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光滑的平行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7°,两平行导轨间距为L=1m,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轨中接入电动势为E=4.5V、内阻为r=0.5Ω的直流电源,电路中有一阻值为R=1Ω的电阻,其余电阻不计。将质量为m=4kg,长度也为L的导体棒放在平行导轨上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取g=10m/s2 , sin37=0.60,cos37=0.80),求:

    (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多大?

    (2)若突然将匀强磁场的方向变为垂直导轨平面向上,求此时导体棒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

  • 2、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R2均为定值电阻,R1=160ΩR2的阻值未知,R3是一滑动变阻器,当其滑片从最左端滑至最右端的过程中,测得电源的路端电压随总电流I的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图线上的A、B两点是滑片在滑动变阻器的两个不同端点时分别得到的。求:

    (1)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定值电阻R2的阻值;

    (3)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3、如图所示,已知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1Ω、电阻R1=1 Ω、R2=40Ω ,电动机M的额定工作电压为8V、电阻为1Ω,K1、K2为电键开关。

    (1)、求开关K1闭合,K2断开R2的功率。
    (2)、已知开关K1、K2均闭合时电动机的正常工作,求开关K1、K2 均闭合时,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 4、用一台电动机来提升重500 N的重物,当接入110 V电压时,电动机工作时的电流是5 A,已知电动机线圈电阻是2 Ω,不计一切阻力,取g=10 m/s2 , 若物体从静止起动,且电流电压保持不变。求:

    (1)重物上升的最大速度;

    (2)若达到这个速度历时2 s,求此过程中物体上升的高度。

  • 5、某同学用以下器材组装一简易欧姆表:

    毫安表A(量程0~50mA)

    电阻箱R(阻值0~999.9Ω)

    学生电源(输出电压0~16V)

    红,黑表笔各一只

    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如下:

    (1)用导线将毫安表A、电阻箱R、学生电源串联起来,两只表笔一只接毫安表的负极,一只接学生电源负极,为使电流从黑色表笔流出,和毫安表相连的表笔应为(选填“红”或“黑”)表笔;

    (2)将学生电源的电压调至2V,电阻箱调到100.0Ω,将两表笔短接,发现毫安表指针向右偏转,调节电阻箱阻值,当阻值为35.0Ω时,发现毫安表恰好满偏,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断开两表笔,他在毫安表0刻度处标记“”,“50mA”刻度处标记“0”,并在其他刻度处标上正确阻值成为一个简易欧姆表,则25mA处应标记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将学生电源的电压调至6V,将两表笔短接,调节电阻箱直到毫安表满偏,此时该欧姆表的倍率为(选填“×2”“×3”或“×10”),将一未知电阻接入两表笔之间,发现毫安表指在25mA处,该电阻的阻值为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6、为了测量一根长约3cm。电阻约为6Ω , 横截面为圆形,粗细均匀的导电材料的电阻率,所用器材如下:

    A. 游标卡尺

    B. 螺旋测微器

    C. 电流表A10~0.6A , 内阻约为1.0Ω

    D. 电流表A20~3A , 内阻约为0.1Ω

    E. 电压表V0~3V , 内阻约为6kΩ

    F. 滑动变阻器R10~2kΩ ,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A

    G. 滑动变阻器R20~10Ω ,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H. 蓄电池E6V , 内阻不计)

    I. 开关一个,带夹子的导线若干

    (1)用游标卡尺测得该材料的长度如图甲所示。示数为L=m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材料的直径如图乙所示,示数为D=mm

    (2)为了在测量中尽量减小误差,并测多组数据,电流表应选 , 滑动变阻器选择。(填选项前的字母)

    (3)在方框中画出测量电阻Rx的实验电路图。

  • 7、如图所示,竖直方向上固定一光滑绝缘细杆,两电荷量相等的正点电荷A、B关于细杆对称固定.一带正电荷的小球(图中未标出)套在细杆上,从距两点电荷连线h1处由静止释放,经过时间t1运动到与两点电荷等高处.此过程中小球的速度v、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动能Ek、电势能Ep随下降距离h的变化图象可能正确的有

    A、 B、 C、 D、
  • 8、A、B两个物块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两物块运动的x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碰撞后A、B两个物块运动方向相同 B、A、B的质量之比mA:mB=1:1 C、碰撞前、后A物块的速度大小之比为5:3 D、此碰撞为弹性碰撞
  • 9、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2M的物体A以速度v向右匀速滑动,质量为M的B物体左端与轻质弹簧连接并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物体A与弹簧接触后,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在物体A与弹簧接触过程中,弹簧对A的弹力冲量大小为43Mv B、在物体A与弹簧接触过程中,弹簧对B的弹力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 C、从A与弹簧接触到A、B相距最近的过程中,弹簧对A、B做功的代数和为0 D、从A与弹簧接触到A、B相距最近的过程中,最大弹性势能为43Mv2
  • 10、如图所示电路中,R为电阻箱,R1R2为定值电阻(阻值未知)。当电阻箱电阻为20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1A;当电阻箱电阻为64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A;当通过电阻箱的电流为0.1 A时,电阻箱电阻为(       )

    A、124Ω B、416Ω C、654Ω D、800Ω
  • 11、蹦极是一项刺激的户外活动。某蹦极者在一次蹦极中离开踏板自由下落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v—t图像如图,已知蹦极者质量为60kg,最大速度为55m/s,0—5.0s内v—t图线为直线,5.0—7.0s内为曲线,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10m/s2。从蹦极绳拉直到蹦极者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蹦极者受到的平均拉力大小为2100N B、蹦极者重力的冲量与蹦极绳拉力对蹦极者的冲量相同 C、重力的冲量大小为3000Ns D、蹦极者一直处于超重状态
  • 12、如图所示,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0 , 无限长直导线MN垂直于磁场方向处在该磁场中。a、b两点位于纸面内且连线与直导线垂直,b点到直导线距离是a点到直导线距离的2倍。已知无限长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与电流大小成正比,与到直导线的距离成反比。当直导线中通有方向MN的电流I时,a点磁感应强度大小是54B0 , 则此时b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是(  )

    A、178B0 B、98B0 C、78B0 D、18B0
  • 13、如图所示,一表头G,满偏电流为1mA , 内阻为100Ω , 用它改装成有5V50V两种量程的电压表,则(  )

    A、R1=5R2=50 B、R1=4.9R2=50 C、R1=5R2=49.9 D、R1=4.9R2=49.9
  • 14、如图所示,矩形导线框abcd与通电长直导线在同一平面内,下列情况线框中没有感应电流产生的是(  )

    A、线框向左平动 B、线框垂直纸面向外平动 C、以ab边为轴,cd边向纸外转动 D、整个框面以长直导线为轴转动
  • 15、如图所示,在光滑平直轨道上有A,B,C三个物体,物体A,B均向右匀速运动,物体B的速度速度vB= 4.0m/s,B先与C碰撞,碰撞后B,C分离,之后B再与A碰撞粘在一起共同运动,且最后三个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v=2m/s,已知A的质量mA= 2kg,B的质量mB= 2kg,C的质量mC= 3kg.求:

    (1)B与C碰撞后B的速度;

    (2) 碰前A的速度vA

    (3) 整个过程中,系统由于碰撞产生的内能.

  • 16、如图,两平行金属板相距为d,电势差为U,一个电子从O点沿垂真于极板的方向射出,最远到达A点,然后返回。已知OA两点相距为h,电子质量为m,电子的电荷量为e,试计算。

    (1)OA的电势差UOA

    (2)此电子在O点射出时的速度。

  •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10VR14ΩR26Ω , 电容C30μF , 电源内阻忽略不计。求:

    (1)闭合开关S,电路稳定后通过电阻R1的电流;

    (2)将开关S断开,电路再次稳定后,求通过R1的总电荷量。

  • 18、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做“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时采用的实验电路。实验室中备有如下器材:

    A.待测金属丝(电阻约3Ω)

    B.电流表A1(量程0~0.6A,内阻约0.125Ω)   

    C.电流表A2(量程0~3A,内阻约0.025Ω)

    D.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3kΩ)

    E.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15kΩ)

    F.滑动变阻器R1(总阻值约10Ω)

    G.滑动变阻器R2(总阻值约1000Ω)

    H.学生电源(电动势约4.0V,内阻很小)

    I.导线若干,电键K、刻度尺、螺旋测微器

    (1)电流表应选择 , 电压表应选择 , 滑动变阻器应选择

    (2)用刻度尺测出接入电路部分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出金属丝的直径D;闭合电键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测出多组U和I的数据,做出UI关系图像,图像斜率为k,则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为ρ=(用题目中所给出的字母表示)。

    (3)本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选填“电流表分压”或“电压表分流”),分析可得ρ ρ(选填“<”、“=”或“>”)。

  • 19、一个直流电动机所加电压为U,电流为I,线圈内阻为R,当它工作时,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U2R B、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I2R C、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IU-I2R D、电动机的功率可写作IU=I2R=U2R
  • 20、如图所示,MN是一负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a到b穿越这条电场线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带电粒子从a到b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 B、负点电荷一定位于M点左侧 C、带电粒子在a点时具有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时具有的电势能 D、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上一页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