

-
6、(1)、某实验小组在“测定金属丝电阻率”的实验过程中,游标卡尺测得金属丝的长度l为m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金属丝的直径d为mm、以及电流和电压的读数值依次是A、V;
(2)、该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电路测量其电阻值。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端(填“a”或“b”)。
(3)、某次实验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 电流表的示数为 , 若用表示该圆柱复合材料的电阻的测量值,则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填“大”或“小”)。 -
7、如图甲,两水平金属板间距为d,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时刻,质量为m的带电微粒以初速度沿中线射入两板间,时间内微粒匀速运动,T时刻微粒恰好经金属板边缘飞出。微粒运动过程中未与金属板接触,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关于微粒在时间内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末速度大小为 B、末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夹角 C、重力势能减少了 D、克服电场力做功为 -
8、一台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r,当它两端所加的电压为U 时,通过的电流是I。当它工作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的电流 B、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 C、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 D、电动机的效率可写作
-
9、如图所示实验中,关于平行板电容器的充、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正电 B、开关接1时,平行板电容器充电,且上极板带负电 C、开关接2时,放电过程中电流大小保持不变 D、开关接2时,放电过程中电流大小变小 -
10、对于书本中几幅插图所涉及的物理现象或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该女生和带电的金属球带有异种性质的电荷 B、乙图为静电除尘装置的示意图,带负电的尘埃被收集在线状电离器B上 C、丙图中,燃气灶中电子点火器点火应用了尖端放电的原理 D、丁图中,两条优质的话筒线外面包裹着金属外衣应用了静电屏蔽的原理 -
11、两只电压表V1和V2是由完全相同的两个电流计改装成的,V1表的量程是5V,V2表的量程是15V,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则( )
A、它们的示数相等,指针偏转角度也相等 B、它们的示数相等,指针偏转角度之比为1:3 C、它们的示数之比为1:3,指针偏转角度相等 D、它们的示数之比、指针偏转角度之比均为1:3 -
12、心脏骤停患者只有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利用AED自动除颤机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才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电容器是AED自动除颤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利用AED自动除颤机进行模拟治疗的情形如图所示,某次治疗中,电容器充电后的电压为6kV,电容器的电容为15µF,如果电容器在2ms时间内完成放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的击穿电压为6kV B、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荷量为0.09C C、电容器放电完成后电容为0 D、电容器放电过程的平均电流强度为18A -
13、如图所示,图线1表示导体A的电阻,设为 , 图线2表示导体B的电阻,设为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把A拉长为原来的3倍后其电阻等于B的电阻R2 C、将A与B串联后接在电源上,二者两端的电压之比 D、将A与B并联后接于电源上,通过二者的电流之比 -
14、如图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电荷量均为的物体和(、均可视为质点),它们间的距离为 ,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
A、大小为 , 方向水平向左 B、0 C、大小为 , 方向水平向左 D、大小为 , 方向水平向右 -
15、一带电粒子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B点,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则:( )
A、粒子带正电 B、粒子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C、A点的场强大于B点的场强 D、粒子的速度不断增大 -
16、两同学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玩具小车A、B进行实验,两车均可视为质点,如图所示,t=0时,A、B两车同时沿两条相距x0=3m的平行直线轨道从同一起跑线向同一方向运动。A车始终以vA=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从静止开始以a1=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4s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蓝牙小车自动连接的最大距离L=5m求:
(1)、t1=2s末两车的距离s1;(2)、两车第一次刚好断开连接瞬间B车的速度vB1大小;(3)、整个运动过程中,两车能够保持连接的总时间。 -
17、一小球在外力作用下沿一足够长的斜面从静止开始以a1=2m/s2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过6s后,撤去外力,小球再经过6s后回到出发点(撤去外力后,小球做的仍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求
(1)、小球沿斜面加速上升的位移的大小;(2)、撤去外力后,小球的加速度a2的大小;(3)、小球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
18、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体A,放在质量为M=4kg、倾角为θ=37°的斜面B上,现用水平力F推物体A,使A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B始终保持静止,A、B间,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已知g=10m/s2 , sin37°=0.6,cos37°=0.8。求:
(1)、F的大小;(2)、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3)、B对地面的摩擦力。 -
19、如图所示小孩和雪橇的总质量m=68kg,大人用与水平方向成θ=53°角斜向上F=100N拉力拉雪橇,使雪橇沿水平地面以4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sin53°=0.8,cos53°=0.6,取g=10m/s2)求:
(1)拉力F的水平分力和竖直分力多大?
(2)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多大?
(3)雪橇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
20、有关《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应接直流电源
B.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220V交流电源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接在6V交流电源上
C.如果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逐渐由密集变得稀疏,则说明纸带的速度由小变大
D.如果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且所接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0s
(2)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是(填编号)
A.刻度尺
B.钩码和小车
C.低压交流电源
D.打点计时器
E.细绳和纸带
F.天平
G.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3)对该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启动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
B.要用天平测出钩码质量
C.作图像时,必须要把描出的各点都要连在同一条曲线上
D.在纸带上确定计时起点时,必须要用打出的第一个点
(4)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x1=1.40cm,x2=1.90cm,x3=2.40cm,x4=2.90cm,x5=3.40cm,x6=3.90cm。由此判断小车做运动;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