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抛撒播种

    我国某些地区的人们用手拋撒谷粒进行水稻播种,如图(a)所示。在某次抛撒的过程中,有两颗质量相同的谷粒1、谷粒2同时从O点抛出,初速度分别为v1、v2 , 其中v1方向水平,v2方向斜向上,它们的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相交于P点,如图(b)所示。已知空气阻力可忽略。

    (1)、谷粒1、2在空中运动时的加速度a1、a2的大小关系为(  )
    A、a1 > a2 B、a1 < a2 C、a1 = a2 D、无法确定
    (2)、若以O点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面,则谷粒2在其轨迹最高点的机械能大小为(  )
    A、mgh B、12mv22 C、mgh+12mv22 D、mgh+12mv12
    (3)、两粒谷子(  )到达P点
    A、谷粒1先 B、谷粒2先 C、同时
    (4)、两粒谷子到达P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P1、P2的大小关系为(  )
    A、P1 > P2 B、P1 < P2 C、P1 = P2
  • 2、某小组基于“试探电荷”的思想,设计了一个探测磁感应强度和电场强度的装置,其模型如图所示.该装置由粒子加速器、选择开关和场测量模块(图中长方体区域)组成。MNPQ为场测量模块的中截面。以PQ中点O为坐标原点,QP方向为x轴正方向,在MNPQ平面上建立Oxy平面直角坐标系。

    带电粒子经粒子加速器加速后可从O点沿y轴正方向射入。选择开关拨到S1挡可在模块内开启垂直于Oxy平面的待测匀强磁场,长为2dPQ区间标有刻度线用于表征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拨到S2挡可在模块内开启平行于x轴的待测匀强电场,长为l的NPQM区间l>d2标有刻度线用于表征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带电粒子以速度v入射,其质量为m、电荷量为+q , 带电粒子对待测场的影响和所受重力忽略不计。

    (1)、开关拨到S1挡时,在PO区间x0,0处探测到带电粒子,求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和大小;
    (2)、开关拨到S2挡时,在d,y0处探测到带电粒子,求电场强度的方向和大小;
    (3)、求该装置PO区间和NP区间的探测量程。若粒子加速器的电压为U,要进一步扩大量程,U应增大还是减小?请简要说明。
  • 3、如图所示,一导热性能良好的圆柱形金属汽缸竖直放置。用活塞封闭一定量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活塞可无摩擦上下移动且汽缸不漏气。初始时活塞静止,其到汽缸底部距离为h。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将一质量为M的物体轻放到活塞上,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活塞再次静止。已知活塞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0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活塞厚度。求:

    (1)、初始时,缸内气体的压强;
    (2)、缸内气体最终的压强及活塞下降的高度;
    (3)、该过程缸内气体内能的变化量及外界对其所做的功。
  • 4、游乐项目“滑草”的模型如图所示,某质量m=80kg的游客(包括滑板,可视为质点)由静止从距水平滑道高h=20m的P点沿坡道PM滑下,滑到坡道底部M点后进入水平减速滑道MN,在水平滑道上匀减速滑行了l=9.0m后停止,水平滑行时间t=3.0s,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 求:

    (1)、该游客滑到M点的速度大小和滑板与水平滑道MN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该游客(包括滑板)从P点滑到M点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 5、某实验小组在完成“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后,为提高测量精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来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k。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卡钳将游标卡尺的游标尺竖直固定在一定高度;

    ②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游标卡尺尺身的外测量爪上,另一端勾住钢球上的挂绳;

    ③将钢球放在水平放置的电子天平上,实验中始终保持弹簧竖直且处于拉伸状态(在弹性限度内);

    ④初始时,调节游标卡尺使其读数为0.00,此时电子天平示数为m0

    ⑤缓慢向下拉动尺身,改变电子天平的示数m,m每增加1.00g , 拧紧游标尺紧固螺钉,读出对应的游标卡尺读数L,在表格中记录实验数据。

    完成下列填空:

    (1)、缓慢向下拉动尺身,弹簧伸长量将(填“增大”或“减小”);
    (2)、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其中6号数据所对应的游标卡尺读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mm

    数据编号

    1

    2

    3

    4

    5

    6

    游标卡尺读数(L/mm)

    0.00

    4.00

    8.10

    12.08

    16.00

    电子天平示数m/g

    28.00

    29.00

    30.00

    31.00

    32.00

    33.00

    (3)、根据上表,用“×”在图丙坐标纸中至少描出5个数据点,并绘制mL图像;
    (4)、写出m随L的变化关系:m=(用m0、L、k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5)、根据mL图像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k=N/m(g取9.80m/s2 ,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6、某同学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发光二极管LED发出光的波长。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双缝间距d=0.450mm , 双缝到毛玻璃的距离l=365.0mm , 实验中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

    当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第1条亮条纹中心,手轮上的读数为x1=2.145mm;当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第5条亮条纹中心,手轮上的读数为x5=4.177mm。完成下列填空:

    (1)、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mm
    (2)、根据可算出波长(填正确答案标号);
    A、λ=Δxd B、λ=dlΔx C、λ=ldΔx
    (3)、则待测LED发出光的波长为λ=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 7、如图甲所示,内表面光滑的“”形槽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完全相同的两物块a、b(可视为质点)置于槽的底部中点,t=0时,a、b分别以速度v1v2向相反方向运动,已知b开始运动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所有的碰撞均视为弹性碰撞且碰撞时间极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7秒内a与b共碰撞3次 B、初始时a的速度大小为1m/s C、前17秒内b与槽的侧壁碰撞3次 D、槽内底部长为10m
  • 8、空间中有方向与纸面平行的匀强电场,其中纸面内P、Q和R三点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三边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三角形的边长为2 m,a、b和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 V、2 V和3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 V/m B、电子在R点的电势能大于在P点的电势能 C、将一个电子从P点移动到Q点,电场力做功为+0.5 eV D、将一个电子从P点移动到R点,电场力做功为+0.5 eV
  • 9、法拉第在日记中记录了其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过程,某同学用现有器材重现了其中一个实验。如图所示,线圈P两端连接到灵敏电流计上,线圈Q通过开关S连接到直流电源上.将线圈Q放在线圈P的里面后,则(       )

    A、开关S闭合瞬间,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B、开关S断开瞬间,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C、保持开关S闭合,迅速拔出线圈Q瞬间,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D、保持开关S闭合,迅速拔出线圈Q瞬间,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 10、如图所示,对角线长度为2L的正方形区域abcd中有垂直于纸面的磁场(图上未画),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按B=B0ktB0、k不变,且B0>0,k>0)变化.abcd所在平面内有一根足够长的导体棒MN始终垂直于db , 并通有恒定电流。t=0时,导体棒从d点开始沿db方向匀速穿过磁场,速率为2kLB0。设导体棒运动过程中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F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 11、某同学站在水平放置于电梯内的电子秤上,电梯运行前电子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电梯竖直上升过程中,某时刻电子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时刻电梯(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A、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5m/s2 B、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50m/s2 C、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5m/s2 D、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50m/s2
  • 12、如图所示,“套圈”活动中,某同学将相同套环分两次从同一位置水平抛出,分别套中Ⅰ、Ⅱ号物品.若套环可近似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则(       )

    A、套中Ⅰ号物品,套环被抛出的速度较大 B、套中Ⅰ号物品,重力对套环做功较小 C、套中Ⅱ号物品,套环飞行时间较长 D、套中Ⅱ号物品,套环动能变化量较小
  • 13、某学习小组在暗室中利用多用电表验证“硫化镉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的特性,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保持电阻箱R的阻值不变,则(       )

    A、直接测量R的电压时,按图乙接入多用电表 B、直接测量R的电流时,按图丙接入多用电表 C、正确测量R的电压时,多用电表示数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 D、正确测量R的电流时,多用电表示数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
  • 14、如图,在xOy竖直平面内,第一象限内存在方向竖直向上、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第二、三象限内存在垂直于平面向内、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现有质量为m , 电荷量为q , 速度为v0的带电粒子甲和质量为m , 电荷量为+q , 速度为2.5v0的带电粒子乙,先后从AR,0分别沿y轴正方向和负方向射入匀强磁场,已知带电粒子甲刚好沿x轴正方向进入电场,经过x轴上P点时与x轴正方向成45° , 且两粒子恰好同时到达第四象限中的C点(未画出),不计重力,不考虑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已知sin37°=0.6cos37°=0.8 , 求:

    (1)、磁场强度B和电场强度E的大小;
    (2)、C点的坐标;
    (3)、甲乙两粒子出发的时间间隔Δt
  • 15、如图,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且相距L=1m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θ=37的绝缘粗糙斜面上,左端接在电阻R1的两端,两导轨间有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将一根长为L=1m质量为m=0.3kg电阻为r=2Ω的金属棒MN垂直于导轨放置在导轨顶端附近,闭合开关S , 释放金属棒,金属棒恰好不上滑。已知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磁感应强度B=2T , 定值电阻R1=2ΩR2=1Ω , 电源的电动势E=6V , 电源的内阻不计。已知sin37°=0.6cos37°=0.8 , 求:

    (1)、金属棒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断开开关S , 从开始下滑到速度稳定的过程中,通过R1的电荷量为0.2C , 系统所产生的热量Q
  • 16、热气球通过携带各种气象仪器上升到不同高度,测量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等参数。通过这些数据,气象学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大气的垂直结构和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如图所示,现有一热气球,球的下端有一小口,使球内外的空气可以流通,以保持球内外压强相等;球内有温度调节器,以便调节球内空气的温度,使气球可以上升或下降。已知气球的总体积V(球壳体积忽略不计),除球内空气外,气球和吊篮的总质量为M , 地球表面大气温度T , 密度ρ , 如果把大气视为理想气体且它的组成和温度几乎不随高度变化,重力加速度为g , 热气球的体积不发生变化。当球内气体加热使热气球恰能从地面飘起,求:

    (1)、热气球内剩余气体的质量m
    (2)、热气球内温度T1
  • 17、某同学想测某电阻的阻值。

    (1)他先用多用表的欧姆挡×10测量,如图所示,该读数为Ω

    (2)为了更准确地测量该电阻的阻值Rx , 有以下实验器材可供选择:

    A.电流表A1(量程为015mA , 内阻r1约为2Ω)

    B.电流表A2(量程为03mA , 内阻r2=100Ω)

    C.定值电阻R1=900Ω

    D.定值电阻R2=9900Ω

    E.滑动变阻器R3(020Ω ,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00mA)

    F.滑动变阻器R4(0100Ω ,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0mA)

    G.蓄电池E(电动势为3V , 内阻很小);

    H.开关S

    (3)滑动变阻器应选择(选填“R3”或“R4”)。

    (4)在虚线框内将图乙所示的电路补充完整,并标明各器材的符号。后续实验都在正确连接电路的条件下进行。

    (5)该同学在某次实验过程中测得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 , 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 , 则该电阻表达式Rx=(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6)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多组I1I2 , 并作出I1I2图像如丙图所示,则该电阻的阻值为Ω

  • 1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将斜槽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轨道末段水平,斜槽末端为O点,现将木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木板上叠放着白纸和复写纸实验时先将质量为m1的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Q处由静止释放,a从O点水平飞出后落在木板上;重复多次,测出落点的平均位置P与O点的距离L,将质量为m2、半径与a相等的小球b置于O点,再将小球a从Q处由静止释放,两球碰撞后均水平飞出落在木板上;重复10次,分别测出a、b两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N与O点的距离L1、L2

    (1)、实验中的斜槽轨道(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光滑。
    (2)、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两小球的质量关系为m1m2(填“>”或“<”)。
    (3)、如果测得的L、L1、L2、m1和m2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满足关系式 , 则验证了两小球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 19、三角形OPN是一光滑绝缘斜面,斜面足够长,斜面倾角为θ , 以O点为坐标原点,沿斜面向下为x轴正方向,如图1所示,沿斜面加一静电场,其电场强度Ex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设x轴正方向为电场强度的正方向。现将一质量为m , 电荷量为q的带电小球从O静止释放,且小球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已知qE0=2mgsin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一定带负电 B、小球在x=x0处的动能为2qE0x0 C、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为32qE0x0m D、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最大位移为4x0
  • 20、如图,足够长的“<”形光滑金属框架EOF固定在水平面内,金属框架所在空间分布有范围足够大、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t=0时刻,一足够长导体棒MN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以速度v沿金属框架角平分线从O点开始向右匀速运动,已知金属框架和导体棒单位长度的电阻相等。下列关于整个回路的电动势e电流i , 拉力F拉力F的功率P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