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间距为L=1m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倾斜固定放置,导轨足够长,导轨平面的倾角为θ=30°,导轨下端分别连接有阻值为1Ω的定值电阻R,电动势E=3V、内阻r=1Ω的直流电源,质量为m=0.5kg,长为L、电阻为r=1Ω的金属棒放在导轨上,绕轻质定滑轮的细线一端连接在杆的中点,另一端悬吊质量为M=1kg的重物,导轨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并接触良好,金属棒与定滑轮间的细线与导轨平行,只闭合开关S1 , 金属棒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 重物离地足够高,金属导轨电阻不计,求:

    (1)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

    (2)再闭合开关S2 , 闭合S2的一瞬间,重物的加速度大小;

    (3)在金属棒静止时,若断开S1 , 同时闭合S2 , 当通过电阻R的电量为5C时,重物已做匀速运动;至此时电阻R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少。

  • 2、某水电站的发电功率约为2000兆瓦,其主要为近180公里远的一座工业重镇供电。输电线网的等效电阻为10Ω。在输电过程中主要有两类损耗,除了我们熟悉的电阻类损耗以外,另一类是由于电晕放电而导致的电晕类损耗。

    (1)若以500kV的方式进行高压输电,请问此时电阻类损耗的功率是多少;若此时电晕类损耗功率大约占总耗功率的10%,电晕类损耗功率是多少;

    (2)若采用最新的超高压1000kV的方式在原先的电网基础上输电,请问此时电阻类损耗功率是上一问电阻类损耗功率的几倍?如果电晕类损耗功率相比之前而言提升为原来的2倍,请问此时电晕类损耗占总损耗功率的百分比是多少;相比于之前,节省的总电功率是多少;

    (3)为了减少改造费用,我们会在镇口先将1000kV的电压降至500kV,然后再沿用原有线路分别将电输送至居民区和工业区。最后在居民区和工业区再各自将电压降到所需值。下图展示了首次降压的变压器原理示意图,求图中各线圈中的匝数之比n0:n1:n2。若已知工业区耗电功率是居民区的10倍,且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之和,求图中各处电流之比I0:I1:I2

  •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容器的电容C=1 μF,线圈的自感系数L=0.1 mH,先将开关S拨至a,这时电容器内有一带电油滴恰能保持静止,然后将开关S拨至b,经过3.14×105 s,油滴的加速度是多少?当油滴的加速度为何值时,LC回路中的振荡电流有最大值?(g取10m/s2 , π取3.14,研究过程中油滴不与极板接触)

  • 4、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中
    (1)、下列器材需要的有________.
    A、干电池组 B、滑动变阻器 C、直流电压表 D、多用电表 E、学生电源
    (2)、在实验中,某同学保持原线圈的电压以及副线圈的匝数不变,仅增加原线圈的匝数,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如图所示,当左侧线圈“0”“16”间接入9 V电压时,右侧线圈“0”“4”接线柱间输出电压可能是________.

    A、3.1 V B、2.5 V C、1.7 V
  • 5、在图甲中,不通电时电流计指针停在正中央,当闭合开关时,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向左偏。现按图乙连接方式将电流计与螺线管B连成一个闭合回路,将螺线管A与电池、滑动变阻器和开关S串联成另一个闭合回路。

       

    (1)闭合开关S后,将螺线管A插入螺线管B的过程中,螺线管B的端(选填“上”或“下”)为感应电动势的正极;

    (2)螺线管A放在B中不动,开关S突然断开的瞬间,电流计的指针将(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偏转;

    (3)螺线管A放在B中不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电流计的指针将(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偏转。

  • 6、有一边长为L、质量为m、总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自磁场上方某处自由下落,如图所示。区域I、II中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二者宽度分别为L、H,且H>L。导线框恰好匀速进入区域I,最后又恰好匀速离开区域II,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导线框离开区域II的速度大于mgRB2L2 B、导线框刚进入区域II时的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竖直向上 C、导线框进入区域II的过程产生的焦耳热为mgH D、导线框自开始进入区域I至刚完全离开区域II的时间为6B2L3mgR
  • 7、如图为模拟远距离输电的实验电路图,两理想变压器的匝数n1=n4<n2=n3 , 四根模拟输电线的电阻R1R2R3R4的阻值均为R,A1A2为相同的理想交流电流表,L1L2为相同的小灯泡,灯丝电阻RL>2R , 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当A、B端接入低压交流电源时(  )

    A、L1L2两灯泡的亮度相同 B、A1表的示数小于A2表的示数 C、R2两端的电压小于R4两端的电压 D、R1消耗的功率大于R3消耗的功率
  • 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三个定值电阻的阻值相同,电压表为理想交流电表。现在a、b端输入正弦式交变电流,电键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1 , 电键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U2 , 则U1U2的值为(  )

    A、23 B、32 C、35 D、53
  • 9、如图所示的半圆形闭合回路半径为a,电阻为R。虚线MN右侧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半圆形回路所在的平面。回路以速度v向右匀速进入磁场,直径CD始终与MN垂直。从D点到达边界开始到C点进入磁场为止,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感应电流方向沿顺时针方向 B、半圆形闭合导线所受安培力方向向右 C、感应电动势最大值2Bav D、感应电动势平均值E¯=14πBav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D、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每一个分子热运动的速率一定都增大
  • 11、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化的电场一定在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磁场 B、麦克斯韦首先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最先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C、电磁波和机械波都依赖于介质才能传播 D、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以不同的速度来传播
  • 12、如图所示,一根一端封闭粗细均匀细玻璃管AB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用高h=24cm的水银柱封闭了一段长L=45cm的空气柱。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p0=76cmHg , 封闭气体的温度为t1=27℃,g取10m/s2 , 则:

    (1)若玻璃管AB长度为L0=75cm , 现对封闭气体缓慢加热,则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时,水银刚好不溢出?

    (2)若玻璃管AB足够长,缓慢转动玻璃管至管口向下后竖直固定,同时使封闭气体的温度缓慢降到t3=13℃,求此时试管内空气柱的长度。

  • 13、如右图,M、N和P是以MN为直径的半圆弧上的三点,O点为半圆弧的圆心,.电荷量相等、符号相反的两个电荷分别置于M、N两点,这时O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1;若将N点处的点电荷移至P点,则O点的场强大小变为E2.E1与E2之比为( )

    A、1:2 B、2:1 C、 D、
  • 14、用插针法测量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用A、B两个大头针确定入射光路、C、D两个大头针确定出射光路,O和O'分别是入射点和出射点,如图(a)所示。测得玻璃砖厚度为h=15.0mm , A到过O点的法线OM的距离AM=10.0mm , M到玻璃砖的距离MO=20.0mmO'OM的距离为s=5.0mm

    (ⅰ)求玻璃砖的折射率;

    (ⅱ)用另一块材料相同,但上下两表面不平行的玻璃砖继续实验,玻璃砖的截面如图(b)所示。光从上表面入射,入射角从0逐渐增大,达到45°时,玻璃砖下表面的出射光线恰好消失。求此玻璃砖上下表面的夹角。

  • 15、光的干涉现象在技术中有许多应用。如图甲所示是利用光的干涉检查某精密光学平面的平整度,下列说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上板是待检查的光学元件,下板是标准样板 B、若换用频率更大的单色光,其他条件不变,则图乙中的干涉条纹间距将变窄 C、若出现图丙中弯曲的干涉条纹,说明被检查的平面在此处出现了凸起 D、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图丁中的牛顿环,得到的条纹是等间距的同心圆环
  • 16、某物理实验小组用多用电表测量一只电流表的内阻。

    (1)、他们首先找到一块多用电表,将选择开关旋至欧姆挡“×1”档位,进行欧姆调零后,两只表笔分别与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相连,稳定后示数如图甲所示,对应的读数为Ω。
    (2)、测量完成后发现,该欧姆表虽然能够进行欧姆调零,但其内部电池已经非常陈旧,所测阻值误差较大。该小组决定进一步探究测量出该电池的电动势,并较准确地计算出电流表内阻。于是又找来一个电阻箱,将电池装回多用电表,重新进行欧姆调零,再用导线及表笔将电流表、电阻箱和多用电表的欧姆挡连接成闭合回路,连接时应将(填“红”或“黑”)表笔与电流表正接线柱相连。将图乙完成电路连接后,调节电阻箱,改变并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0及对应电流表的示数I。测量多组数据后,该小组运用记录数据画出了R01I图像,如图丙所示,已知图线斜率为1.2,R0轴上对应的截距为b

    (3)、查阅多用电表说明书可知,该电表使用标准电池的电动势为1.5V,其刻度准确。由此该小组得出,现用电池的电动势为V,电流表的内阻为Ω,在图丙中b的值为
  • 17、如图所示,矩形平板ABCD的AD边固定在水平面上,平板与水平面夹角为θ , AC与AB的夹角也为θ。质量为m的物块在平行于平板的拉力作用下,沿AC方向匀速运动。物块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拉力大小为(  )

    A、2mgsinθcosθ2 B、2mgsinθ C、2mgsinθ2 D、mgsinθcosθ2
  • 18、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小球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的大小F与质量m、角速度ω和半径r之间的关系,转动手柄使长槽和短槽分别随变速塔轮匀速转动,槽内的球就做匀速圆周运动。横臂的挡板对球的压力提供了向心力,球对挡板的反作用力通过横臂的杠杆作用使弹簧测力套筒下降,从而露出标尺,标尺上的红白相间的等分格显示出两个小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实验用球分为钢球和铝球,请回答相关问题:

    (1)、在探究向心力与半径、质量、角速度的关系时,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A、理想实验 B、等效替代法 C、微元法 D、控制变量法
    (2)、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把两个质量相等的钢球放在A、C位置,A、C到塔轮中心距离相同,将皮带处于左右塔轮的半径不等的层上。转动手柄,观察左右露出的刻度,此时可研究向心力的大小与______的关系。
    A、质量m B、角速度ω C、半径r
    (3)、在(2)的实验中,某同学匀速转动手柄时,左边标尺露出1格,右边标尺露出4格,则皮带连接的左、右塔轮半径之比为
  • 19、如图甲所示,在xOy平面内的均匀介质中两波源S1S2分别位于x轴上x1=0x2=14m处,两波源均从t=0时刻开始沿y轴方向做简谐运动,波源S1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波源S2的振动方程是y=3sin(πt)cm , 质点P位于x轴上xP=4m处,在t=2.0s时,质点P开始振动。求:

    (1)这两列波的波长λ

    (2)两列波刚开始相遇的时刻,质点P的位移y

    (3)从t=0开始经5.5sx=7m处的质点通过的路程s

  • 20、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其第一象限存在着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右,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微粒从原点出发,以某一初速度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45°的方向进入复合场中,正好做直线运动,当微粒运动到A(l,l)时,电场方向突然变为竖直向上(不计电场变化的时间),微粒继续运动一段时间后,正好垂直于y轴穿出复合场。不计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电场强度E的大小;

    (2)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微粒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时间。

上一页 1420 1421 1422 1423 14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