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同学利用手机加速度传感器研究电梯运动时的超失重现象。某次测量时,手机平放在电梯地板上,电梯由静止开始运动,获得竖直方向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如图所示,则由图线可知,在5.0~30.0s内(       )

       

    A、电梯一直向上运动且先加速再减速 B、电梯运动过程的最大加速度约为0.5g C、手机对地板的压力最大值约为其重力的1.5倍 D、电梯先下降后上升,10s时手机处于失重状态
  • 2、如图所示,中心开孔的A、B极板间加上恒定电压,两极板间的距离可以改变,电子每次以相同初速度沿两板的轴线方向向右射入电场中,电子所受重力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两极板的距离足够小,电子一定能从右极板射出 B、只要两极板的距离足够大,电子一定不能从右极板射出 C、当两极板的距离变化时,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不变 D、当两极板的距离变化时,电子离开电场的速度相同
  • 3、某燃脂呼啦圈如图甲所示,在圈外有一个用杆相连的重力锤,小明不小心将杆弄断了,换了一根细绳绑住重力锤。当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53°,计数器显示1min内转了40圈,运动过程中腰带可看作不动,重力锤绕人体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简化图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锤的质量m=0.4kg,绳长L=0.45m,取π2=10 ,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细绳不慎断裂,重力锤将做斜抛运动 B、若增大转速,腰带受到的合力变大 C、重力锤匀速转动的加速度大小约为7.5m/s2 D、细绳悬挂点到腰带中心的距离为0.39m
  • 4、2023年5月发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飞船发射后会在停泊轨道(Ⅰ)上进行数据确认,后择机经转移轨道(Ⅱ)完成与中国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其变轨过程可简化如图所示,已知停泊轨道半径近似为地球半径R,中国空间站轨道(Ⅲ)距地面的高度为h,飞船在停泊轨道上的周期为T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船在转移轨道(Ⅱ)上P点的速度为v=2πRT1 B、飞船在转移轨道(Ⅱ)上P点的加速度小于Q点的加速度 C、飞船从P到Q的运动时间至少为T121+h2R3 D、空间站内的物品或宇航员处于“漂浮”状态,说明此时它们受力平衡
  • 5、如图所示,有两个高度差为1m的小钢球A、B先后由静止开始下落,刚好同时落地,小钢球B下落的最后3.8m,用时0.2s,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钢球B下落最后一秒的位移大小为15m B、小钢球A下落时间为2s C、小钢球A掉落前到地面的高度为20m D、两小钢球在运动过程中,间距和速度之差均保持不变
  • 6、山东潍坊是“世界风筝都”,每年春天都会举办国际风筝节。如图所示,人拉风筝保持静止,AB代表风筝截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OC代表风筝线,与风筝平面成60°。风筝质量为500g,风筝所受风力方向与风筝面垂直且认为大小恒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对风筝的作用力的大小为5N B、风筝线对风筝的拉力大小为5N C、若剪断风筝线,风筝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D、风筝线对人的拉力和人对风筝线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 7、下列有关电容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S接1电容器充电,充电过程中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大小不变 B、图乙S由接1改为接2,电容器放电,放电时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方向为从左到右 C、图丙为可变电容器,它是通过改变两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来改变电容大小的 D、图丁中的“400V,68μF”,说明该电容器只有两端加上400V的电压时电容才为68μF
  • 8、滑竿下楼是消防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名消防员抓住竖直滑竿由静止开始下滑,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其中0t1段图线为直线,t2时刻消防员着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时间内,消防员平均速度v¯=v1+v22 B、t1t2时间内,消防员所受滑竿的阻力越来越大 C、消防员在0t1时间内加速度不变,在t1t2时间内加速度减小 D、消防员在0t1时间内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在t1t2时间内受静摩擦力作用
  • 9、在物理学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B、卡文迪什扭秤实验和库仑扭秤实验主要采用了理想实验法 C、Δt非常小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采用了极限法 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用到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 10、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于5月30日16时29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时29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B、天和核心舱绕地球运动时,必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C、对接后,“神舟十六号”与“天和核心舱”之间是相对运动的 D、“神舟十六号”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时,神舟十六号可视为质点
  • 11、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功的单位,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kg·m2/s2 B、N·m/s C、J D、N·m
  • 12、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 , 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mgtanθ B、F=mgtanθ C、FN=mgtanθ D、FN=mgtanθ
  • 1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刹车后位移s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s=20t52t2 , 则从刹车开始,2s内和5s内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5:4 B、3:4 C、4:5 D、4:3
  • 14、超市货架陈列着四个完全相同的篮球,不计摩擦,挡板均竖直,则4球中对圆弧面压力最小的球是(  )

    A、a球 B、b球 C、c球 D、d球
  •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下落到地面上的B点。若以桌面为参考平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A点的重力势能为mgh1+h2 B、小球在B点的重力势能为mgh2 C、整个下落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mgh1 D、整个下落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减少mgh2
  • 16、2019年3月10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星6C”通信卫星(记为卫星Ⅰ)送入地球同步轨道上,主要为我国、东南亚、澳洲和南太平洋岛国等地区提供通信与广播业务。在同平面内的圆轨道上有一颗中轨道卫星Ⅱ,它运动的每个周期内都有一段时间tt未知)无法直接接收到卫星Ⅰ发出的电磁波信号,因为其轨道上总有一段区域没有被卫星Ⅰ发出的电磁波信号覆盖到,这段区域对应的圆心角为2α。已知卫星Ⅰ对地球的张角为2β , 地球自转周期为T0 , 万有引力常量为G , 则根据题中条件,可求出(  )

    A、地球的平均密度为3πGT02 B、卫星Ⅰ、Ⅱ的角速度之比为sinβsinαβ C、卫星Ⅱ的周期为sin3βsin3(αβ)T0 D、题中时间tsin3βsin3(αβ)απT0
  • 17、1970年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至今仍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如图所示,设卫星在近地点、远地点的速度分别为v1v2 , 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  )

       

    A、v1>v2 , v1GMr B、v1>v2 , v1GMr C、v1<v2 , v1GMr D、v1<v2 , v1GMr
  • 18、2019年1月,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探测器“奔向”月球的过程中,用h表示探测器与地球表面的距离,F表示它所受的地球引力,能够描F随h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
    A、
    B、 C、 D、
  • 19、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测量动摩擦因数的实验,①如图(a),将倾斜段和水平段连接构成的铝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②让小铁块从倾斜段上A点静止释放,铁块最终停在水平段上B点;③利用铅垂线找到A点在桌面的投影点A' , 测出A到A'的高度h和A'到B的水平距离s;④改变释放位置重复多次实验,得到多组h和s的数值。

    (1)、实验得到多组h和s的数值如下表,请在图(b)中作出s-h关系图线

    h/cm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s/cm

    19.90

    32.70

    48.10

    57.60

    69.80

    (2)、根据图线求得动摩擦因数μ=。(保留1位有效数字)
    (3)、重复实验发现,s-h图线总是在横轴上有一固定截距,该截距的物理意义是
    (4)、实验中铁块通过倾斜段与水平段转接点处有机械能损失,损失量与通过时的动能成正比,这会导致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
    (5)、为了消除铁块在转接点处的机械能损失,兴趣小组中某位同学建议将倾斜段做成图(c)所示圆弧面,其末端与水平段相切,仍然通过测量h和s求得动摩擦因数。该方案是否可行?(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 20、将放射性同位素氟-18(F918)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如图甲所示,氟-18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并产生一对波长相等的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医学图像。氟-18的衰变规律如图乙所示,其中纵坐标NN0表示任意时刻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与t=0的原子数之比,设正、负电子的质量均为m,光速为c,普朗克常数为h。则(  )

    A、氟-18衰变的方程为F918e10+N1018e B、上述一对光子由氟-18直接产生并释放 C、上述一对光子波长为hmc D、经5小时人体内氟-18的残留量是初始时的33.3%
上一页 1243 1244 1245 1246 124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