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一辆货车利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质不可伸长的缆绳提升一箱货物,已知货箱的质量为m0 , 货物的质量为m,货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将货物提升到图示的位置时,货箱速度为v , 连接货车的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 不计一切摩擦,则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车的速度等于vcosθ B、货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货车的重力 C、缆绳中的拉力FT小于m0+mg D、货物处于超重状态
  • 2、如图甲所示,一个阻值为R、匝数为N的金属螺线管与阻值也为R的定值电阻连接成闭合回路,定值电阻的两端用导线与平行金属板a、b相连。螺线管的横截面积为S,内有沿轴线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1随时间均匀变化。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c从金属板a中央由静止释放,经金属板b上的小孔射出时速度为v , 此后与静止在磁场边界M点、质量为m、电荷量为2q的粒子d发生碰撞,碰撞后结合成一个新的粒子e。粒子e从M点沿半径方向射入边界为圆形的有界匀强磁场中,圆形边界的半径为r,磁感应强度大小B2=3mvqr ,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不计粒子重力和粒子c、d间的库仑力。

    (1)、磁感应强度B1随时间增大还是减小?变化率大小ΔB1Δt为多少?
    (2)、求粒子e离开圆形有界磁场时偏离入射方向的距离y;
    (3)、若从粒子e进入磁场开始计时,圆形区域的匀强磁场大小不变,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如图乙所示。要使粒子e从边界直径MN的另一端N点飞出,求图乙中T的值和粒子e 从M点运动到N点所需的时间。(已知sinθ=a时,θ=arcsina , 角度θ的单位为弧度)
  • 3、图甲所示为粮库进行粮食转运时的常见情境,粮食通过倾斜传送带直接从高处飞落到卡车中,实现高效率装车。该过程可简化成图乙所示物理情境,图中用物块表示粮食颗粒,不考虑在传送带上和空中运动时粮食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及空气阻力。已知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距离L=10m , 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30° , 粮食颗粒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35 , 传送带顺时针转动的速率v=2m/s , 其顶部与车厢底部的高度差h=5m粮食从底端进入传送带时速度为零,从顶端离开传送带后做平抛运动,每秒钟可均匀传送质量为10kg的粮食,粮食落到车厢后速度立即变为零,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表示粮食颗粒的物块从进入传送带至落到车厢底部需要多少时间?
    (2)、若忽略车厢内粮食的上升,求装车过程中粮食对车厢底部的冲击力大小。
  • 4、小张想研究一只7号篮球的容积有多大。他先用气嘴将篮球内的气体全部排出,然后连接一支带气压表的打气筒开始给篮球打气。打气筒每打一次气能将体积为0.25 L、压强为 1 atm的空气打入球内,该过程不漏气,当他打气56次后,气压表的示数为2 atm。已知环境温度为27℃,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为T=t+273K

    (1)、若认为篮球内部气体的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则篮球的容积为多少?
    (2)、若打气结束时篮球内部气体的实际温度为57 ℃,则篮球的实际容积为多少?
  • 5、某学习兴趣小组将铜片和锌片磨光后分别平行插入番茄和土豆制成果蔬电池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实验中用到的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都可看成理想电表,经实验采集数据并正确分析计算后得到的电池参数见表中数据。

    电池

    电动势 E(V)

    内阻r(Ω)

    番茄

    0.6959

    291.81

    土豆

    0.7549

    559.59

    (1)、在进行实验时,应选用最大阻值为             (填正确答案标号)的电阻箱。
    A、99.99 Ω B、999.9 Ω C、9 999 Ω
    (2)、番茄电池把2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部从负极搬运到正极,非静电力所做的功为J(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对实验过程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断开状态 B、电压传感器的读数就是电动势值 C、若电阻箱的阻值R不断增大,电压传感器的示数随阻值R变化呈线性变化 D、为了完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图甲电路可以不用电流传感器,只用电压传感器和电阻箱就可以完成实验
    (4)、图甲电路可以不用电压传感器,只用电流传感器和电阻箱就可以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测量对应的电流I并分别绘制出番茄电池和土豆电池的RI1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其中土豆电池对应的图线为(填“①”或“②”)。
    (5)、下列对图乙的分析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图线的斜率表示电源的电动势的倒数 B、图线的斜率表示电源的电动势 C、图线的纵截距表示电源的内阻 D、图线①②的交点表示两电源的路端电压相等
  • 6、同学们在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后,到学校实验室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为了尽可能减小实验的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在选择重物时,应选用密度大、质量适当大些的重锤 B、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必须做到两个限位孔的连线在竖直方向 C、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电压为6 V的低压交流电源上 D、本实验必须用天平准确测量重物的质量
    (2)、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分析时,发现第一个点由于释放纸带前在同一位置打了很多次点,点迹比其他点大得多,所以他选择了后面一段纸带进行分析,如图乙所示。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 , 重物的质量为0.2kg,则根据测得的这些数据,对BD过程进行验证分析,该过程中重物的动能增加量为J,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 7、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四个小球A、B、C、D,通过轻绳或轻弹簧互相连接,悬挂于O点,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均为k,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 B、C间的细线剪断,此后A、B间弹簧始终处于拉伸状态 B、若将 B、C间的细线剪断,此后 B的加速度最大值为2g C、若将B、C间的细线剪断,落地前C、D与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若将C、D间的弹簧剪断,此后C的最大动能为m2g24k
  • 8、手摇发电手电筒经历发电、整流、充电存储后,通过电池给LED灯泡供电。发电装置的结构如图甲所示,两对永磁体可随手电筒相对于边长为L 的N 匝正方形线圈上下振动,每对永磁体间存在着垂直于线圈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B。某时刻磁场分界线恰好经过线圈的中轴线,如图乙所示,永磁体振动时磁场分界线不会离开线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零 B、磁铁相对线圈运动越快,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小 C、当磁铁相对于线圈的速度大小为v时,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为2BLv D、磁铁相对线圈下降时,图乙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 9、图甲所示为声波通过空气传到耳朵的情境图,可以把声波看成简谐波。图乙所示为以声源位置为原点,沿声波传播方向建立x轴,作出的t=0时刻的波形图,其中声源位置恰在疏部。已知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时刻x=15m处是密部 B、波源质点的振动方向与x轴平行 C、这列声波的周期为34s D、传播方向上的每个空气分子在1s内通过的路程都为1360m
  • 10、如图所示,四个电荷量大小相等的点电荷固定在水平面内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其中a、c带正电,b、d带负电。竖直线MN经过正方形的中心O点,MN上的P、Q两点关于O点对称,取无限远处电势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点的电场强度不为零 B、P、Q两点的电场强度均为零 C、P、Q两点的电势不相等 D、P点的电势大于零
  • 11、电流通过阻值为R的电阻时,i2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R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IR B、该电流一定是交流电 C、T3~T时间内电流按余弦规律变化 D、该电流的有效值23I
  • 12、2024年 6月 25 日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并将采得的月壤样品带回地球。飞行器在月背采样后需经月面起飞、环月飞行(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月地转移等过程最终回到地球。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壤样品到达地球后质量是它在月球背面时的6倍 B、飞行器在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地球的过程中受到的地球引力越来越大 C、飞行器环月飞行时,其加速度保持不变 D、飞行器环月飞行时,月壤样品对容器的压力为回到地球表面静止时16
  • 13、古代战争攻城用的云梯车如图所示,攻城作战时将云梯车推至城墙附近后,将水平地面上的车轮固定使其不能转动,上段直梯展开伸向城墙(与城墙的作用忽略不计),士兵们匀速爬到梯子的顶端到达城墙上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云梯对某个士兵的作用力沿梯子向上 B、地面对云梯车的摩擦力水平向左 C、云梯上的士兵数量不变,匀速向上爬升时,地面受到的压力变大 D、云梯上的士兵数量不变,匀速向上爬升时,地面受到的压力不变
  • 14、钍基熔盐核反应堆使用了先进的液态燃料和高温熔盐冷却剂,当中子与含有T90232hU92233的氟化物溶液碰撞时,可以使U92233 发生裂变反应,其典型产物是B56142aK3689r , 并将T90232h转化为新的U92233 , 这样就形成了链式反应,裂变反应产生的热能通过熔盐循环传递到换热器中,并通过蒸汽轮机发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U92233发生裂变反应的方程为U92233+n01B56142a+k3689r+4n01 B、K3689r的结合能大于U92233的结合能 C、K3689r的比结合能大于U92233的比结合能 D、用中子轰击U92233 一定会发生链式反应
  • 15、光纤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比如内窥镜、光纤通信等。光纤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纤芯和包层是由折射率不同的两种材料制成的。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纤是利用光的衍射原理 B、纤芯的折射率比包层的折射率大 C、光信号是在包层中传播的 D、光信号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 1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分别为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物体在0t0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02 B、乙图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C、丙图中,阴影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物体位移 D、丁图中,0~3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30m
  • 17、如图所示,M、N两个钉子固定于相距a的两点,M的正下方有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在M上,另一端连接位于M正下方放置于水平地面质量为m的小木块B,绳长与M到地面的距离均为10a,质量为2m的小木块A,沿水平方向于B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A与地面间摩擦因数为548 , 重力加速为g,忽略空气阻力和钉子直径,不计绳被钉子阻挡和绳断裂时的机械能损失。

    (1)、若碰后,B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且能经过圆周运动最高点,求B碰后瞬间速度的最小值;
    (2)、若改变A碰前瞬间的速度,碰后A运动到P点停止,B在竖直面圆周运动旋转2圈,经过M正下方时细绳子断开,B也来到P点,求B碰后瞬间的速度大小;
    (3)、若拉力达到12mg细绳会断,上下移动N的位置,保持N在M正上方,B碰后瞬间的速度与(2)问中的相同,使B旋转n圈。经过M正下的时细绳断开,求MN之间距离的范围,及在n的所有取值中,B落在地面时水平位移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 18、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三个带电小球A、B、C放置在光滑绝缘的水平直槽上,A与B间和B与C间的距离均为L,A球带电荷量为QA=8q,B球带电荷量为QB=q。若小球C上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恰好使A、B、C三小球保持相对静止,求:

    (1)外力F的大小;

    (2)C球所带电荷量QC

    (3)历时t后,恒力F对系统共做了多少功?

       

  • 19、某学习小组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如图所示,立柱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水平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立柱上,处于自然长度,物块甲静置于水平面上,与轻弹簧的自由端在O点接触但不栓接。实验步骤如下:

    (1)先对物块甲施力使其缓慢向左运动至轻弹簧的自由端到P点,撤去外力后,物块甲可运动到O点右侧A点停止运动。

    (2)再次对物块甲施力使其缦慢向左运动至轻弹簧的自由端到P点,在O点放置物块乙(图中未画出),撤去作用于物块甲的外力后,物块甲与物块乙在O点发生碰撞,碰撞后,物块甲到达B点停止运动,物块乙到达C点停止运动。

    (3)物块甲、乙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物块甲、乙均可视为质点,物块甲、乙的碰撞时间极短可不计,不计空气阻力。

    (4)用刻度尺测量OA、OB、OC及OP间距,则要验证物块甲、乙碰撞过程动量是否守恒。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①;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 , 则说明物块甲、乙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 20、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他们将一小钢球用细线系住悬挂在铁架台上,并在小钢球静止位置A点的正下方固定一光电门。小钢球的底部固定一宽度为d的遮光条,并使其与细线在一条直线上。将小钢球拉至M点,测出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 , 将小钢球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为t。实验测得悬挂点到球心的距离为L。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d=mm;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0.0025s,则小钢球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m/s。

    (2)若所测的实验数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满足表达式(用g、L、d、t、θ表示),即可知小钢球由M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3)多次实验发现,若以A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小钢球在M点的重力势能略小于它在A点的动能,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上一页 907 908 909 910 911 下一页 跳转