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xOz平面为均匀介质I和Ⅱ的分界面(z轴垂直纸面向外)。在介质I中的P(0,4λ)点处有一波源,产生波长为λ、速度为v的声波,波传到介质Ⅱ中,其速度为2v。图示时刻介质Ⅱ中仅有一个波峰,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R(3λ , 0)和S点,此时O点也恰好位于波峰。则(       )

    A、声波从介质I传播到介质Ⅱ中波长不变 B、声波从介质I传播到介质Ⅱ中频率不变 C、S点到坐标原点距离为2λ D、介质I和介质Ⅱ中的波相遇无干涉现象 E、根据题中数据可求出折射角α的正弦值
  • 2、图甲为气压式升降椅,它通过活塞上下运动来控制椅子的升降,图乙为其核心部件模型简图,圆筒形导热汽缸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活塞(连同细连杆)与椅面的总质量m=4kg,活塞的横截面积S=4×10-4m2 , 汽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汽缸之间无摩擦且不漏气,活塞上放有一质量M=8kg的物块,气柱高度h=0.6m。已知大气压强p0=1×105pa,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若拿掉物块活塞上升,求稳定时气柱的高度;

    (2)拿掉物块后,如果缓慢降低环境温度,使活塞下降10cm,此过程中气体放出热量20J,求气体内能的变化量ΔU

  • 3、如图所示,长L=7m的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5m/s顺时针转动,其端点A、B与光滑水平台面平滑对接。平台左侧锁定弹簧的弹性势能EP=3.2J,质量m1=0.1kg的物块甲紧靠弹簧右端放置,物块甲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平台右侧固定一倾角为53°,高为h=0.55m的光滑斜面(平台与斜面平滑连接),平台上还固定有上表面光滑的水平桌面,桌面左端依次叠放着质量为m3=0.1kg薄木板和质量为m2=0.2kg的物块乙,物块乙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桌面上固定一弹性竖直挡板,挡板与木板右端相距x0=1.0m,木板与挡板碰撞会原速率弹回。现解除锁定,物块甲与弹簧分离后滑上传送带向右运动,离开斜面后恰好在最高点与物块乙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物块乙始终未滑离木板。物块甲、乙均可视为质点,g=10m/s2 , sin53°=0.8,cos53°=0.6,求:

    (1)物块甲滑到传送带上A点的速度大小;

    (2)物块甲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

    (3)木板运动的总路程;

  • 4、如图所示为某一具有电磁缓冲功能的火箭模型结构示意图,模型由缓冲槽、主体及主体内的线圈构成。匝数为N、边长为L的闭合正方形线圈abcd固定在主体下部,总电阻为R。模型外侧安装有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缓冲槽,槽中有垂直于线圈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模型以速度v0着地时缓冲槽立即静止,此后主体在线圈与缓冲槽内磁场的作用下减速,从而实现缓冲。主体已知主体与线圈总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求:

    (1)模型以速度v0着地瞬间ab边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2)若主体下落距离为h时未与缓冲槽相碰,此时主体线圈瞬时发热功率为缓冲槽着地瞬时发热功率的一半,求该过程中线圈产生的热量Q。

  • 5、某学习小组准备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室提供以下器材:

    A.待测电源(电动势约为3V内阻未知);

    B.电流表(内阻未知,0~0.6A~3A);

    C.电压表(内阻未知,0~3V);

    D.电阻箱R1(0~99.9Ω);

    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0Ω;

    开关导线若干。

    (1)、小组同学发现:电流表正接线柱A、B量程标识由于长期使用被磨损。同学们讨论决定:先测电流表的内阻和确定接线柱A、B的量程标识。于是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且电流表接A接线柱。操作步骤:

    ①闭合开关S前滑片P应滑到(选填“左”或“右”)端。

    ②闭合开关S1 , 将开关S2接1,调节R1=5.0Ω,反复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读数为2.5V。

    此时发现电流表指针超过半偏,则A接线柱对应电流表的量程为(选填“0~0.6A”或“0~3A”)。

    ③断开开关S1 , 将开关S2接2,再闭合开关S1 , 反复调节滑片P和R1 , 使电压表示数仍为2.5V,此时R1=5.8Ω,则电流表内阻为Ω(保留一位小数)。

    (2)、为了更精确的测电动势和内阻,应选择电路(选填“图2”或“图3”)进行实验。
    (3)、根据小组同学的实验数据得到如图4所示的I—U图像,则电源的电动势为V,内阻为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6、“筋膜枪”是利用内部电机带动“枪头”高频冲击肌肉,缓解肌肉酸痛的设备。某同学为了测量“枪头”的冲击频率,将带限位孔的塑料底板固定在墙面上,下端带重锤的纸带穿过限位孔并竖直拉直,“枪头”放在限位孔上方,靠近并正对纸带,如图甲所示。启动筋膜枪,松开纸带,让纸带在重锤带动下运动,“枪头”在纸带上打下系列点迹。更换纸带,重复操作。

    (1)、如图乙所示,实验时打出一条清晰的纸带,截取其中一段,测得相邻点迹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 , 则图示纸带的(选填“左”或“右”)端连接重锤;若重力加速度为g,则“枪头”的冲击频率f=
    (2)、该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枪头”在打点瞬间阻碍纸带的运动,这样会导致冲击频率的测量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
  • 7、如图,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AB与斜面BC在B点平滑连接,斜面倾角θ=37° , 质量为1kg的物块从距传送带高为H=2.4m的C点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传送带顺时针运行速度恒为5m/s。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 sin37°=0.6,cos37°=0.8。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块第二次经过B点的速度为5m/s B、物块第一次到达传送带最左端的过程中与传送带摩擦生热28J C、物块在斜面上向下运动的路程之和为6m D、物块在斜面上向下运动的路程之和为5m
  • 8、两块相同的正方形金属板一上一下正对水平放置,间距为4d,上板正中心O处开有一小孔,其截面图如图所示。现将上、下板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后,在板间形成匀强电场。让带电油滴a以初速度v0从上极板中心O竖直向下进入板间,运动距离d后静止。若空气对油滴的阻力和速度成正比,不计油滴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滴带负电,电场力等于重力 B、油滴带正电,电场力大于重力 C、若油滴初速度为2v0 , 则油滴运动距离2d后静止 D、若油滴初速度为2v0 , 则油滴运动距离4d后静止
  • 9、如图是某同学在足球场上把足球从地面A点踢出又落回地面C点的轨迹草图,其中B点是足球运动的最高点。不能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足球在B点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B、足球在B点速度不是最小 C、足球从A运动到B的时间小于从B运动到C的时间 D、足球在A、C两点重力的功率相等
  • 10、光滑刚性绝缘正三角形框内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长为L的CD边中点P开有一个小孔,如图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正电粒子从P点沿垂直于CD边射入磁场后,与正三角形的边发生两次碰撞,再从P点垂直于CD边离开磁场。粒子在每次碰撞前、后瞬间,平行于边方向的速度分量不变,垂直于边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不变、方向相反,电荷量不变,不计重力。则粒子的初速度为(       )

    A、qBL4m B、qBL2m C、qBLm D、2qBLm
  • 11、实验室用交流发电机和理想变压器组合给R0供电,电路如图所示。交流发电机的线圈内阻为4Ω,当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时,R0消耗的功率与线圈内阻消耗的功率相等,导线电阻不计,则R0的阻值为(       )

    A、 B、 C、 D、16Ω
  • 12、1907年起,物理学家密立根开始以精湛的技术测量光电效应中几个重要的物理量,得到某种金属的遏制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v的关系如下图,已知e=1.6×1019C。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Hz B、图中斜率为普朗克常量 C、由图及已知可算出普朗克常量 D、不能求出该金属的逸出功
  • 13、A、B两物体如图叠放,在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沿粗糙竖直墙面向上匀速运动,则A的受力个数为(       )

    A、2 B、3 C、4 D、5
  • 14、如图所示,动力小车以恒定的速率沿曲线竖直轨道上表面从A点运动到D点,A点是轨道最低点,B为轨道最高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车在A、B两点速度不同 B、运动中小车的动量不变 C、运动中小车机械能不变 D、小车在A点对轨道压力最大
  • 15、如图所示,有5个大小不计的物块1、2、3、4、5放在倾角为θ的足够长斜面上,其中物块1的质量为m , 物块2、3、4、5的质量均为2m , 物块1与斜面间光滑,其他物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tanθ。物块2、3、4、5的间距均为L , 物块1、2的间距为98L。开始时用手固定物块1,其余各物块都静止在斜面上。现在释放物块1,使其自然下滑并与物块2发生碰撞,接着陆续发生其他碰撞。假设各物块间的碰撞时间极短且都是弹性碰撞,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物块1、2第一次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2)从释放物块1到物块1、2发生第五次碰撞所需时间;

    (3)从释放物块1到物块1、2发生第五次碰撞所有物块与斜面间摩擦产生的总热量。

  • 16、如图是一种用折射率法检测海水盐度装置的局部简化图。让光束从海水射向平行空气砖(忽略薄玻璃壁厚度)再折射出来,通过检测折射光线在不同盐度溶液中发生的偏移量d,进而计算出海水盐度。已知某一温度下,海水盐度变大引起折射率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束复色光透过平行空气砖分成1、2两束光,则两束光不一定平行 B、一束复色光透过平行空气砖分成1、2两束光,则1光的频率更高 C、一束单色光射向平行空气砖后偏移量变大,说明海水的盐度变大 D、一束单色光射向平行空气砖后偏移量变小,说明海水的盐度变大
  • 17、如图所示,当小车A向左运动,B物体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示时刻,小车A的速度大小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A向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 B、图示时刻,B物体的速度为vcosθ C、绳子对B的拉力大于B的重力 D、绳子对A的拉力大小将变大
  • 18、如图所示,开口向下的34光滑绝缘圆形轨道BCD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C为最高点、O为圆心,OB与CO的延长线的夹角为θ , 经过B点的水平线下方的电场区域中还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个质量为m , 电荷量为q的微粒沿直线AB运动,恰好在B点无碰撞地进入圆形轨道,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微粒的电性及电场强度E的大小;

    (2)要使微粒能够沿轨道到达D点,圆形轨道的半径需要满足的条件;

    (3)在第(2)问的条件下,微粒经过C点时,对轨道压力的最小值。

  • 19、用如图1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PQ滑下后从Q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MN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

       

    (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

    A.斜槽轨道光滑

    B.斜槽轨道末段水平

    C.挡板高度等间距变化

    D.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

    (2)为定量研究,建立以水平方向为x轴、竖直方向为y轴的坐标系:

       

    a。取平抛运动的起始点为坐标原点,将钢球静置于Q点,钢球的球心对应白纸上的位置即为原点;在确定y轴时(选填“需要”或者“不需要”)y轴与重锤线平行;

    b。若遗漏记录平抛轨迹的起始点,也可按下述方法处理数据:如图2所示,在轨迹上取A、B、C三点,AB和BC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x,测得AB和BC的竖直间距分别是y1和y2 , 则y1y213(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可求得钢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

    (3)为了得到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同学们还提出了以下三种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从细管水平喷出稳定的细水柱,拍摄照片,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B.用频闪照相在同一底片上记录平抛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平滑连接各位置,即可得到平抛运动轨迹

    C.将铅笔垂直于竖直的白纸板放置,笔尖紧靠白纸板,铅笔以一定初速度水平抛出,将会在白纸上留下笔尖的平抛运动轨迹

  • 20、在篮球课上,某同学先后两次投出同一个篮球,两次篮球均垂直打在篮板上,第二次打在篮板上的位置略低一点,假设两次篮球出手位置相同,打到篮板前均未碰到篮圈,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两次篮球打在篮板的速度大小相等 B、第二次篮球在空中上升的时间较长 C、两次投篮,该同学对篮球做的功可能相等 D、两次篮球被抛出后瞬间,篮球重力的功率相等
上一页 1416 1417 1418 1419 14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