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小孩把一质量为0.5kg的篮球由静止释放,释放后篮球的重心下降高度为0.8m时与地面相撞,反弹后篮球的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2m , 已知篮球与地面作用的时间为0.05s , 且该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10m/s2 , 求:
    (1)、篮球与地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篮球的动量变化量;
    (2)、篮球与地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篮球对地面的平均作用力。
  • 2、某实验小组利用重物自由下落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重物质量为m ,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以下步骤不必要或者错误的是(  )
    A、用天平称出重物和夹子的质量 B、接通电源,松开纸带,开始打点,并如此重复多次,以得到几条打点的纸带 C、固定好打点计时器,将连着重物的纸带穿过限位孔,用手提住,且让手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 D、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O点的距离,即得到重物下落的高度
    (2)、某同学多次实验后,挑选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测量出纸带上连续四个点ABCD到起始点O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f , 则从O点到C点的这段时间内,重物动能的增加量为
    (3)、该同学利用纸带上各点到起始点O点的距离h , 计算出各点的速度v , 以h为横轴、v22为纵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v22h图像,其图线的斜率表示的物理量为
    (4)、在实验中,某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通过计算发现,重物动能的增加量略大于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若测量与计算均无错误,则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是(  )
    A、重物的体积偏大 B、交流电源的电压偏小 C、交流电源的频率偏小 D、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阻力过大
  • 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入射球与被碰球半径相同、质量不等,且入射球的质量大于被碰球的质量。

    (1)、关于本实验,下列要求和操作正确的是(  )
    A、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B、小球落到的地面要水平 C、测量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同一组实验中,入射小球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2)、先使A球从斜槽上固定位置G由静止释放,在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落点痕迹,重复10次,得到10个落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的末端R处,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释放,与B球碰撞,碰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10次。A、B两球在记录纸上留下的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碰撞后A球的水平射程应取cm
    (3)、小球A、B的质量分别为m1m2 ,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L1L2L3 , 当满足关系式时,说明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 4、质量m1=0.3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1.5m , 现有一质量为m2=0.2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2m/s从左端滑上小车,如图所示,最后在小车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10m/s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此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0.336J B、物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大小0.8m/s C、在此过程中系统产生的内能0.24J D、若物块不滑离小车,物块的速度不能超过4m/s
  • 5、如图a , 我国某些农村地区人们用手抛撒谷粒进行水稻播种。某次抛出的谷粒中有两颗质量相同的谷粒,其运动轨迹如图(b)所示,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抛出点均为O , 且轨迹交于P点,抛出时谷粒1和谷粒2的初速度分别为v1v2 , 其中v1方向水平,v2方向斜向上。忽略空气阻力,关于两谷粒在空中从O点运动到P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谷粒2在最高点的速度小于v1 B、谷粒1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小于谷粒2重力势能的变化量 C、谷粒1速度的变化量小于谷粒2速度的变化量 D、谷粒1动能的变化量小于谷粒2动能的变化量
  • 6、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运动,同时人顶着直杆以速度v0水平匀速移动,经过时间t , 猴子沿杆向上移动的高度为h , 人顶杆沿水平地面移动的距离为x , 如图所示。关于猴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B、相对地面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C、t时间内猴子对地的位移大小为x D、t时刻猴子对地的速度大小为v02+at2
  • 7、人们用滑道从高处向低处运送货物。如图所示,可看作质点的货物从14圆弧滑道顶端P点静止释放,沿滑道运动到圆弧末端Q点时速度大小为6m/s。已知货物质量为20kg , 滑道高度h4m , 且过Q点的切线水平,重力加速度g=10m/s2。关于货物从P点运动到Q点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能损失800J B、经过Q点时重力的功率为0 C、重力势能减少360J D、经过Q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180N
  • 8、我国航天人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砥砺前行,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不断创造奇迹。“北斗”第49颗卫的发射迈出组网的关键一步。该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成一定夹角。该卫星(  )
    A、运动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运动速度大小等于静止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 C、轨道半径大于静止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 D、周期大于静止在赤道上的物体
  • 9、如图所示,高速公路上汽车定速巡航(即保持汽车的速率不变)沿拱形路面上坡,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大小不变。此过程中(  )

    A、汽车所受合力为零 B、汽车的牵引力不变 C、汽车所受合力做功为零 D、汽车的输出功率逐渐增大
  • 10、一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3kW的额定功率启动,轿车所受阻力恒为100N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轿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30km/h B、轿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牵引力为0 C、轿车的速度为20m/s时牵引力为150N D、轿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以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 11、若有一颗“宜居”行星,其质量为地球的p倍,半径为地球的q倍,则该行星表面卫星的环绕周期是近地卫星环绕周期的(  )
    A、pq B、qp C、qpq D、qqp
  • 12、火车在半径为r的水平弯道处转弯,轨道宽为l , 外轨比内轨高h , (α很小时,可以近似认为tanα=sinα),重力加速度为g , 为了使铁轨不受轮缘的挤压,火车的速度应为(  )
    A、ghl B、glh C、ghlr D、ghrl
  • 13、撑竿跳高是一项运动员经过持竿助跑,借助撑竿的支撑腾空,在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动作后越过横杆的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在运动员腾空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的机械能守恒 B、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C、撑竿的弹力对运动员做正功 D、撑竿的弹性势能始终减小
  • 14、一辆满载防疫物资的货车以2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在其前方2.4 km处有一座平直的桥梁,这座桥梁限重60 t。货车到达桥梁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恒为200 kW,车轮与水平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1 m2 , 对地面的压强为5×105 Pa,g取10 N/kg。
    (1)、求货车到达桥梁所需的时间;
    (2)、求货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3)、请判断该货车是否允许通过这座桥梁?
  • 15、如图甲所示为一种用来取水的机械—筒车。图乙是其结构简图,若接水槽离取水处高4m,筒车旋转一周可以取水36kg,所用时间为60s。接水槽离倒水处的高度忽略不计,求:

    (1)、该筒车旋转一周对进入接水槽的水所做的功;
    (2)、该筒车旋转一周对进入接水槽的水做功的功率。
  • 1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选填“平衡”或“不平衡”)。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也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图乙中,在A点挂3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个相同的钩码;杠杆平衡后,在A、B两点下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保持原状”)。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从图丙位置转到图丁位置时,其示数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
  • 17、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时,当他把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放在如图示的位置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向调整光屏;调整后,在图示位置上恰能成一个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在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三种光学器件中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

    (1)若有位同学摘下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应将光屏向(左/右)调节,才能使像变清晰。

    (2)如果他换用一个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可在光具座上的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就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烛焰像。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景物与照相机镜头之间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那是因为镜头的焦距变(长/短)。

  • 18、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科有如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此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按照图甲所示,将一定质量的木块放在接触面上,桶内无细沙,读出此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F,水平向左匀速拉动重为5N的木板,记录拉力传感器的示数。

    步骤二:往沙桶中加入一定量细沙,水平匀速向左拉动木板,读出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然后改变桶中沙子的量,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并记录数据。

    步骤三:保持沙桶中没有沙子,改变接触面的材料(钢板重为5N,毛巾重不计),水平匀速向左拉动木板,读出压力传感器和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并记录。

    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接触面材料

    压力传感器示数/N

    拉力传感器示数/N

    1

    木板

    20.0

    10.0

    2

    木板

    15.0

    7.5

    3

    木板

    10.0

    5.0

    4

    钢板

    20.0

    6.1

    5

    毛巾(固定在木板上)

    20.0

    8.9

    (1)、通过前3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2)、小科认为:该实验中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要尽量光滑,否则会使拉力传感器的读数偏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3)、摩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图乙所示的开罐器就应用到了摩擦知识。这款开罐器设计有齿轮,按图丙所示方法,饮料瓶、调味品和玻璃罐头都能轻松打开。通过齿轮设计可以增大摩擦的原理可以从实验有关数据分析得出。
  • 19、小明正在抬起一张桌子的一边,如图,请画出此时动力F1的力臂L1

  • 20、用20牛的水平向右的压力把重10N的物体压在竖直的墙上,画出物体对墙面的压力。

上一页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